<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老了,总喜欢回忆怀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年轻人没有太多的经历,就只能展望未来;老年人没有太多的未来,就只能回忆过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自己早已走过了前半生,加入了老年队伍,且是个“奔七” 的人了。但无论过了多少年,有些人有些事总是一直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从不曾忘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前一阵子,天气一直晴好。我每天出门闲逛,或骑上共享单车一路风景一路歌。今天不知怎的,突发“骑”想,想来一次远途骑行。一有了这单车远行的念头,便想到了四十余年前,有好几次从杭州骑自行车到家里,第二天再从家里骑到杭州,这在我的记忆里算是骑得最远的了。那时我就读于杭州师范学校,校址就在玉皇山麓的长桥公园旁。记得那时,我是从杭州大哥家借来自行车,从学校骑车回家的。印象中在杭就读期间骑车回家只有二三次,只因大哥考虑我路上的安全,后来他就“不肯”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说实在的,今天远途骑行、锻炼体力不是目的,想去看看四十余年前就读的学校,去寻找和重温曾经的身影和求学的情景才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那里曾有过很多的故事和值得回味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十里地的骑行,我化了大约二个半小时。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四十余年来,不仅头发斑白,面部也增添了不少“五线谱”,脚力和体力更不如那时的强健和活力。然而,当我骑到熟悉的校门口时,腰酸、脚软和屁股疼一下子全消失了,惟有的感觉就是丝丝的激动和迫不及待地想环顾校园的一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杭州师范学校早在2000年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其与杭州教育学院等其它几所学校并入后,改名为杭州师范学院,后又升级为杭州师范大学。原杭州师范学校校扯,现如今是杭州师范大学的美术学院。看到这既熟悉却又陌生的校园大门,呆了好久。一个个从校门口进进出出的小小学弟、学妹就像四十余年前的我们。那一年我跨入这大门,改变了我的命运;几年后跨出这大门,让我成为了一名有文凭的合格的师者。难得今日故地重游,我拿出手机,叫住了刚出校门的二位女学生,让她们给我拍张照,留个影作个纪念,并告诉她们,我是四十余年前这里的学生。她们听后先是惊愕,后便竖起大拇指,又“咔嚓、咔嚓”帮我拍下了一个离校四十余年后又回来的学生的身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由于原杭州师范学校地处西湖风景区,所以,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宏伟建筑。景色优美,环境幽雅是这里最大的特色。我漫步校园,看到校园内的一切似乎没有多大的改观,只不过有些建筑设施以旧翻新,或增添一些美术方面的艺术氛围而已。这熟悉不陌生的校园环境,倒让我每走一处都是熟门熟路的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学校操场还是那个摸样,只是周围的树长高很多,原先煤渣铺成跑道如今变成了塑胶跑道。看着这熟悉的操场和学生们在上体育课,瞬间脑海里就浮现出当年作为学校长跑队一员如何刻苦训练的情景,浮现出当年代表学校参加市环湖接力和登山接力等比赛夺冠的情景。想当年,那么年富力强,活龙鲜健,如今回忆起来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小亢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重踏校园,必须去看看当年自己的班级一一822班,或许还可以进去坐坐自己原来的位置,再次感受一下当学生的滋味。我熟悉地穿过走廊,看到了熟悉的教学楼和自己曾经的班级。遗憾的是那前后的教室门都锁着,窗帘也拉着,看不到里面的一切。尽管如此,我似乎不愿意马上离开,一直在教室门外徘徊,一种莫名的情愫萦绕心间。巧遇碰上一位工友走过,随即叫住,请他帮我拍了个照,留了个影,权作40余年前的学生今日到此一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教学楼后面原来有一个大礼堂,其模样跟当时农村里的大礼堂没有什么两样,除了集会场地和舞台外,大门处设置了二层建筑,那里曾是学校的琴房,我笨拙的手指也会弹奏几首红歌就是在那儿学会的。我缓缓地走上台阶,想进入大门去看看曾熟悉的集会场地,可惜“铁将军”把门,只能在大门外走走看看。想起当年,自己也曾二次代表班级走上大礼堂舞台,激情演讲和深情朗诵都曾获得不俗的成绩,那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在眼前浮现,似乎听到了久远的掌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当年大众化的礼堂早已彻底改变了外观,“美術館”三个大字赫然入目。虽然我进不了馆内,但从外观的艺术设计可以想象其内部一定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学校毕竟培养的是美术专业人材,且今日已提升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校园不大,每走一处仿佛能看到当年在这儿学习、生活的情景,似乎能听到这儿曾经传出的谈笑声。校园毗邻的西湖长桥公园,是我们当年学习之余常去休闲散步的地方。当我步出校门,便不由自主地走向那里。假山水景,草木花卉,卵石竹径,公园里还是那么幽静秀美。尽管园内增添了不少优化环境的设施,“容颜”已改,但曾经的长桥公园早已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因为那里跟“杭师”校园一样,有着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且总是挥之不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人累了,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于是,我在长桥公园附近找了个小吃店,解决了饥饿,便计划“打道回府”。回家的路较远,单车返回对“奔七”的人来说,已力不从心啦。我归还了共享单车,便去享受自己乘坐公交、地铁刷“教师荣誉码”的免费福利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再见了,杭师;再见了,长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