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小孩堤防也就离开了荷兰,随着游船驶向德国,两岸的景色和庄园也逐渐变得更加的清秀和炫丽。从德国开始,就进入了莱茵河核心景区。 游轮到德国的第一站就是科隆,科隆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的第四大城市,也是一个工业大市,实力非常的强劲,人均7万欧元的收入,在德国也是名列前茅。<div> 游轮是下午到达科隆,天还下着雨,好在科隆比较出名的几个景点都离我们停靠在莱茵河的船不远,主要是科隆大教堂、霍亨索伦大桥、科隆火车站。</div> 这是在旅游船上眺望的科隆大教堂,在远看显得十分的壮烈和雄伟,科隆教堂是欧洲最著名的三大教堂之一。<div> 趁着游轮靠岸准备的工夫,抓紧时间抢先拍个照,留个影,留下我们灿烂的笑容和炫丽的俏影。<br><div> </div></div>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标志性建筑物,以其轻盈、雅致的哥特式风格而闻名。它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高、第三大的教堂。教堂内部遍布着五彩的玻璃,透过阳光异常炫丽,真是钦佩科隆大教堂的宏伟、精美。<div> 科隆大教堂的中央大礼拜堂庄严华丽,穹顶高43米,四壁窗户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每个礼拜天的上午,来教堂做弥撒的信徒络绎不绝。1996年,科隆大教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div><div> </div> 在科隆另一个景点就是霍亨索伦大桥,这座钢铁建筑横跨在莱茵河上,连接了科隆的东西两岸。这座大桥是科隆最古老的桥,由三座铁路桥和人行长廊组成,莱茵河左右两岸、大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尊雕像,分别是霍亨家族一位普鲁士国王和三位德国皇帝。每天有一千多辆的火车通过大桥,这座桥最著名的就是色彩斑斓的锁,科隆人相信在霍亨索伦桥上挂上一个锁,将钥匙丢进莱茵河,爱情就可以天长地久,所以这里的锁越挂越多,和整个大桥一样长。在大桥上看见两位年轻男女在桥上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的一个可以挂锁的地方,可想挂锁的密度有多大,大桥的管理部门定时派人来清理,但很快就又挂满了。<div> 伊斯特拉号游轮停在了科隆教堂的对面,我们是用了大概不到20分钟徒步通过大桥走到了科隆教堂。</div> 在大桥的边上就是科隆火车站,是个全钢结构的建筑物,科隆火车总站是欧洲 铁路长途运输的枢纽之一,科隆在莱茵河两岸均有长途铁路线通过,来自鲁尔区、德国南部、瑞士、荷兰、和比利时的长途列车都会在火车总站交际。火车站的建设无论在外形设计上还是制造工艺上都非常的先进,非常的漂亮.它的精美、细腻的外形并非是混泥结构能比拟的,不愧为制造业的楷模。 在火车站和科隆广场的边上有一个公用的小广场,有点像我们这里的小区步行街,营销着当地自制的零食和他们的手工艺品,还挺热闹。看见不少的人三三二二的围成一团,在喝一种饮料,一打听是酒,哎,见过站着喝咖啡的,没见过站着喝酒的,花4欧元买一杯,喝一口还不错,应该是在红葡萄酒里添加了桂皮、陈丹和姜一起加热的酒。原来当地的人在冬天都喜欢这种热酒,而且经常是边走边喝,用以抗御萧瑟的寒气。<div> 从小步行街回来,我们还去看了看坐落在科隆教堂附近更古老的建筑物,圣 . 马丁教堂,拍了几张照片就准备回去了。</div> 下午一共只有三个多小时的游览时间,到五点多钟天也黑了还下着雨,我们又去看了看火车站,拍了几张火车站的夜景,便沿着霍亨索伦大桥回到了对岸的伊斯特拉号游轮。换换衣服吃饭去。<div><br></div> <h1> 如画似景的科布伦茨</h1><div><br></div><div> 今天是十二月十二号,上午到了科布伦茨,下船的时候天还没太亮,我们首先就来到了德国之角公园,公园就像船头一样探入莱茵河与摩泽尔河的交汇处,就象指挥着两条河合二为一,互拥着奔腾向前。在公园里老远就能看见伫立在公园里威廉一世的骑马的雕像,成为德国统一的标志,高大雄伟的雕像基座上镌刻着德意志民族纷争的历史过程,也记录了德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纠结与征战的故事。</div> 科布伦茨是莱茵河中段风景区的核心地段,两岸的景色是最多和最美的,那什么是这里的特色呢?简单的说这里的特色就是的彩色木筋房多,还有就是城堡多,教堂多。 科布伦茨的老城区也很有意思,老城区的街道比较窄,途经巴洛克风格的市政厅,一路上能感受到古罗马、中世纪和拿破仑时期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在步行街区,有很多特色的咖啡馆和当地生产的手工艺品。 科布伦茨是坐落在两条著名的莱茵河和摩泽尔河交荟之处,而整个城市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覆盖着青翠的丛林和草地,山清水秀,风光如画,真是感到很羡慕,这地方真不错!为了留下永远的纪念,还是向爱的人再求一次爱吧,我要永远记着它,也记得她,在这美丽的地方,又激动的向她们求了一次爱。 游船按计划中午开船,下午是巡航莱茵河的中段,也是记入世界文物遗产的这一段,主要是游览两岸的景色,可以让我们目睹莱茵河两岸的秀丽风光,充分享受这一席视觉盛宴。 沿着莱茵河由南向北航行,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到德国的科布伦茨景色是越来越好,特别是科隆到科布伦茨进入河流中段后,两岸的建筑物、居民别墅数量都在增加,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景色好也许有部分是地里原因,但民众经济实力的提高实实在在是靠德国的财政在支撑的,没有捷径可循。 由于地域富饶,历代的军阀、豪门都想在莱茵河上加强自己的影响力,从战事上来讲能扼杀交通水路,从经济上来讲能收取过路费和税。因此,各个时代的英雄豪杰都会在此修建城堡驻扎军队。<div> 回到船上接到通知,由于河水上涨,伊斯特拉没法过桥,因此要在下一站换船,要我们第二天早晨要把行李放在门口,由服务员转运到另一艘名叫艾斯特拉号船上,两条船是完全一样的,房间号码都一样,我们只负责早晨把行李放在门口就行。好没办法,船长也说在这个冬季涨水,多少年都没发生过的事了。</div> <h1> 戏游小城施派尔</h1><div><br></div><div> 清晨,天还没亮,伊斯特拉号船就停在了德国小镇曼海姆的码头上,我们吃了早饭,就按照要求把行李排放在了门口,下船坐上了维京的大巴车,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德国小城施派尔。</div><div> 施派尔的标志性建筑就是现在欧洲最大的罗马建筑风格的教堂,建于十一世纪的施派尔大教堂,共有八位德国君主在此安葬,一九八一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iv> 下船的时候天还很黑,而且莱茵河的水涨的很大,难怪我们的船无法通过跨河的大桥,要我们去桥的另一端去换艾斯特拉号船。 施派尔是德国的一个小城,坐落在莱茵河岸边,在欧洲的历史上也算的上一个最古老的城市。施派尔拥有丰富并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九二五年市民和皇室在施派尔起草了主张按自身意愿践行基督教教义的《施派尔抗议书》世间公认新教徒因此得名。所以施派尔的名声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被广泛的传播。<div> 在古城门旁边有一个小广场,这里人流不息,是最繁忙的地方,有雕塑、商店和超市,各种办事机构也在这里。<br><div><br></div><div><br></div></div> 施派尔城市很小,进了城门就能看见施派尔教堂,到了教堂就可以出城了,但广场这里人流很繁忙,买卖也很兴旺,我们也好不容易在步行街上找了个餐点,吃了午饭,喝了杯咖啡,就坐车回到了停在码头上的艾斯特拉号船。<div> 今天是十二月十三号,是我们朋友的生日,我们预先在科布伦茨就预购了鲜花,回船后就和服务台联系,确定蛋糕、桌子的排位等等,一切准备就绪,等到船上就餐一开始,我们的庆生宴席也就举杯了。</div><div> 相聚几十年的朋友,又同游在一条船上,杯杯酒寸寸心,由衷的祝愿身体健康,年轻漂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