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 习近平</p>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br data-filtered="filtered">赓续中华历史文脉<br data-filtered="filtered">2022年7月26日,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馆长王军在哈尔滨2022年度东北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与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魏国秋非遗文化交流(97)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魏国秋大师和王军馆长非遗文化交流合影</h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br data-filtered="filtered">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们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好,不断努力,以不同形式为载体,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天津著名风筝制作世家魏氏家族所传承的风筝制作技艺。清代光绪十八年(1892),“风筝魏”创始人魏元泰于天津鼓楼东创立“魏记长清斋扎彩铺”。在七十余载艺术实践中,魏元泰将木工的打眼扣机、锡焊工的铜箍连接技艺和传统绘画技法,综合运用于风筝制作,逐步创制出可拆便携的软翅风筝,别具一格,被时人尊为“风筝魏”。风筝魏制作技艺在魏氏家族内部历经三代谨守不失,传承至今。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个人简介:<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魏国秋,男,1961汉族,天津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风筝魏”世家,自幼学习家传制作技艺,系统继承了“风筝魏”的制作技术。后人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深造,在全面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实践。设计制作的风筝兼顾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因此非常受人欢迎。曾获得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颁发的第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等。 魏国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风筝制作技艺(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证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津风筝《龙晴鱼》</h3><div>作品材质:无纺布<br data-filtered="filtered">作品规格:120*70cm<br data-filtered="filtered">收藏时间:2019年12月18日<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品收藏证书(亲笔签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津风筝《鹰》</h3><div>作品材质:绸<br data-filtered="filtered">作品规格:130*40cm<br data-filtered="filtered">收藏时间:2019年12月18日<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品收藏证书(亲笔签名)</h3> 天津风筝魏制作技艺有创意、设计、选料、扎架、彩绘、糊面、试飞、总装等八大工艺流程,全部采用手工制作。骨架选用上等毛竹、面料选用高级真丝织物,所制风筝能够拆展、折叠,便于珍藏、邮寄、运输。魏记风筝在结构上有整体类和组合类两种,功能上可分装饰型、放飞型、放飞兼装饰型三类,造型上则有人物、器物、动物等不同形象。风筝尺寸大小不等,小者仅有火柴盒般大小,大者则可达上百米之巨,皆飞行平稳。一些风筝还附带有“送饭”、变形、鸣响等特技,别有情趣。“风筝魏”历百余年不衰,在形制结构、彩绘装饰以及工艺制作等方面均有独特性,对于民俗学和民间工艺史研究也有一定学术价值。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哈尔滨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三五非遗博览馆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延川大街758号,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也是全国首家民营企业创办的非遗博览馆。馆内设有金源文化展厅(女真史话、满族史话、女真满族史话、金都五帝园、满祖金殿、传世老汤);非遗文化展厅(伟大领袖、非遗传习、百遗荟萃、传世老汤、传统文化:人寿年丰、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财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厅(记住乡愁、农村往事、巨源工商、乡村文化、士兵记忆、哈尔滨百年华章);三五百遗荟(传统美术7类:木版年画、唐卡、绘画、剪纸、刺绣、雕刻、编织;传统技艺10类:陶类、织锦、金属、景泰蓝、漆器、雕刻、编织、瓷器、乐器、服饰),来自358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民族)的作品共8888件。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98位(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71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3位,省级非遗传承人117位,面向社会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精彩纷呈、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全国罕见,龙江唯一。<br data-filtered="filtere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走进三五非遗博览馆,实现让非遗走进生活,让非遗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鉴中魅力绽放!<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铜雕:金太祖完颜阿骨打<br data-filtered="filtered">雕像高5.5米,重3500公斤,大金名将沾罕和金元术雕像矗立二侧 景学勤中将题赠书法:黑龙江百遗荟文化有限公司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真之魂—海东青铜雕,雕像高5.5米,重3500公斤</h3> 铜铸“金源神龙”,龙身高150厘米,重105公斤,龙身上分别采用阴、阳手法铸有100位共和国将军题写的“龙”字。 熊元吉少将题写“金源神龙”<br data-filtered="filtered">寿山石雕“金源神龙”,龙体长100厘米,重3500斤,底座上刻有135位共和国将军书写的“大金第一都”题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精松上将题赠书法:大金第一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伟大领袖展厅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世师表展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位共和国将军题赠书法“大金第一都 将军文化园”35本“书形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