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节

秀才(不要送🌷)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一个小妹打来电话,说为我请了个龙灵,祈祷我本命年平安健康。我心怀感激暗自琢磨,龙灵长啥样?是春节新时尚?不知不觉,春节的习俗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记忆中的许多个春节中,印象深刻的也不过这几个。</p> <p class="ql-block"><b>【儿时农村的春节】</b></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六七岁时,我跟爷爷赶了人生唯一的一个花花街集(春节前的最后一个集)。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人,那么多可爱的东西。烟花、爆竹、炒花生、炸麻花、红灯笼……各种好吃好玩的。还有罗鼓声,不知道在演什么戏。爷爷花8毛钱给我买了一个杏黄色的线帽,我一直戴到装不进我的头为止。初二那天,大姑带着表弟表妹来了,那是记忆中小孩最多的一年。姑姑领我们在雪地上支起筛子,撒上小米,屏气凝神,眼看着小麻雀试探着进来,然后呼朋唤友来了一大群。支筛子的棍上的细绳一拉,麻雀逮着了!我们欢呼雀跃,兴奋不已。此后不久我就搬进城市,大家拆分成小家,再也没有那么热闹过。</p> <p class="ql-block"><b>【新媳妇的春节】</b></p><p class="ql-block"> 再次回农村过年是结婚。我们怕麻烦就跟家里说已经结婚了,不要再办婚礼、请客。腊月二十四到家,婆婆就领着我这个新媳妇,挨家送还礼品、道谢,发喜糖。公公担心我过得无聊,教我抖空竹,弟弟也和我一起打羽毛球,帮我适应这个新家庭。</p><p class="ql-block"> 最大的考验是写春联。那一年婆家是一出一进——姐姐出嫁,弟弟娶妻。原来是姐姐写春联,姐姐一走,公公要我接班。我的天哪!公公的字写的很好,这是考我吗?幸好,给了我足够的红纸练手,写了好多张,发现隶书更遮丑。寝食难安三天,正房、偏房、厨房、厕所都贴上了我的大字。我躲着不敢出门,耳朵伸的长长的,唯恐第一年,就把人丢了。</p><p class="ql-block"> 婆家有个风俗,初一会由一个嫂子领当年嫁进村的新媳妇拜年,然后再接受各家的宴请。那年的新媳妇不到十个,其他人都彼此认识,只有我和邻居家的嫂子是陌生人。她个子很小,年纪也很小,她只知道家乡在云贵川边境,说不清楚属于哪个省。我是唯一能听懂、也愿意听她说话的人。婆家怕她跑,一直看的很紧,所以她跟着我,想对我说话。走进一家,地上放着不少垫子,新媳妇一个个跪下,只有我和她没跪。我没跪是因为奶奶废除了下跪礼,不让子孙下跪。她没跪,是在跟我学。但是,有人过来把她强行按倒……训斥几句,让她记住自己是什么人。那一刻我心里特别难受,想过怎样帮她,也想到了她那从未出过山的父母……那个春节很新鲜,也很热闹,但这件事在我心里始终是一个阴影。</p> <p class="ql-block"><b>【难忘的春运】</b></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记忆深刻的春节是2008年。那一年南方大雪,我被阻断在上海。汽车停运,火车票买不到,飞机不能起飞只好退了票。最后还是女儿学校教务处李主任帮忙,才买到了两张硬卧。火车站人山人海,显示屏上闪烁着一行行延迟的消息。在焦虑的人群中焦虑,除了等,还是等。还好,我们终于上了车,但车上也一样挤。如果车皮是软的,外面一定能看出一个个的人形。因为是慢车,上海到济南十几个小时,吃东西上厕所都成了难题。一碗方便面被一只手高举着,从人头上空挪动,最后还是撒了下来,浇出一片骂声……那是我经历的最难的春运。</p>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五十九春节就要到了。大家都说年味淡了,年味是什么?烟花爆竹?禁放了。各种美食?成了日常。新衣服?随时可以穿了。数数只剩下了春联和团圆,可是团圆谈何容易!有人在远方回不来,有人工作离不开,独生子女们只能轮着去双方父母家过年……团圆成了奢侈品。那么,年也就剩下贴春联是家家可以有的了。</p><p class="ql-block"> 此刻,我在剥蒜,腊八腌蒜,春节正好碧绿碧绿的。这也是我的仪式感吧,我的春节也是如此。给老人准备新衣,给孙辈准备红包,在逝去亲人墓前焚三炷香……不管人多人少,都要认真的做一桌菜,包几样饺子。即使只有夫妻二人,也一定会端起酒杯,对看得见看不见的亲朋好友,说出心中最真诚的祝愿——新春吉祥!平安如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来自网络,感谢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