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到粥全,情暖人间

张秀荷

<p class="ql-block">作者:张秀荷</p><p class="ql-block">时光静好,日子温暖,不知不觉中,年关迫近,腊八节已到眼前。</p><p class="ql-block">进入腊月这几天,一直在回忆童年是如何过腊八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冬天非常冷,特别是腊八前后这几天,绝对是北风呼啸,冰天雪地。我家所在的村子,有四个生产队,两百多户人家。土地由生产队耕种,社员们靠劳动挣工分,才能分到口粮,主要是玉米和地瓜,还有少量的麦子和谷子,绿豆、豇豆、黍子这些杂粮就更少了。一日三餐吃的是窝头和地瓜,喝的是玉米面的稀粥,偶尔喝小米稀饭,感觉就像过节一样,十三、四岁之前,没有喝过腊八粥。</p><p class="ql-block">真正过腊八节、喝腊八粥大概是在我小学毕业那年。这一年生产队的粮食丰收了,分到的粮食较往年多,父亲在公社粮站卖了玉米,得到了粮票,又托人用粮票买了十斤大米,饱满洁白的颗颗米粒,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米。就在这年刚进腊月,母亲准备做腊八粥,且要做八宝粥,妹妹知道后,高兴的向小伙伴们炫耀:我们家过腊八要喝八宝粥了!腊月初八那天清晨,母亲早早起床,把院子里的水缸洗刷干净,让父亲到村子西头的水井担来净水,为全家做好了早饭,又喂饱了猪、羊、鸡、鸭,就准备熬腊八粥了。</p><p class="ql-block">母亲把豇豆,绿豆,红豆摆在面前,仔细的挑选,拣出杂质和发霉的豆粒。我的家乡有一种谷类,名叫黍子,秋天收获以后晾干,碾出来的米比小米粒大一些,颜色蜡黄,我们叫“黄米”。黄米粘性大,适合熬粥,加上大米、小米,淘洗的干干净净,用水泡在盆里,又找出红枣加上十几颗。所有的食材数了又数,还缺少一样。这时父亲打开了地瓜窖,拿出来一篮子地瓜,从中挑出两块好的,洗净去皮,切成方块,这样熬八宝粥的原料总算凑齐了。</p><p class="ql-block">八种食材全部放进大铁锅里,母亲根据多年做饭的经验,确定往锅里加水的量,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水太少,腊八粥就变成了干饭;水太多,熬成的粥“稀薄寡淡”,就没有味道了。</p><p class="ql-block">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同样,心急也吃不了腊八粥,腊八粥需要小火慢熬。家里正在熬粥,弟弟妹妹都不出去玩了,他们围着锅台,看我拉风箱烧火,看柴火在灶内红彤彤的燃烧,不时的伸手烤火,还不停的问:腊八粥熟了吗?妹妹对母亲说:小花姐姐家里只有小米和黄豆,她喝不上八宝粥,我能不能给她送一碗?母亲说:当然要送,还要送一大碗呢!</p><p class="ql-block">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各种食材开始软烂,母亲用一把大铁勺不停的搅拌,房间里的香味越来越浓郁。</p><p class="ql-block">太阳刚刚偏西的时候,腊八粥熬好了,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一碗,甘甜,清香、软糯,那是唇齿留香的人间美味,喝下一碗,寒气顿消,快乐和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母亲兑现承诺,找出一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让我带着妹妹,送给了邻居小花。</p><p class="ql-block">腊八节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有着千百年的民间传说,困难时期的腊八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今天是腊八节,恰逢孙女期末考试,我准备晚餐熬腊八粥。做腊八粥的食材,家里应有尽有,各种豆,各种米,还有莲子、枸杞、栗子、百合干等等,少说也有十几种吧,但是我不想把它们全部用上。我要重复母亲熬过的腊八粥,像当年一样,就放八种食材,用铁锅精心熬制,然后给每一位亲人盛上一大碗热腾腾,甜滋滋,香喷喷的腊八粥,全家人围坐,美美的喝,慢慢的品,驱散隆冬的寒意,畅谈对新年的憧憬与祈盼,体验亲情的温暖和岁月的美好。我则要借一碗粥,为大家送上祝福:喝了腊八粥,迎来幸福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