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诗会教学讲义—律诗教学讲义(第十五讲)

文平

<p class="ql-block">主讲老师/陌上花开</p><p class="ql-block">讲义原文/文平</p> <p class="ql-block">律诗第15讲</p><p class="ql-block">—韵律·物的关联</p><p class="ql-block">上节课,我们讲了律诗的衔接性和独立性。</p><p class="ql-block">用混合泳打比方的话就是:起句是仰泳,承句是蝶泳,转句是蛙泳,合句是自由泳。各种泳姿有各自的规则,那么起承转合也是各有自己的功能,这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区别其他的各句的排他性和唯一性;但是,这种独立性是建立在连贯性基础之上的。否则,围绕一个中心螺旋式上升,最后升华主题就无从实现。</p><p class="ql-block">过去一直在讲格律中的“格”,今天开始讲部分“律”的内容:首先大家将接触到的是“韵律”。说明一下,今天讲的韵律只是韵律中的一部分,并非韵律的全部内容,未讲的部分将在未来讲解。第一个是“窄韵”这个概念。</p><p class="ql-block">一、韵律</p><p class="ql-block">1、窄韵</p><p class="ql-block">窄韵,指的是创作律诗作品中,所使用的韵字大多数属于同一类,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词性,这样理解起来容易,古人分得更细致些。作为初学者,我们就不分那么细致,大体上区别一下即可。比如,一首律诗4个韵字中,有3个或4个都是同一词性的,都是名词或都是动词,这就是“窄韵”。在5个韵字的作品中,有4个或5个韵字属于同一词性的,就是窄韵。</p><p class="ql-block">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p><p class="ql-block">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p><p class="ql-block">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p><p class="ql-block">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我们看李颀所押的韵,“歌,河,过,多,跎”五个韵字,歌和河是名词,过和跎是动词,多是形容词,所以,这首诗就没有犯窄韵。</p><p class="ql-block">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人和今人在窄韵的判断方面所用的标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为词性是现代汉语的概念,古人是按词类分的;词类和词性不是同一回事,有些用我们现代汉语的标准去看是同一词性的,古汉语中却不是同类的,之所以我们今天使用了词性这个说法,完全是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请大家不必在有些貌似不符合的唐诗上去纠结。如下面一首诗:</p><p class="ql-block">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便:拼音:pián 韵部:先 )</p><p class="ql-block">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p><p class="ql-block">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p><p class="ql-block">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p><p class="ql-block">例2</p><p class="ql-block">本诗四个韵字,分别是“辛,春,人,津”,这几个韵字,用现代汉语的概念来讲,貌似都是名词,但是,前面我们的讲义中早就说了,古人是不讲词性的,在古汉语里,很多字,根本就说不清词性,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大家说说,这里的“远”到底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同样的,在这四个韵字中,“辛”和“津”,也是貌似是名词,其实也不完全是,“辛”具有名词和形容词两种特性,“津”也一样,除了是渡口的意思以外,在这首诗中还有乘船渡河(湖)的意思,所以,“津”是一个不能确定其词性的字,就跟前面例句中的“远”字一样,实际上,古文中这种用法很多,因此,他们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四个韵字都不是同一类词,当然就是符合韵律的。我们不能用现代汉语的标准去要求唐诗。要注意的是:窄韵,虽然古人用词类做标准,但是现代汉语中已经有了比词类更清楚的标准,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因此,今天这节课以后,在我们的作业中,我们来判断是否窄韵就是看韵字中是不是绝大多数字都是同一词性,这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p><p class="ql-block">“窄韵”是必须避免的,窄韵错误的程度超过孤平。当句子最后一字,因为都是同一词性时,必然导致的结果就是该字前面组合的字,也容易出现同样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要避窄韵的原因。毕竟,重复就等于单调。</p><p class="ql-block">窄韵,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诗韵中字数较少的韵部。与“宽韵”相对。按照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的划分,窄韵主要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等韵部。</p><p class="ql-block">比较两种说法,我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做合适的取舍。作业方面,我们按照第一种解释来要求,课外作业,大家可以自由选择。</p><p class="ql-block">2、倒韵</p><p class="ql-block">倒韵,看字面意思这个就很好理解,就是为了押韵,写作品的时候颠倒用字。比如本来是“千里”,但为了押“千”字的韵,非要写成“里千”,再比如:吟诗,为了押韵,就写成“诗吟”,这也是倒韵。</p><p class="ql-block">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p><p class="ql-block">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p><p class="ql-block">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p><p class="ql-block">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p><p class="ql-block">例3</p><p class="ql-block">在这首诗中,如果岛滨说成滨岛,就是倒韵。颠倒用字,某些时候看起来好象不是什么大问题。比如,鲜花和花鲜;唱歌和歌唱。尽管是这样,倒韵也是不被许可的,鲜花和花鲜,唱歌和歌唱毕竟还是意思不一样的,这一点相信大家应该是不难理解的。</p><p class="ql-block">3、僻韵</p><p class="ql-block">僻韵,这个指的是押韵所使用的韵字为不常见的、生僻的,平时基本上见不着的,这样押韵就属于僻韵。忌僻韵目的很简单,作品是给读者看的,不是教读者学习僻字的字典,犯僻韵,说白一点就是忌讳显摆。如果押韵都拿一些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生僻字来押,这就是显摆。爱显摆的人,在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nbsp;</p><p class="ql-block">我们言归正传,继续讲僻韵,我们大家经历千辛万苦把作品写出来,无非是向读者传递自己的心声,但是,我们没有理由要求读者读作品的时候,手里必须有字典一类的工具书,以便于随时查找生僻字。更没有可能的是,读者在读作品的时候,作者站一边不停的解释生僻字。顺便说一下,律诗从来就没有忌讳过孤仄,因此大家不用拿孤仄当回事,它不是错误。任何韵律上的错误,其严重性,远远超过孤平孤仄这些内容。因为,一个是“律”的范畴,一个是“非律”范畴。</p><p class="ql-block">国有国法,律是必需遵守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法律,不遵守法律的人都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国家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写律诗也是如此,没有律,违反律的是诗,就不是律诗。例:</p><p class="ql-block">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p><p class="ql-block">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p><p class="ql-block">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p><p class="ql-block">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p><p class="ql-block">例4</p><p class="ql-block">这首诗里的“家,斜,麻,花”四个韵字,没有一个是生僻字,所以,就没有犯僻韵。</p><p class="ql-block">4、险韵</p><p class="ql-block">险韵,指的是所使用的韵部的字少。比如三江韵,这倒不是说不可以押三江韵,而是说根据作品的长度,选择适合的韵。比如,排律本来就很长,需要的韵字就很多,却非要押三江韵,三江韵总共不过十几个韵字,假如排律排上十几句,韵字勉强够用的时候,基本已经是极限,如果还想多写一句,或者是还需要多写一句,那么押韵就够呛,这种就叫做“险韵”。是忌讳,也属于显摆的一种。</p><p class="ql-block">但如果是七言绝句押三江韵,就没有险韵的嫌疑。大家要养成使用平水韵的习惯,如果按照普通话来押,这个时候就容易出错,虽然香、阳、江、窗最后都是ang的音,但并不同韵。</p> <p class="ql-block">5、窜韵</p><p class="ql-block">窜韵,指的是押了两个(或两个以上)韵部的。这里特别要说明一下,《唐韵》,总共有206个韵部,其中,仅平韵,就有57部。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佩文诗韵》(俗称“平水韵”)的106部;也不是真正的《平水韵》的107部,真正的《平水韵》有平韵31部。比如《唐韵》与《平水韵》的区别,《平水韵》有下平2萧3肴,而《唐韵》在萧肴之外还多了一个“宵部”,同时,为了照顾一些地方音,有些字还同时跨了几个韵部,因此,我们今天不少朋友,使用我们现在使用的《佩文诗韵》(俗称“平水韵”),去衡量唐人的作品,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难以避免,毕竟,时间上相隔已是千年。我们不能用后来的法律去审判前人,这就如同我们不能用《婚姻法》去要求我们的古人一夫一妻制一样。</p><p class="ql-block">6、私韵</p><p class="ql-block">我们先看这两首例诗:</p><p class="ql-block">杜甫</p><p class="ql-block">天际秋云薄,从西万里风。</p><p class="ql-block">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p><p class="ql-block">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p><p class="ql-block">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p><p class="ql-block">例5</p><p class="ql-block">孟浩然</p><p class="ql-block">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p><p class="ql-block">我年已虽仕,无禄尚忧农。</p><p class="ql-block">野老就耕去,荷锄随牧童。</p><p class="ql-block">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p><p class="ql-block">例6</p><p class="ql-block">这两首作品,押韵都不止一个韵部。例5中,“风、红、空”是一东韵,而“农”是二冬韵;例6中,“东、童、丰”是一东,“农”是二冬。那这种情况,是不是窜韵呢?答案:当然不是的。按照唐教坊的规定,韵,分“私韵”和“官韵”两种。所谓私韵,就是在非正式场合,即使是在宫廷上,也可以按照参加者的约定,押一个或多个韵部。至于说具体押哪几个韵部,都是临时大家商量决定;而官韵呢?官韵就是官方制订和颁布的,规定只能押一个韵部,而且要一韵到底。私韵在非正式情况下使用较多,有一种游戏的性质在里面,毕竟唐朝教坊并没有规定只能使用官韵,所以,在规定要押私韵的情况下,如果只押了一个韵部,反而就是犯规,就要受罚。</p><p class="ql-block">私韵≠窜韵,这两者完全就不是一回事。私韵是大家商量决定好的,如果商量好了押三个韵部,作者却只押了两个韵部或者一个韵部,就是错,所以,私韵是被允许的。</p><p class="ql-block">窜韵,是在没有任何规则性的、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乱押韵,所以,窜韵是不被允许的。这点,请大家务必弄清楚。</p><p class="ql-block">7、凑韵</p><p class="ql-block">俗亦称挂韵脚,就是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p><p class="ql-block">8、韵不入诗</p><p class="ql-block">韵不入诗,也称“韵不与诗”。为什么要求韵不入诗呢?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就是现代汉语有标点符号。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除了本身所包含的字义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断句,一首诗,四个韵字就是四句话,一个韵字相当于一个句号,用来表示一句话的结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不该出现韵字的时候若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读者的误会,古诗是用来吟唱的,这样的诗,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我们知道,古代教育远不如我们今天这样普及,有的位高权重的人并不识诗文,如果韵字放进诗中,特别是在宴会或某些特别的仪式上,吟唱诗作时,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这样的情形谁也不乐意见到。因此,在写作的时候,予以避免,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韵不入诗,并非唐朝发明,在唐之前就已经是这样做,比如,之前的南北朝、隋朝、唐朝在这一点上是继承。本来,押韵就是格的内容,所谓押韵就是在规定的位置上使用同一韵部的字,这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是在规定的位置上使用,而不是在哪里都可以使用,不是乱使用。</p><p class="ql-block">9、韵领</p><p class="ql-block">韵领,简单地讲,指的是韵字的含义,能够统领整个韵句中所使用的物、象的含义,而不仅仅是韵字本身一个字的含义。韵字和其他的物象不仅相互要符合,更要起到统领的作用,使其他物象具备与韵字的共同性。缺少了这个共同性,就谈不上韵字的统领性。还是以前面的例诗为例:</p><p class="ql-block">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p><p class="ql-block">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p><p class="ql-block">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p><p class="ql-block">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我们先看起句是:“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p><p class="ql-block">起句押韵用的是“辛”字,沿溯-辛;风波-辛;我们从这首诗里可以了解到沿溯本来就是辛苦的,风波,当然就是指代的不容易,当然也是属于“辛”的范畴,这里的韵字“辛”就包含了前面几个内容,因此“辛”这个韵字,不是随便押的,这个字,对于这句话中的每一个物象有统领作用,这种现象,有一个名字叫“韵领”。</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炼字。具体地说,就是我们在选择韵字的时候,要从需要的韵部中,选择最贴切、最合适的字,要选择在字义上具有统领作用的字。</p><p class="ql-block">本诗中,一个“辛”字来押韵完成了起句,满足了韵领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再看承句:“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p><p class="ql-block">这里的韵字是“春”。忽闻-春,迁谷鸟-春,来报-春,所以,与起句的韵字一样,承句的韵字“春”依旧是按照韵律来进行选择的。由此可见,服从韵律,按照韵律在韵部中选择字,就变得相当的简单和容易,可以说,按照韵律,选择一个唯一合适的韵字,几乎是没什么难度的,韵律,不仅不是约束,反而能够使写作律诗的时候,在押韵方面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性,能够得到一个和谐的结果,这个结果,就唐诗实际作品来看,无疑是美的。</p><p class="ql-block">特别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唐诗皆符合韵领,也并非所有有韵领的唐诗中的每一句都有韵领,但李白、王维、张九龄、僧皎然等一大群名家的作品,是符合这点的,而且符合韵领的越多,作品读起来就越和谐,越能够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来看转句:“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p><p class="ql-block">转句的韵字是“人”,岭北-人,回征-人,巴东-人,问-人,韵领没有任何问题!</p><p class="ql-block">最后看合句:“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p><p class="ql-block">合句的韵字是“津”,桃源-津,游子-津,桃源的“源”和游子的“游”本身就有一个三点水,都跟水有关的,津就自然能统领了桃源和游子了。</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炼字的第一个内容,严格按照韵律选择韵字,这个韵字,必须是整个韵部中,最合适的,具有统领句子的作用,换其他的韵字都肯定不行。正如一支部队的统帅永远是唯一的,即使换了新的统帅,依旧是唯一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再来看另外两首作品:</p><p class="ql-block">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云海-滨;瓯闽-滨;风潮-滨)</p><p class="ql-block">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岁除-亲;故乡-亲)</p><p class="ql-block">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余-人;客-人)</p><p class="ql-block">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平生-春,十余-春)</p><p class="ql-block">例2</p><p class="ql-block">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家;鸡-家;我-家;田-家)</p><p class="ql-block">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斜;青山-斜)</p><p class="ql-block">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筵-麻;场-麻;酒-麻;桑-麻,指农事)</p><p class="ql-block">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花;菊-花)</p><p class="ql-block">例3</p><p class="ql-block">这两首诗中的韵领非常完美,大家一看便知!</p><p class="ql-block">10、韵不相撞</p><p class="ql-block">在我们房间里,女生很多,我们在买到一件漂亮衣服的时候,总是很开心,但是,当有一天,你穿着你的漂亮衣服在大街上走着的时候,突然看见有人跟你穿一样的衣服了,你的那种开心是不是会大打折扣呢?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叫做撞衫,今天要讲的韵不相撞,就跟撞衫有点类似。具体指的是,律诗中奇数句最后一字,不能与韵字同音,这里所指的奇数句最后一字不分平上去入。简单地讲,即是在首句不押韵的情况下,第1、3、5、7句最后一字,即使是仄声字,亦不可与韵字同音。音,就是汉语拼音的韵母。看例诗:</p><p class="ql-block">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p><p class="ql-block">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p><p class="ql-block">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p><p class="ql-block">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起句:习,辛;(i, in)</p><p class="ql-block">承句:鸟,春;(ao, un)</p><p class="ql-block">转句:棹,人;(ao, en)</p><p class="ql-block">合句:是,津。(i, in)</p><p class="ql-block">再看这首:</p><p class="ql-block">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p><p class="ql-block">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p><p class="ql-block">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p><p class="ql-block">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p><p class="ql-block">例3</p><p class="ql-block">起句:黍,家;(u, ia)</p><p class="ql-block">承句:合,斜;(e, ia)</p><p class="ql-block">转句:圃,麻;(u, a)</p><p class="ql-block">合句:日,花。(i, ua)&nbsp;</p><p class="ql-block">从以上的几首诗可以看出来,它们无一不符合“韵不相撞”。为什么要韵不相撞呢?我们知道,诗是用来吟唱的,发音相同的字,特别是那声母和韵母完全相同的字,在吟唱的时候,一旦加上调,就很难分清楚到底是哪个字,古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靠在有韵字的停顿来判断这个句子是否结束,所以,一旦前分句出现相同字音的字,吟唱起来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错觉,很容易产生混淆,感觉该停顿的时候没有停顿,感觉不知道到底哪个是韵字。而如果“韵不相撞”,听者听上去,基本没有误会的可能,同时,撞韵的出现还会导致吟诵起来的时候,会显得单调,出现这种情况,对作品也就只有损害,不会有增益了。如:送,松,耸,这几个字,只要调相同,他们在吟唱的时候就是一样的,如果送和耸出现在前分句的话,吟唱的时候就会产生错觉,不知道哪个是韵字,不知道是不是该停顿的时候没有停顿。</p><p class="ql-block">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我们刚才讲的韵不相撞说的是起句不入韵的情况,如果起句入韵,就不属于这个范畴了。</p> <p class="ql-block">二、物的关联</p><p class="ql-block">我们先看这首七律:</p><p class="ql-block">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p><p class="ql-block">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p><p class="ql-block">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p><p class="ql-block">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起句:“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p><p class="ql-block">在这首诗的起句中,朝与昨夜,游子与秋天(微霜),离歌与渡河,这几个物相互的关联性非常的紧密,它们完全可以和谐地同处于一个画面中,这个画面非常清晰,清晰到我们完全随手画出来。</p><p class="ql-block">承句:“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p><p class="ql-block">承句的物比起句要少,是由于承句的功能所决定的。古人特别重视起承转合,因为起承转合是律诗的基本骨架,它们在律诗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写作方法和技巧上也各有特色。在这里,鸿雁和云山,愁和客,就是承句中的物,前面初2第2讲中我们已经讲到了,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同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承句的物也是关联十分紧密的。</p><p class="ql-block">转句:“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p><p class="ql-block">这个句子实际上应该:关城(的)树色催寒近,御苑(的)砧声向晚多。这里,树色和砧声,一个视觉、一个听觉,一寒一晚,表达的都是内心的伤感,由此可见,它们之间的关联也是十分紧密的。</p><p class="ql-block">合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p><p class="ql-block">乐极生悲,岁月虚度,这是一种共识。可见,行乐和蹉跎也是关联很紧密的。&nbsp;</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物的关联性。</p><p class="ql-block">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前面讲义中几首例诗:</p><p class="ql-block">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p><p class="ql-block">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p><p class="ql-block">岭北回征棹,巴东问故人。</p><p class="ql-block">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p><p class="ql-block">例2</p><p class="ql-block">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p><p class="ql-block">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p><p class="ql-block">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p><p class="ql-block">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p><p class="ql-block">例3</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今天所讲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中物的关联性,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际创作的效率。具体地说就是,当我们自己在写诗的时候,根据物的关联性,在写下一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好目标和方向,先把相关的物象罗列出来,而不是满世界去乱找。从时间上讲,范围大,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就越多;范围小,所花费的时间就少。同时,更容易选择到正确的物。作者是这样写,读者当然会从此物很自然地读到彼物,因为关联性的紧密,太过跳跃和断裂的情况就不会发生,物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就大大提高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太阳雨</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太阳雨” 呢?所谓“太阳雨”就是指在同一首诗中前后出现的两个物象不仅毫无关联,而且是完全相反的关系。这样的两个物象,是不可能和谐相处在一个画面中的物象,这种现象就如同现实生活中一边有太阳,一边却在下雨一样,是自相矛盾的。&nbsp;</p><p class="ql-block">一首律诗,只能有一种情绪,字面意思表达出来就是只有一个表情。或喜或悲,或是或非,两者必除其一。这就好比我们上街去,在路上,如果看到一个人,左边的脸在笑,右边的脸在哭,那当然就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除非是漫画。</p><p class="ql-block">具体在写律诗的时候,前面说那个人是好人,后面就不能说他偷东西;前面说了夜色,后面就不能写白天才能看到的物象。诸如此类。</p><p class="ql-block">回头再看前面几首例诗:</p><p class="ql-block">很显然,这些都是没有太阳雨的,都是符合要求的。</p><p class="ql-block">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p><p class="ql-block">一、韵律</p><p class="ql-block">1、窄韵</p><p class="ql-block">2、倒韵</p><p class="ql-block">3、僻韵</p><p class="ql-block">4、险韵</p><p class="ql-block">5、窜韵</p><p class="ql-block">6、私韵</p><p class="ql-block">7、凑韵</p><p class="ql-block">8、韵不入诗</p><p class="ql-block">9、韵领</p><p class="ql-block">10、韵不相撞</p><p class="ql-block">二、物的关联及其重要性</p><p class="ql-block">三、不能出现太阳雨</p><p class="ql-block">这里特别补充跟大家说明一件事情,网上还有一种王力先生关于窄韵、僻韵和险韵的解释。具体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在王力《汉语诗律学》中,根据30个韵部各包括的字数多少,分为宽韵、中韵、窄韵、险韵四类:</p><p class="ql-block">1、宽韵:</p><p class="ql-block">包括四支、一先、七阳、八庚、十一尤、一东、十一真、七虞。作诗用这些韵,有较多的韵脚可供选择。</p><p class="ql-block">2、中韵:</p><p class="ql-block">包括十三元、十四寒、六鱼、二萧、十二侵、二冬、十灰、八齐、五歌、六麻、四豪。作诗用这些韵,有次多的韵脚可供选择。</p><p class="ql-block">3、窄韵:</p><p class="ql-block">包括五微、十二文、十五删、九青、十蒸、十三覃、十四盐。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较少。</p><p class="ql-block">4、险韵:</p><p class="ql-block">包括三江、九佳、三肴、十五咸。作诗用这些韵,可供选择的很少。</p><p class="ql-block">这种解释似乎也有道理,特此提出来,以供大家自己辨别和选择!我们的作业要求暂时参照前面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学号昵称:7212文平</p><p class="ql-block">律诗72班第15讲作业</p><p class="ql-block">一、简答</p><p class="ql-block">1、本讲中韵律有哪些细分?</p><p class="ql-block">答:韵律细分为1、窄韵,2、倒</p><p class="ql-block">3、僻韵,4、险韵,5、窜韵,</p><p class="ql-block">6、私韵,7、凑韵,8、韵不入诗9、韵领,10、韵不相撞</p><p class="ql-block">2、诗句中物的关联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什么叫“太阳雨”?</p><p class="ql-block">答;诗句中物的关联,就是讲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中物的关联性,了解这一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实际创作的效率。具体地说就是,当我们自己在写诗的时候,根据物的关联性,在写下一个句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好目标和方向,先把相关的物象罗列出来,而不是满世界去乱找。从时间上讲,范围大,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就越多;范围小,所花费的时间就少。同时,更容易选择到正确的物。作者是这样写,读者当然会从此物很自然地读到彼物,因为关联性的紧密,太过跳跃和断裂的情况就不会发生,物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就大大提高了。</p><p class="ql-block">什么叫“太阳雨” 呢?所谓“太阳雨”就是指在同一首诗中前后出现的两个物象不仅毫无关联,而且是完全相反的关系。这样的两个物象,是不可能和谐相处在一个画面中的物象,这种现象就如同现实生活中一边有太阳,一边却在下雨一样,是自相矛盾的。&nbsp;&nbsp;</p><p class="ql-block">二、实际运用题</p><p class="ql-block">以学诗感悟为主题写七律一首,尽量符合作业要求!</p><p class="ql-block">XX</p><p class="ql-block">文/昵称</p><p class="ql-block">XXXXXXX,XXXXXXX。</p><p class="ql-block">XXXXXXX,XXXXXXX。</p><p class="ql-block">XXXXXXX,XXXXXXX。</p><p class="ql-block">XXXXXXX,XXXXXXX。</p><p class="ql-block">依所学知识要求如下:</p><p class="ql-block">(1)对、粘、替不得有误,不能有三平尾,三仄尾。</p><p class="ql-block">(2)起句兴起,景语,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不负面。</p><p class="ql-block">(3)承句为偶句,景语,做到了承上启下和扩展扩张。</p><p class="ql-block">(4)转句为偶句,情语。</p><p class="ql-block">(5)合句前分句小结前面六个分句,合句后分句实比扣回起句。</p><p class="ql-block">(6)注意承转两个偶句字义节奏的变化(有AB节奏之分)。</p><p class="ql-block">(7)注意四声递用法。</p><p class="ql-block">(8)注意八个衔接性和八个独立性。</p><p class="ql-block">(9)避免窄韵、倒韵、险韵、串韵、凑韵的错误,注意遵守韵不入诗。</p><p class="ql-block">(10)不得有太阳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学诗有感(仄起首句入韵)</p><p class="ql-block">文/文平</p><p class="ql-block">唐宋风流今古芳,驰游翰墨赋留香。</p><p class="ql-block">初攀不晓书山峻,后涉方知韵海茫。</p><p class="ql-block">述景起承明慧眼,倾情转合动柔肠。</p><p class="ql-block">虽无李杜经纶腹,偶有新联续雅章。</p> <p class="ql-block">七律/学诗有怀(仄起首句不入韵)</p><p class="ql-block">文/文平</p><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明月夜,春风拂面酒旗迎。</p><p class="ql-block">杜郎华发悲常恨,清照青丝怨不平。</p><p class="ql-block">李白抒怀千盏饮,东坡遇折百篇鸣。</p><p class="ql-block">唐诗宋韵今何在?玉女萧声应有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