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去十岁

阿华头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减去十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邵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减去十岁”,这话最初来自作家谌容的一部小说名字。这是她继发表《人到中年》轰动文坛后于1986年再次就中年题材写出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小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其时,我尚在青年,朝气蓬勃中自然不会想到“减去”这个话题里面的厚重意义,但是这个书名确实记住了。</p> <p class="ql-block">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过了中年,突然发现还有什么比“减去十岁”更有诱惑力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减去十岁”,意味着你可以重新选择。什么是你会像当初那样坚持至今的?什么是你愿意去尝试另一种机会也是另一种人生的?那些当初选择时并未看明白的如今站在过去了的历史角度看,似乎就明白一些?还是依然故我初心不变?</p> <p class="ql-block">  这里很难说对错,甚至我们无法判断如果可以“减去十岁”重新选择人生,究竟是应该“平平淡淡才是真”,还是“轰轰烈烈不负此生”?究竟是该谈那场最后放弃的恋爱?还是该放弃那因为贪婪而卷入的投资?究竟是该放下工作去行走世界?还是该跳槽去实现最后的自我价值?不同的人对幸福是感受不同的。有的人注重结果,有的人追求过程,归根结底由各自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但是我想有一点恐怕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有的选择应该是选择者在没有逼迫的压力下自由的选择。当然自由的另一面就是你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nbsp; &nbsp; &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我们年轻时经历的“峥嵘岁月”,我们即使再“减去”二十岁,你也无法活出自己的人生;而面对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个人的选择性明显增强,即使许多愿望未能实现,走过的路未必满意,但这终究是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说过,退休后的生活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人的第二次人生。如果说,以前的你多多少少要受到工作、家庭、儿女的牵绊,那么这“第二个人生”就是给了你一个与第一个人生不同的选择机会。你不是在终结你的过去,而是在开启你的未来。你可以开始尝试人生许许多多的“第一次”。&nbsp; &nbsp; &nbsp;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哪怕来一次即兴的郊游,哪怕来片刻的纵情,让自己回到某种十年前、二十年前的状态。你事实上已经在“减去”岁月在你身上的叠加了。</p> <p class="ql-block">  年龄是什么?是一年365天的叠加?是肉身肌体的生长或老化?是思维渐渐的敏捷或迟钝?是心灵的敏感或再难起波澜的麻木?&nbsp; &nbsp; &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百岁者面对着一朵玫瑰感叹“娇艳撩人”时,你说他是年轻还是年迈?当一个而立之年者心灰意冷看破红尘时,你说他是成熟还是衰老?&nbsp;“减去十岁”,这个“减”全在你的生命态度。</p> <p class="ql-block">北京慕赫舞蹈《我爱你,中国》</p> <p class="ql-block">声音碎片乐队弹唱《优美的低于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