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月17日,<strong>国家统计局</strong>公布了2023年国民经济数据,除GDP增长5.2%外,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的人口数据:<strong>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strong>比上年末<strong>减少208万人</strong>。<strong>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strong>。</h3></br><h3> <h3><strong>具体来看</strong>:</h3></br><h3>2023年全年<strong>出生人口</strong>902万人,<strong>人口出生率</strong>为6.39‰;<strong>死亡人口</strong>1110万人,<strong>人口死亡率</strong>为7.87‰;<strong>人口自然增长率</strong>为-1.48‰。</h3></br><h3><strong>从性别构成看</strong>:</h3></br><h3><strong>男性人口</strong>72032万人;</h3></br><h3><strong>女性人口</strong>68935万人;</h3></br><h3><strong>总人口性别比</strong>为104.49(以女性为100)。</h3></br><h3><strong>从年龄构成看:</strong></h3></br><h3><strong></strong><strong>16—59岁</strong>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h3></br><h3><strong>60岁及以上</strong>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h3></br><h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h3></br><h3><strong>从城乡构成来看</strong>:</h3></br><h3><strong>城镇常住人口</strong>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h3></br><h3><strong>乡村常住人口</strong>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h3></br><h3>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h3></br><strong>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strong>2023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万人,比2022年末<strong>减少208万人</strong>。<br></br>这意味着,<strong>人口通缩</strong>速度正在<strong>加快</strong>。<strong>2022年,全国人口首次转向</strong>,减少了85万人。2023年又减少了208万人。<br></br> <strong>人口减少</strong>的直接原因是——<strong>新生儿人口持续下降</strong>。<br></br>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strong>2023年全国新生儿人口902万人</strong>,继续<strong>低于死亡人口</strong>。去年全国死亡人口1110万人。<h3>202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77‰,为1949年<strong>建国以来最低</strong>!人口自然增长率-0.60‰,这是我国自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呈现负数。</h3></br><h3>由些可知,<strong>出生率一年比一年低</strong>,出生人口也一年比一年低。</h3></br><h3> <h3><strong>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strong>,也是一个<strong>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条件</strong>。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质量等方面,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人口问题,对于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h3></br><h3> <p data-sourcepos="1:1-1:125">我国<strong>人口负增长</strong>的主要原因是<strong>出生人口的减少</strong>,而不是死亡人口的增加。</h3></br><strong>出生人口的减少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strong>01<strong>不孕不育率逐年上升上升</strong><h3>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计生委联名发布《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孕龄夫妇(21-49岁)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至近年的12.5-15%左右。根据佛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测:</h3></br><h3><strong>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患病率将超18%</strong>,<strong>不孕不育患病人数</strong>将从2018年的4.8千万对<strong>增长至</strong>2023年的<strong>5千万对</strong>。</h3></br><h3> 02<strong><strong>育龄妇女人数降低,育龄妇女比例下降</strong></strong><h3>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提供的数据,2019年到2022年,<strong>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strong>。</h3></br><h3>退一步讲,即使相关意愿始终保持高位,恐怕也难以对冲育龄女性人数减少带来的影响。</h3></br><h3>根据国家卫健委提供的数据,“十三五”时期<strong>20-34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年均减少340万</strong>,“十四五”时期还在进一步减少。</h3></br><h3> <h3>一般而言,20岁-49岁为正常生育年龄,其中20-34岁为生育旺盛期,对应的是1989年-2001年的出生人口,而这些年份出生人口是在逐年下降的。</h3></br>03<strong><strong>基础教育的深度内卷影响了生二胎的积极性</strong></strong><h3>从目前来看,目前各地的鼓励生育措施中,包括发放生育补贴、购房补贴等措施,目标对象主要是二孩三孩家庭。但鼓励生育不能只盯着二孩三孩。因为如果一孩生育没有解决好,<strong>二孩三孩不具备可持续性</strong>。</h3></br><h3>有人口专家直接指出,要“二孩”“三孩”“有得补”,就要让青年人愿意适龄生育“一孩”,提高人们生育“一孩”的幸福感。</h3></br><h3>那么为什么二孩三孩的生育率降低了呢?原因是多方面,有网友认为:“<strong>生儿育女,已经越来越成为缺乏回报的单向付出</strong>。在这种背景下,<strong>少生少育</strong>,就逐渐成<strong>为社会潮流”</strong>。</h3></br><h3> <h3>也有网友一针见血指出:“基础教育的深度内卷严重影响了生二胎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极其重要问题。”</h3></br>04<strong><strong>结婚成本高,农村剩男多,城市剩女多</strong></strong><h3>我们知道,<strong>生育的基础是结婚率</strong>,但现在结婚率低,源于<strong>结婚成本太高</strong>,婚姻的高额成本,房子、车子、彩礼、三金、改口费......各种得用真金白银才能填充的结婚收费项目,致使很多人感受到<strong>婚恋带来的压力</strong>。</h3></br><h3>而另一个<strong>极端</strong>是,现在农村的一个问题特别严峻,<strong>男光棍很多</strong>,但<strong>女性</strong>都往城市迁,<strong>往城市嫁</strong>,愿意留在农村的女孩越来越少,在农村相亲市场,女生很吃香,一个女士可能要相多个男生。</h3></br><h3>但是城市又恰恰相反,<strong>城市剩女越来越多</strong>,但是城市优质男又非常有限。</h3></br><h3> 05<strong><strong>传宗接代,养老送终的观念在逐步消失</strong></strong><h3>80、90、00代<strong>生育主力</strong>目前大多<strong>挣扎在城市里</strong>,在城市化过程中,很多人脱离了原有农村的宗族观念的捆绑,没有了延续香火的执念。</h3></br><h3>不少人感受<strong>4+2+1家庭</strong>带来的一种<strong>无力感与压力感</strong>:“体验过<strong>996</strong>的人们,体验过<strong>007</strong>的人们,可能不太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去感受这种福报。”</h3></br><h3> <h3><strong>“延续香火”</strong>其实在过去那一代人身上是一种信仰般的存在。当这种过去坚不可摧的信仰,已经<strong>悄然消失了</strong>。</h3></br><h3>“现在已经不是多生孩子就能致富的时代,谁家也没有皇位要继承,除非你是顶级富豪家多少孩子都能养的起,养老送终的观念得改改了,<strong>活好当下,珍惜眼前人</strong>。”</h3></br><h3>也有网友认为中国人太多,<strong>就业的35岁年龄歧视</strong>也是导致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人口问题只有一个,人太多了,10~35岁,用完就扔。”</h3></br><h3> 06<strong><strong>消费太高、太多,无力消费</strong></strong><h3>“医保涨了,校服涨了,餐费涨了,兴趣班涨了、电动车还不让载了,生育的动力在哪呢?”</h3></br><h3><strong>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strong></h3></br><h3><strong>《中国生育成本报告》</strong>,统计的14个国家中,</h3></br><h3><strong>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strong></h3></br><h3><strong></strong><strong>0岁-大学本科毕业的<strong>养育成本平均为</strong>62.7万元。</strong></h3></br><h3> <h3>从生育补贴来看,目前部分省市出台的生育补贴根本不足以缓解生存焦虑。因此,有网友也建议从<strong>免费医疗、免费上学</strong>等方面入手,释放人们的生育意愿。</h3></br>07<strong><strong>现代人没有时间生育,但生孩子要两代人付出</strong></strong><h3>相对过去那一代,现代人要更加忙碌了。闲暇时间的变少也让结婚生育问题变得严峻。<br></br></h3></br><h3><strong>当全职妈妈 or 成为独立事业女性</strong>成为女性常年热榜话题。</h3></br><h3> <p class="ql-block"><b>让爷爷奶奶带娃 or 还是让外公外婆带娃</b>,成为夫妻争吵矛盾的导火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孩子的<b>生、养、教</b>都成为一个家庭<b>经济、时间、精力</b>等的多重压力。温馨提醒</p><p class="ql-block">备孕一年<b>未孕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夫妻双方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诊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避免走上弯路,耽误治疗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