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接受这个班到现在已经三个年头了,面对班里的44个“神兽”,我常常感到懵圈,每当我一顿狂说,他们却当“耳边风”,继续干他们的事情,犯同样的错误。我说的话,是孩子听不到,听不懂还是故意犯错?有时候说不管用只能靠吼,甚至都会忽略了他们本身就是听不到啊,吼有什么用呢,除了白废嗓子,毫无效果,我开始静下心来不断反思,慢慢摸索。我意识到来到他们的领域,得先去搞懂孩子世界的交流法则,才能够得到进门的钥匙。 </p> <p class="ql-block"> 放慢脚步,在等待中不断蜕变。慢慢是一个很好的词,慢慢遇见,慢慢成长,慢慢看云卷云舒,慢慢听花鸟虫鸣。可是每当我们和学生相处,就算我们提醒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也常常无意识地会快起来,急起来。我们很容易忘了孩子是需要被等待的,他们在被我们焦急地催促下是不自在,不容易打开自己翅膀的,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陷在一种紧张、恐惧的环境里。我意识到这一点,默默给自己定下规矩,只要学生是安全的,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任何时间,都可以先等他们几分钟。那时的他们就像电影《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闪电,慢吞吞,慢吞吞。此时,如果给我一面镜子,我猜我的表情一定在皱眉,心一定在抓狂,甚至都想替他们去做。可是放慢脚步后的几分钟,往往是给惊喜最多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倾注爱心,寻找色彩的翅膀。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班主任要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职业道使的,莫先平任器做览五指:先要做到爱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细微之处见真情,尤其是面对我们的特殊孩子,更应该付出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用我们的点滴行动去关怀这些折翼的天使,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多一点“人情味”的表扬,孩子表现会更棒。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赋能成长,终会化茧成蝶。每个特殊孩子的背后,都隐藏着许多可贵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用一双慧眼去发掘出他们言行中的闪光点。前段时间,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小男孩被选为班干部后在班级里分享心得的视频,视频中,男孩由拘谨到高兴,最后激动得落泪,他说:小学以后,啥班级干部老师都不选他。正如视频里的男孩,被同学特别是被老师认可,多年的委屈得以释放,同时也给自己树立了自信心。可见,班主任要有一双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慧眼,才能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有时候对学生少一点指责,多一些欣赏,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一点自卑,多一些自信。每个人就像不规则的木桶,木片有长有短,长板不该是特权,短板也不是缺陷。在自己的节奏里取长补短,每一个木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假如他们学得不好,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方法。毛毛虫有一天也会飞,飞向百花盛开的花园,飞向属于他们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引路人,而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想他们像美丽的蝴蝶一样绚丽飞舞,就要帮助他们在还是毛毛虫的时候不断吸收营养,实现精彩蜕变。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只蝴蝶,体谅毛毛虫的辛苦,理解毛毛虫的努力,明白毛毛虫要变成蝴蝶的不容易,在慢慢地陪伴毛毛虫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种植下彩蝶飞舞的梦想,带领他们一点点积累,一天天进步,一步步成长,相信他们终能化茧成蝶,实现美丽蜕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