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故事家庭篇之六 姐姐---孙玉珍

心灵港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叫孙玉珍,1920年2月出生。是我们五个姊妹中最大的。她皮肤白皙,说话慢声细语,温柔可爱。</p> <p class="ql-block">  姐姐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别人,乐于助人。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只要有困难,她总是伸出援手,用她的善良和热心,帮助别人,从而,赢得了亲朋的爱戴。</p><p class="ql-block"> 她懂事又善良,不仅深受父母的喜欢,还得到了爷爷的宠爱。从小供她读私塾,带她吃小灶。爷爷走到哪里,不带老儿子,只领着这个大孙女。好吃、好喝、好穿,要什么就给什么。所以,这个大孙女从小就很讲究吃穿。</p><p class="ql-block"> 姐姐虽受宠爱,但不娇气。她热爱劳动,勤奋肯干。总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每个桌椅柜子擦拭得一尘不染。她心灵手巧,经常给店铺扎花、拧云子(纽昐) 、绣帎头、印纸钱,帮助大人做家务,添补家用。</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大,她十分呵护弟弟妹妹。爷爷奶奶给好吃的、好喝的都偷偷地分给弟弟、妹妹。有活干在前面,有苦吃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孙玉珍老人当年的手工品</p> <p class="ql-block">  大概都是女孩的原因吧,我与姐姐关系最好。她也特别关心我这个小她十岁的小妹妹。</p><p class="ql-block"> 妈妈跟父亲去庙上吃斋念佛,普济众生。姐姐就总是像母亲一样照顾着我。 从小哄着我吃、喝、玩;当有人欺负我时,替我出气撑腰。大一点时,又教我女工。缝缝补补,纳底做鞋,干家务活。我盘纽盼、绣花布、上鞋子都是姐姐手把手教会的。</p><p class="ql-block"> 姐姐18岁那年,嫁到了扶余下洼子陈家。陈家是娘俩,公公早年去世,婆婆在娘家伺候兄弟、侄子。爱人陈玉贵,当时在广福义布庄当学徒。家境十分贫穷。</p><p class="ql-block"> 后来姐夫参军。转业后,曾在吉林省卫生厅工作一段,后转到位于蛟河新站的省属结核病医院,从事财会工作。姐姐、姐夫也就在蛟河安家落户。</p><p class="ql-block"> 婚后,姐姐孝敬孤寡婆婆,勤奋持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硬把家过得红红火火,孤儿寡母之家变成一个几十口人的大旺族。</p><p class="ql-block"> 姐姐共有四女一子:</p><p class="ql-block">长女陈淑清 女婿史明富</p><p class="ql-block">二女陈淑凡 女婿杨</p><p class="ql-block">三女陈淑云 女婿李怀珠</p><p class="ql-block">四女陈淑君 女婿王维克</p><p class="ql-block">儿子陈维明 儿媳付丽华</p><p class="ql-block">孙女陈文翠 孙女婿</p> <p class="ql-block"> 姐姐姐夫相敬相爱,孝敬婆婆,勤奋治家成了楷模。妈妈早早对我说:“双环等你以后找婆家,就像姐姐那样,找知根知底,娘俩相依为命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婚姻还真的是按照妈妈的意愿进行的。经过姑姑的介绍,找了她的邻居,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的于家十八岁小伙子。非常巧合的是他的名字跟姐夫一样也有个“贵”字。</p><p class="ql-block"> 姐姐出嫁后,我非常地伤心和失落。没有了玩伴和好友,失去随时随地母亲爱般的呵护。我去了舅舅家照顾有病的舅妈,帮助干家务活,看护小表弟。</p><p class="ql-block"> 出嫁的姐姐对我的关心和呵护初心不变。</p><p class="ql-block"> 当年结婚时,当家的二叔不得见我,不仅没有陪送嫁妆,就连一套新衣服都没有给做。知道这种情况,大姐特意做了件棉袍子给我当新装,圆了我的面子。</p> <p class="ql-block">  对同样嫁到孤儿寡母贫困家的我,姐姐是爱护有加。经常送些粮食、衣物,添补妹妹家的短缺。春起时,于家断粮了。妹妹回到娘家想借些粮钱,度过暂时的困难,结果被大掌柜无情地拒绝了。在这叫天天不灵,求叔叔不应的时刻,是姐姐和姐夫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送来了粮、钱,不仅帮助于家渡过了难关,而且用爱心和亲情,温暖了妹妹、妹夫绝望的心。</p><p class="ql-block"> 因饥寒交迫,一股急火妹夫得了伤寒,几天高烧不退。要死要活又无钱医治,又是姐姐姐夫伸出救命之手,出钱出力请来大夫治病救人,挽救了妹夫的性命,也挽救了这个小家庭。救命之恩,永世难忘!</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因为天灾人災,粮食短缺,国家进入了困难时期。因为缺粮,甚至出现了饿死的惨状。为了活命,人们都用糠、野菜代替粮食。我这个四口之家,吃糠咽菜也是常态。吃得肚胀,皮黄,屎都拉不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远在蛟河新站的姐姐。因为居住在山区,自己和医院都种了些地,自产自分些粮食,弥补了缺粮的不足。比在老家县城的妹妹家情况要稍好些。于是,姐姐从那少得可怜的粮食中挤出了一些,并攒了些钱,让丈夫专程送到了妹妹家。那个特殊时期,粮,就是生命;钱,就是救星!对于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妹妹一家,粮和钱绝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救命呀!为此,我们对自己的儿女说:“你大姨、大姨夫是我们老于家的恩人。你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份恩情!”</p><p class="ql-block"> 丈夫工作后,因为工作繁忙,患上了神精性头疼。犯病时又吐又疼,听不了任何声音。又是姐姐姐夫从医院弄来了偏方,配好药,那邮寄过来,治好了这个顽疾。使妹夫解除了病痛,重新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因贫困身体单薄,结婚后,几年没有站下一儿半女,这对寡居的婆婆,单传的丈夫是件心事。嘴上不说,心里的盼望,急切可想而知。姐姐对此也十分着急,送来钱物,让妹妹注意营养身体。结婚第十年,终于生下了大儿子,为这个家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p><p class="ql-block"> 爱屋及乌,姐姐对这个大外甥十分偏爱。</p><p class="ql-block"> 当妹妹第一次带着大外甥去新站看望她们时,特别高兴。用山珍野味热情地招待娘俩。让姑娘儿子带着外甥游山逛景,领略山区风光。把用当地山葡萄酿制的葡萄酒,让外甥品尝。结果把从未喝过酒的大外甥喝得醉了一天。听说大外甥在练习毛笔字,就把家传的毛笔架送给他作纪念。</p><p class="ql-block"> 大外甥大学毕业,处了个对象,特意带到新站,让大姨、大姨夫相看把关。大外甥结婚时,大姨、大姨夫又找当地最好的木匠,用最好的木料,打制立柜、高低柜,从蛟河新站通过铁路发到前郭。为其新婚献上了厚礼,为新即新娘的新居增光添彩!</p> <p class="ql-block">在蛟河新站母子与姐姐全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  姐姐、姐夫退休后,带着儿子、儿媳及孙女回到松原老。家颐养天年,给了我们回报她们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除了逢年过节带着孩子们去慰问、看望,平时或者去姐姐家,或者将姐姐、姐夫接到家里,请他们吃吃饭,喝喝酒,陪他们唠唠嗑,玩玩麻将,打发退休后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姐姐、姐夫生日之时,我们都带着儿孙举家前去祝福。融融亲情,泉泉感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相互走动的也勤,相互共处的也亲。</p> <p class="ql-block">  2015.7.13姐姐因病去逝,享年96岁。</p>

姐姐

姐夫

外甥

妹妹

新站

蛟河

妹夫

孙女

孙玉珍

姨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