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行日期:2023年11月23日中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楚国八百年”展厅,布置在三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言道,商末,楚人祖先鬻(yù)熊辅佐周文王成就大业。西周初年,周成王(约公元前 1042—前 1021 年在位)分封鬻熊曾孙熊绎于荆山,楚成为周王室经营江汉地区的重要力量。立国之初,楚疆域不足百里,但楚人锐意进取、融合夷夏,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一前47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号为霸主。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一前221 年),楚国实力达到鼎盛,位列七雄,是南方最大的诸候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八百多年的历史中,楚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为中国南北文化的融合和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楚人为何称“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说法之一为,楚人的先祖鬻熊之妻妣(bǐ)厉难产,熊丽剖腹产生,妣厉亡故,被人以“楚”(即荆条)缠合起来而葬,后人为纪念妣历,自称为 “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末,季连后裔鬻熊投周。周朝建立后,周王室依血缘亲疏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鬻熊曾孙熊绎被封在荆山,封地“土不过同”,面积不过百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楚人尚武,之后,不断向汉水东部发展,日益壮大,引发周王朝多次南征荆楚。约公元前 977年,昭王在征伐荆楚的过程中溺死于汉水,周王室在南方的控制力大为削弱。此后,楚人在江汉地区的影响愈加扩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桓王十四年(公元前704年),楚国不满周王朝的分封,僭(jiàn)号称王,以“上国”身份挺进中原,先后与齐国、宋国、晋国争霸。楚庄王(“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的典故源自于他)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国霸业达到鼎盛时期,曾向周天子问鼎。楚庄王离世后,楚国国力下落,几经沉浮,公元前224年,终被秦国所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国七雄时,楚国的国土面积最大,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多达500万,期间都可以称之为强国,尤其是中期,军事实力首屈一指,号称“带甲百万,车千乘”。从春秋到战国,楚国前后消灭了四十多个国家,为战国七雄之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于仪式和战争的青铜器是礼制的体现和国力的象征。先秦时期,贵族在仪式中按照身份高低使用钟、鼎等礼器,以钟奏乐,以鼎烹食。通过礼器的形制、大小组合关系体现等级,用以“明尊卑,别上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国编钟,2002 年出土于枣阳九连墩1号墓。编钟的数量规模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有一定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王夫差剑,1976 年襄阳蔡坡 12号基出土,晚于越王勾践剑的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王夫差与越王勾践为一对生死冤家,也是夫差成就了勾践威名。夫差继位两年后,即兴兵击越,俘勾践至吴。勾践忍辱事吴,渐懈吴心,得赦归国,卧薪尝胆,国力日复,十年后(公元前482年)举兵伐吴,吴败求和。公元前473年,勾践再次伐吴,夫差求降不得,自杀而亡,吴国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是两千多年前的冥冥注就,夫差不但用家国和身家性命成就了勾践的一世威名,即便是到了今日出土的二王佩剑,夫差之剑依然依自己的刃损剑锈陪衬着勾践的剑光闪闪,全然没有锐利之气和史之荣光,并将一直以一枝绿叶扶持着勾践下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馆之宝之一,虎座鸟架鼓,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通高135.9厘米,宽134厘米,由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踞坐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有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组成。背向而立的凤鸟中间,一面大鼓,悬挂在凤冠之上。两只小兽,后足蹬在凤鸟背脊,前足托住鼓腔。器身通体髹(xiū)黑漆,运用红、黄色彩绘,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馆之宝之一,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楚墓,是一件漆奁(lián)外壁一周的漆画,展开全长87.4厘米,宽5.2厘米,描绘了战国时期人物车马出行的场景。画中用土黄、桔红、海蓝和棕色等颜色,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生动活泼、富有立体感的图画。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画师别具匠心地用五棵随风摇曳的柳树,将画面巧妙地分隔成五个画段,强化了故事情节。第一和第二画段表现的是出行场面,在画卷的第三段,只画了一只狗和一只猪,它们跃身急奔的神态为整幅画卷增添了生机,第四段和第五段表现的是迎宾场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幅画人物姿态各异,猪犬腾跃,车马有序,情节首尾连贯、过渡自然,被誉为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卷“连环画”,体现了楚国漆器高超的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6 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漆木折叠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漆木梳妆盒,战国时期,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件漆木梳妆盒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一件便携式梳妆盒,可折叠,内置铜镜,环首刀等用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漆木方格纹酒具盒,战国时期,1986 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木凿成,器形呈圆角长方形。盖、器作子母口扣合。器内分隔成4段6格,放置盘、壶和耳杯等成套餐具。此类酒具盒目前仅见于楚国大夫等级以上墓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发,战国,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漆木卧鹿,战国时期,2002 年枣阳九连墩2 号墓出土。鹿整体圆雕成反首盘曲状,身分别用颈部榫合,头上插着一对真鹿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墓兽是春秋战国时期高等级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品,多以漆木制成,少数为陶木或铜木复合,通常由头身、底座和头顶榫接的鹿角三个部分组成,其功能可能是辟邪、厌胜(厌胜,是产生于古代的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习俗,被称为厌胜之术,即用诅咒的方法制胜,压服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或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彩绘漆木双头镇墓兽,战国时期,1986年江陵雨台山1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楚国故地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简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30多批、10万字以上。内容有卜筮丧葬记录、司法行政文书和典籍文献等,丰富了人们对先秦文化的认识,极大改变了先秦学术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云梦睡虎地秦简,又一镇馆之宝,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秦代古墓,我们此次在展厅中并未看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土“</span>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秦代古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墓主人是一位叫喜的中年男子,曾在秦始皇时期担任司法官员。墓中出土的竹简是他生前使用的书籍,全部共1155枚(另有残片80片)。秦简长23.1至27.8厘米,宽0.5至0.8厘米,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span>其中包括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内容涉及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span>举凡农田水利、牛马饲养、粮食贮放、徭役征发、刑徒服役、工商业管理、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物资帐目以及军官任免、军队训练、战场纪律、战勤供应、战后奖惩等等,都有具体规定,其中以刑法最为成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中可以看出秦法已经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对汉代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秦代法律文件的出现,为这一时期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信的实物资料依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流传于世的关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刘邦芒砀山斩蛇起义,是因徭役征发误期而起,依流传秦律误期当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中秦律的出土,可能要改写这一历史流传说法,因为当时的秦律对徭役征发误期并没有那么苛责。</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简中关于刑事侦查、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中外法制上是出现最早的法律规定。其中一些律例至今有借鉴意义,如商品必须明码标价,审讯时不能严刑拷打,官员到基层要自带口粮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墓中,真正值钱的宝物,可能并不只有金银。这些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能力压无数金银宝物,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宝级文物,在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有很多都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而历史的真实情景,总是远比出土的器物更让人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睡虎地秦墓竹简发掘出土后,《人民日报》于1976年3月发表文章 《湖北省云梦县发掘十二座战国末年至秦的墓葬出土一批秦代的法律、文书竹简》公布这一发现。文物出版社则专门成立了“云梦秦简整理小组”进行文字整理和研究。1976年《文物》月刊第6、7、8期发表了秦简的初步释文,1977年出版了《睡虎地秦墓竹简》线装本一函七册,1978年平装本出版,该书仅一册,对秦简文字进行增订详注,后附译文和索引,1990年精装本的《睡虎地秦墓竹简》 出版, 增添了原来线装本缺录的《日书》甲种和乙种并于2001年再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