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漫步梅园新村 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君子兰

01月11日星期四,农历癸卯年腊月初一,气温0--13℃,晴,小寒节气第六天。01月08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48周年的祭日,在南京去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br>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南京市汉府街18--1号,由汉府街18--1号史料陈列馆、周恩来图书馆和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等处组成。 汉府街--纪念馆随景 汉府街--纪念馆随景(纪念馆大门) 汉府街--纪念馆随景(周总理铜像) 进入纪念馆大门,右手边为史料陈列馆,这里介绍了国共南京谈判的有关图片和文史资料。 史料陈列馆--入门随景 史料陈列馆--入门随景 史料陈列馆分为六个部分介绍了南京谈判的由来、中共代表团开展的工作及历史功绩等。<br>第一部分--为了和平进行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代表中共中央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双方达成和平建国协议,签署了《双十协定》,随后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达成了《政协协议》。 史料陈列馆--第一部分随景 第二部分--进驻梅园开启南京续谈:在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的同时,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抵南京,进驻梅园新村,继续与国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br>梅园新村,由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汪胡帧建造。中共代表团将抵南京时,国民党南京市政府将梅园新村17号、30号征收后,将中共代表团使用。代表团进驻后,根据工作需要,又购置了梅园新村35号,同时加盖了17号南楼。<br> 史料陈列馆--第二部分随景 当时国民党特务住在梅园新村31号,与30号、35号紧邻,以便于对代表团进行监视。为应对特务的监视,代表团对30号、35号院落,进行了适当改造。<br> 史料陈列馆--第二部分随景 第三部分--审时度势力控严峻局势:为化解愈来愈严重的国内局式,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统一,国共双方在美国代表的调停下,在南京围绕中原战事、东北休战、黄河归故等问题进行多次重要谈判,史称南京谈判。 史料陈列馆--第三部分随景 史料陈列馆--第三部分随景 第四部分--扩大统战开辟第二条战线:国共南京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在国统区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民主运动,揭露国民政府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各界人士,开辟第二条战线,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人心,为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史料陈列馆--第四部分随景 史料陈列馆--第四部分随景 史料陈列馆--第四部分随景 第五部分--坦诚相待从容应对调解:谈判中,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尊重美方代表、“第三方面”人士的调节努力,与他们真诚相待,在他们有原则错误时,则坦诚相见,说理批评。 史料陈列馆--第五部分随景 所谓“第三方面”人士,是指民盟、九三学社、民建等为和谈奔走调节的人士。 史料陈列馆--第五部分随景 第六部分--抵制国大使中共赢得人心:国民政府坚持独裁政策,不顾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和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一手关闭了和谈之门,国共合作最终破裂,中共代表团被迫撤返延安。但这场谈判斗争,使中共赢得了人心,为最终打败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党统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史料陈列馆--第六部分随景 史料陈列馆--展示随景 史料陈列馆--展示随景 史料陈列馆--展示随景 史料陈列馆--展示随景 史料陈列馆的北侧,为周恩来读书馆,由民国时期四幢民居式小楼改建组合而成,1998年为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而建。馆名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题写。主要收藏周恩来的论著、文献、照片、音像资料等,是全国第一家周恩来图书资料研究中心。 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图书馆随景 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图书馆随景 位于二楼的图书馆实行阅览证制度,即读者须凭阅览证方能进入馆内阅览、借阅,且不知是何原因,我们去时恰好闭馆,故只能在门外透过玻璃门拍照留念。<br> 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图书馆随景 梅园新村纪念馆--周恩来图书馆随景 图书馆院外路东,为梅园新村17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的所在地。 梅园新村17号--入口随景 梅园新村17号--入口随景 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的办事机构,楼下设有小会议室、新闻组、抄报室、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等,其中小会议室,周恩来同志常在这里召集重要会议、召开小型记者招待会;楼上设有电讯室、军事室等。为保护文物,楼上不让参观。 梅园新村17号--北楼随景(小会议室) 梅园新村17号--北楼随景(新闻组) 梅园新村17号--北楼随景(抄报室) 梅园新村17号--北楼随景(处长室) 梅园新村17号--北楼随景(外事组办公室) 南边楼房,是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加盖的。楼上为工作人员宿舍;楼下为饭厅,中共代表团经常在这里举行大型记者招待会。<br> 梅园新村17号--南楼随景(大饭厅) 梅园新村17号--南楼随景(大饭厅) 梅园新村30号,位于梅园新村17号的西北、周恩来图书馆的北侧,是当年周恩来、邓颖超工作和居住的地方。 梅园新村30号--入口随景 当时国民党特务在周围设置监视站,如梅园新村31号,并派遣流动特务监视代表团的活动。<br> 梅园新村31号随景<br> 为了安全,代表团将院墙加高,并在传达室和车库上面加盖了一层。 梅园新村30号--入口随景(传达室与加盖的小楼) 梅园新村30号--车库外观随景 步入梅园新村30号小院,院内布置整洁有序,翠柏、石榴、海棠等都是当年留下的,整个院子保持着原来的风貌。 梅园新村30号--院内随景 梅园新村30号--院内随景(石榴、海棠、翠柏) 梅园新村30号--院内随景 梅园新村30号--消防疏散示意图 由示意图可知,我们由入口步入小楼,西侧为会客厅,与其紧邻的为小餐厅;东侧为周恩来办公室,内套卧室。 梅园新村30号--会客厅随景 梅园新村30号--小餐厅随景 梅园新村30号--周恩来办公室、卧室随景 步出小楼的后门,来到后院,其东侧为车库,里面停着周恩来、董必武当年用过的汽车。这辆车除供周恩来、董必武和代表团其他同志使用外,还经常护送地下党的同志或民主人士,避开特务的监视,到达安全地点。 梅园新村30号--后院随景(车库) 梅园新村30号--后院随景(车库) 西侧为二层小楼,底层为时任周恩来秘书的宋平夫妇的卧室。 梅园新村30号--后院随景 梅园新村30号--后院随景(宋平夫妇卧室) 与宋平卧室紧邻的是时任董必武秘书的欧阳方夫妇的卧室。穿过两人卧室,转向南出,为小院的西侧,这里有一院门通往梅园新村35号。 梅园新村30号--小院西随景(回望欧阳方卧室) 梅园新村30号--小院西随景(通往梅园新村35号) 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和钱英等领导同志办公与住宿的地方,为代表团到达南京后自己买下的。 梅园新村35号--小院随景 35号是一个独立的小院,为何将院门开在30号?原来,35号原院门与设有特务监视站的31号相通,代表团为安全和便于工作而将其堵死,故而在其东面开了一个小门与30号相通。 梅园新村35号--小院随景(原院门已堵死) 梅园新村35号--小院随景(回望30号) 同时,还在小院两边加盖了两座平房,既供工作人员办公和住宿,又遮挡住了31号特务的视线。其中东边平房为政治研究室,西边平房为警卫室。 梅园新村35号--小院随景(政治研究室) 梅园新村35号--小院随景(警卫室) 步入小楼,迎面为楼梯,李维汉和钱英的办公室、卧室在二楼;底楼的右手边为廖承志的办公室与卧室,左手边为董必武的办公室、卧室。 梅园新村35号--小楼内随景 梅园新村35号--小楼内随景(廖承志办公室与卧室) 梅园新村35号--小楼内随景(董必武办公室) 梅园新村35号--小楼内随景(董必武及家人卧室) 梅园新村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建设,至四十年代末逐步形成中高档居住区,以独院式别墅为主要特色。除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因这里民国建筑成片分布,风貌完整,而被江苏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梅园新村--街区随景 梅园新村--街区随景 梅园新村--街区随景 梅园新村--街区随景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注:本美篇中部分文字来自相关资料,在此谨表感谢。<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