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 闲说“歪船不倒”》</p><p class="ql-block"> 前一时期,见网上有帖子,说“歪船不倒,破船不沉”,由此提出“慢病健身”的观点。</p><p class="ql-block"> 提出此观点者很有名气,身分很重。是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保健科的博导老师,有很厚实的学识跟实践根底,不为常人可比。</p><p class="ql-block"> 老教授行医从教四十多年,经过近万名临床病例的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大量身带慢性病者都长寿至八九十岁。而看着很健康一直无大毛病的,一旦患病就医,反而不治者众。由此说“慢病健身”。</p><p class="ql-block"> 这个帖子很有点意思。</p><p class="ql-block"> 它总体上是积极的正面的,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许多慢病缠身的老年人由此摆脱忧心,打开心怀,变得乐观起来,这有益于健康。</p><p class="ql-block"> 老专家的初衷应该就是告诉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要背包袱压力山大,与慢病共处,同样能够很长寿。</p><p class="ql-block"> 但是笼统地说“慢病健身”,恐有偏颇,是值得商榷的。</p><p class="ql-block"> “歪船不倒,破船不沉。”这句老人俗语,是前人们长期生活阅历的通俗提炼和总结。但是细究起来,这个论点广水不甚正确。是从普遍的前提论据中给出了不甚正确的结论。究其根本,歪船,之所以不倒,不是得益于歪;破船所以不沉,不是得益于破!说“慢病不足惧”,是正确的。顺理成章,有说服力。但给出“慢病健身”的论断,我以为欠妥。难不成欲得健身,要先得慢病不成?</p><p class="ql-block"> 船若真的歪了而不倒破了而末沉,应是歪破引起了警惕,量力而为,不敢造次,时时加以谨慎防范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反之,恰恰是因为没有毛病,对不歪不破的表象习以为常,从而失了警惕敬畏而疏于防范,生了盲目的自信。许多不易察觉的变化却在暗里默默地发生。而这些问题,又被表面上的“不歪不破”掩盖。</p><p class="ql-block"> 一次一次的“硬扛”,都是消耗。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会“坐吃山空”。由量变而生出质的变化,让人得出正而不歪好而不破的船反而容易翻沉的错误结论。</p><p class="ql-block"> 所以,任何情况下,无论正也罢,歪也罢,好也罢,破也罢,关键是别迷失了自觉和理性,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 我的这种较真也许是“钻牛角尖儿”。有人这样说,我也没有意见。有些事情,大家约定俗成,只要共同认可,倒不必处处逻辑合理,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儿。析理过细倒像是“吹毛求疵”喽!本人这里较真儿,只是有此一说,一吐为快,而已。</p><p class="ql-block"> 本来嘛, 现实生活里就有一种理论,叫做“糊涂庙,糊涂神儿”,这种看似稀里糊涂度冬春的态度,最大绝妙之处在于,把快乐交于自己。也算知生达命吧!另有一番豁达。</p><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p><p class="ql-block"> 大连旅顺口 2024.01.1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