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字经》是我国元、明、清时期广泛流传、最有代表性的儿童蒙学识字读物。《三字经》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宋末元初的王应麟,坊间出版《三字经》也都署名王应麟。</p> <p class="ql-block">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生逢朝政混乱的南宋末年,举进士后发愤读书,誓为通儒,以博学宏辞科(宋代很少有人能考上的困难科目)自见,学术成就很高。受奸相贾似道(1213-1275)),排挤,虽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却难有政治建树。明、清两代都有人提出《三字经》的作者不该是王应麟,有人主张元朝区适子为《三字经》作者,但不能圆其说。</p> <p class="ql-block">《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p> <p class="ql-block">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1]《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