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13日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天我们原顺昌县合成氨厂10位老同事相约来到千年古村侯官村。这是2024年伊始的第一场同事聚会。通过实地察看侯官村貌,听取侯官村多处历史遗迹的讲解,不仅了解学习到了福州悠久厚重的历史知识,而且增进了同事间的联系与情感,度过了一个既快乐又有意义的周末。</p> <p class="ql-block"> 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政区沿革与变化都很大。唐初的公元623年,当时的福州城由侯官县、闽县两县分治。其中的侯官县的县衙就设在现在的侯官村。到了公元789年,由于一场大洪水淹没冲毁了侯官县城,为避水患,才将县衙迁至乌山脚下的道山路一带。由此算来,侯官村的县治存续时间长达166年。</p> <p class="ql-block"> 侯官城隍庙是当年侯官村置县的显著标志。按古制,只有县城才有资格建城隍庙,祭祀城隍神,让城隍神保佑民众谋福祉。</p> <p class="ql-block"> 镇国宝塔和古渡口见证了当年侯官县的繁华与沧桑。镇国宝塔也称“护镇塔”, 塔高6.8米,塔的建造时间比城隍庙略晚。在江边建塔,用意是镇住河妖,保佑平安。这是因为古代的福州以水路交通为主,这段江面,西是侯官县,东是怀安县,两县隔江相望,距离不过千米。加上闽江在此分流为乌龙江和白龙江,所以这里的江段是航运的“黄金水道”,但是这里江宽水急,特别是洪水泛滥之时,经常船翻人亡,造成重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 螺女庙寄托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田螺姑娘的传说家喻户晓,说的是天帝同情勤劳善良又忠厚老实的谢端,派仙女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的故事。福州多处沿江村落都建有螺女庙,侯官这座螺女庙建于东晋年间,建庙时间最早,寄托了人们对侯官好地出好事,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 侯官古街重现了侯官当年的繁华兴旺。侯官县衙搬迁后,侯官县规格“不降反升”,从侯官县升格为侯官市。只是这市却只是“集市”的市,而不是市县的市。侯官街长约1000米,呈“一街五巷”格局,分为上市、中市和下市,人流、船只、货物、车辆熙熙攘攘,糖醋鱼、油炸河虾、炒线面、鱼丸、豆腐羹、青橄榄、青酒、芋头面、芋果糕的叫唤声此起彼伏,引得游客直流口水。时不时地还可见到一些游客身穿古风服饰,漫步在公园里,古厝边,尽情摆弄自己的身姿,展现侯官古集市的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 五水公园是侯官很有特色的公园。对于五水指的是哪五水,大家都一团浆糊。听陈老师讲解后,才知道指的是当年侯官境内除闽江外的五大水系。它既表明侯官水网发达,物产丰富,是个富庶之乡,又寓意侯官文化源远流长,迎合了“晚清风流数侯官”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所谓 “晚清风流数侯官”,是民国前对侯官文化的赞誉。晚清时期,福州名人辈出,林则徐、严复、陈宝琛、沈葆桢、林纾、林觉民、陈季同、萨镇冰等,籍贯上都写侯官,而不是福州。这些有识之士忧国爱民,勇于担当,对晚清时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逛尽兴后,中午在就近的“榕蓉乐”就餐。一边与同事把酒叙旧,一边K歌伴舞,再回味年轻时在合成氨厂度过的美好时光……真是开心至极。我们这批同事,过去大都生活工作于福建山区的顺昌县,现在退休定居福州,对福州的历史知之甚少。而此番侯官古村游,对我们来说,既有旅游意义,更有学习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