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上海武康路漫游

黄蹼w_w

<p class="ql-block">  在眼花缭乱的旅游方式中,有一种“游”被称之为city walk,大概意思就是“城市漫游”,时髦的词儿叫“扫街”,老旧的词儿就是“压马路”、“溜达”,当然都是三三两两的。这种看似懒懒散散、不紧不慢的“游荡”式的旅游方式,不仅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钟爱,也特别适合退了休的老年人慢节奏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city walk最早起源于英国伦敦。城市漫游,既可以是几个人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有计划地行走在城市的某条路线上;也泛指以行走、骑行的方式在城市中漫游,专门寻找那些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烟火气十足的地方,探访藏匿在城市角落的老建筑、老街路以及与其相关的有意思的故事,也是一种“沉浸式”旅游方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调查,在躺平式旅游、就地旅游、跟老年团旅游、特种兵式旅游等几种新型旅游方式中,82%的人选择了city walk,走街串巷,在漫步中了解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周一,没有什么特殊安排,天气也好,跟夫人临时商量一下,在网上搜一下有没有值得看看的有上海特色的地方,参考网友们的推荐,于是选择了路径地铁1号线附近的“武康路—一大会址—思南路”,没有事先的“攻略”,纯粹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city walk,慕名而来。也许这种体验带来的惊喜和收获更加真实也更加有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并不宽大,路的两侧都是粗壮高大的梧桐树,由于是一月份,树叶已经几乎不见,只有裸露的光秃秃的树干和枝叉,显得有些凄凉。透过梧桐树,就是各具特色的建筑坐落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中,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有着一丝幽静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许多优秀历史建筑,1914年被划入法租界,过去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神秘之处。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其中包括武康路113号巴金故居、274号郑洞国旧居、393号黄兴故居和858号的武康大楼(原诺曼底公寓)等等,每一幢楼都记录了曾经的故事——上海的历史与文化,2011年6月11日,武康路入选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24年1月15日,我和夫人慕名前往,游览了这条“网红街”,感受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别具一格的LOOKNOW。</span>在小店云集的武康路上,位于286号的LOOKNOW旗舰店凭借十几面橱窗的排面和优雅的视觉设计,成为了这条街上出片率最高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按照路牌指引,决定前往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858号的武康大楼(原诺曼底公寓)。这座大楼具有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型如一艘巨轮,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孙道临等曾居住于此。已经成为上海的历史性地标建筑和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脚下的源点广场,不少人听过它的故事:原本只是2米宽的人行道,驻足拍摄的人群与通行人群抢占这么一丁点交通要道,造成安全隐患。更新后,它向外拓展了3.6米,这个路口30°夹角区域,直接扩展为约500平方米,成为人们720°观赏武康大楼的“最佳落脚点”,同时也提升了道路的安全性。</p> <p class="ql-block">武康大楼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武康大楼共有八层,底层设置骑楼,垂直交通除了楼梯外还设有3部电梯。</p> <p class="ql-block">1920年代,随着上一个十年租界的进一步扩大和人口的快速涌入,以及欧美产生新的居民用房建筑形式,上海也开始逐步出现公寓式大楼住宅。期间,万国储蓄会出资组建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负责开发和经营申城的房地产业。</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购入位于今淮海中路、武康路口呈30°角的土地,斥资兴建公寓住宅。公寓由克里洋行的匈牙利籍设计师邬达克主导打样设计,法商华法公司为承建商。当时建业地产在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区一般都以法国地名作为名称,因此大楼落成后便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居住的大批英、美法侨民被日军关入集中营,或遣送出境。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前,诺曼底公寓的入住率只剩下三分之一。</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随着抗战的胜利以及万国储蓄会的负债业务到期,战时遭受严重损失的万国储蓄会难以清偿债务。当时参与的债主纷纷要求上海市政府出面干预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上海市政府责令万国储蓄会破产清理,其名下大部分产业由市府进行拍卖,所得现金用于清偿债务。部分产业则有政府出资收购,诺曼底公寓则属于政府出资购入的产业之一。之后公寓的大部分套间由市府分配给公务员。</p> <p class="ql-block">1953年,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武康大楼。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武康大楼经历了一次大修,初步改变了老旧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2019年,武康大楼迎来以“建筑考古”和“中药调理”方式的修缮工程,并实施实施智能管理。成为一个有颜值、能小憩、观赏与服务兼备的休闲空间。</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武康大楼并未减少神秘沧桑的气质,还真正拥有了“网红体质”。楼外蜘蛛网般密布的电线全被收拾干净、埋入地下,大楼展现出疏朗的天际线。还将人行步道空间向外拓展了3米多,为整个武康大楼的“最佳打卡点”增加了五百多平方米的人行流动空间。武康大楼一楼与周边的业态也得到改造,成为一个有颜值、能小憩、观赏与服务兼备的休闲空间。</p> <p class="ql-block">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21年端午假期,武康大楼再度登上上海的热门景点榜单。</p> <p class="ql-block">精心装扮过的窨井盖,同样成为人们打卡的一道风景线,证明当初的“妙想”真有奇效。</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地处神奇的六叉路口</p> <p class="ql-block">武康路393号是著名爱国将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兴在上海的旧居,</span>建于1912年,英式古典主义花园住宅,由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相接而成。1916年7月,黄兴返沪并寓居此地,孙中山曾两次来黄兴寓所。黄兴逝世后,旧居花园内曾有大规模扩建,为上海国际图书馆使用,后改为世界学校。</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在上海和北京都有住所。上海的宋庆龄故居没有北京的那所出名,然而这栋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的建筑,是宋庆龄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宋庆龄自1949年春迁居于此,此后长达15年的时间一直在这里生活、工作。</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曾在这里生活了15年,也工作了15年,花园便是重要的社交场所。如今,斯人已逝,阳光亘古。</p> <p class="ql-block">由于是周一,按规定宋庆龄故居和展览馆闭馆,我们只好透过院墙,“偷窥一下里面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漫游了武康路,回到家里,想起可以尝试一下AI创作,看看是否可以自动描绘出我此刻的心情。以下是AI给出的内容,基本靠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