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隔二十二年之后又回到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联大校区(原称云师大本部)参加“国培”线下培训。一走进校园就倍感亲切,因为眼下的景象似乎与二十二年前一点都没变。</p><p class="ql-block">联大校园里有许多雕塑,其中有两尊人物雕塑恐怕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尊是民主草坪中央的闻一多雕像,另一尊是砚池岛上的“科学女神”雕像。而这位“女神”的原型是谁呢?一定让人见仁见智,想入翩翩。</p> <p class="ql-block">第一堂课是继教学院院长给我们讲“联大精神的传承”。院长给我们讲西南联大代表人物的故事。大家听得热血沸腾,津津有味。掌声一波超过一波,唏嘘一阵盖过一阵。当院长讲到才女的时候,课堂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借着大家的兴致,院长还不时穿插对男同胞的调侃和讥讽。这一点似乎刺激了我,既然男人在才女面前那么不堪,干脆也就不顾颜面,讲几句小话何妨。</p><p class="ql-block">院长在讲完了西南联大的校长、大师及优秀校友之后。话题引入才女,这时我的心里就产生了一激灵——因为我曾经在一个公众号里读到过一篇从另一个角度介绍才女的可谓惊世骇俗的文章。</p><p class="ql-block">文章把才女比喻成一辆“超级陆地巡洋舰”:左前轮是她父亲,右前轮是她公公,左后轮是她丈夫,右后轮是她前男友;后男友是她的备胎,还有一个备用油箱是那位争议很大的民国驻美大使。如此又高又全的“配置”,其“越野”性能不好都不行。</p><p class="ql-block">可见要说才女之“才”是“全才”的话,全靠这些“高配置”支撑。除了她的诗写得油光水滑、温柔甜腻,可与其前男友相媲美以外。别的好像没有传说中那么异彩纷呈,也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样子。</p><p class="ql-block">说西南联大当年的校舍因为经费紧张,物资匮乏,让才女夫妇这样的大建筑师去设计土坯房、铁皮屋是勉为其难。我觉得有些夸大其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们津津乐道的才女夫妇为他们的家以及那位终身未娶的“备胎”设计建造的住房。从图片上看,我也觉得没什么哪样。在本地,是个木匠、泥水匠都能盖起那样的房子。</p><p class="ql-block">想一想那套房子里的住户,总感觉别扭。如果把这套房子看成是“超级陆地巡洋舰”的“车库”的话,用“汽车发烧友”的评判角度去看这台“豪车”,可能“性价比”不咋地,“适驾感”也一般般了。</p> <p class="ql-block">倒是建筑师在西南联大的大手笔,据说是这栋“综合楼”。它的独到之处在于外观是两层,而内设是三层。在西南联大建校时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设计建造出这样的房子子确实了不起。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就是“难为无米之炊的算是巧妇,能粗粮细作的堪称大厨。”</p> <p class="ql-block">院长讲,才女在昆明留下的除了那间“带个小耳朵”的小房子以外。还有翠湖边的一堵“黄墙”,现在成了著名的网络打卡地。我看到图片不禁会心一笑:“黄墙”的上边是繁花盛开的三角梅。想想三角梅的花语,再想想“小耳房”里的住户,啊哈哈……</p><p class="ql-block">我远远地观望这台由政客做左前轮,老学究做右前轮,建筑师做左后轮,诗人做右后轮;哲学家做备胎,新学者做备用油箱的“豪车”。自己可能连一辆代步工具都算不上,甚至只是一介一副担子左肩换右肩的挑夫。如果哪辆豪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溅我一身泥水,也只能愣愣地挺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图1、图4为本人用手机拍摄,图2、图3、图5为唐瑛教授授课PPT翻拍、截图。特此鸣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