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华峰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华峰山畔,又名海门禅院,始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清康熙壬戌年(公元1682年)建海门禅院,原属历史上著名的岭南佛教古刹,曾被《中国寺志》作为名寺收录(广东省仅有光孝寺和华峰寺被收录)。据现存《华峰山志》详载:清康熙廿一年壬戌(1682)南樵和尚自江西黄山寺退院南游,得神灵指点,来主是山,力行募化,开创海门禅院,于是龙象竞从,信众护法,道风远播,香火鼎盛一时。史载,古寺一厂,别有洞天;老梅百株,自成香国,由于禅寺道风整肃,独具异采,文人墨客,结社聚会,儒佛因缘,翰墨飘香,览景咏怀,为寺增色。由此,“断尘石僧归”、“一叶轩乘凉”、“罗汉溪寻幽”等华峰十景,环海驰名,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引人人胜,使古刹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积淀。华峰寺周边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华峰山、油麻山、水声水库、红旗水库、华圣公园、油麻山森林公园等,已经形成了以山、水、林构成的生态旅游资源体系。周边的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一脉步道穿山水,三生画卷出长岭,将区域的山水人文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p><p class="ql-block"> 华峰寺自2002年启动重建以来,在四方信众的支持下,已完成山门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天王殿、伽蓝殿、客堂等主体建筑的建设,目前正在筹建万佛殿,下一步将修建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华峰僧团领众,促进精进和悦,以修行精进,促进心灵和宁;以教育弘化,促进生活和安;以艺术熏陶,促进人性和美;以公益慈善,促进社会和谐。</p> <p class="ql-block"> 石牌坊为寺庙入口的标志性建建筑。由花岗岩梁、柱构筑而成,外观采用的是四柱七楼柱不出头的形式,屋盖为花岗岩仿瓦庑殿顶,鳌鱼脊吻,五踩重翘石斗技共。牌坊心间面宽8米,次间面宽7.2米。额梁、青石镂空花板及雀替上均雕刻有精美的箍头卡子、枋子集锦与藩草莲花等吉祥图案,四棵硕大的方石柱前后刻有石联楹,在每棵柱的基座正面与背面各坐着一只威武的石狮子和大象,即守护着一方净土,又迎送着来自各方宾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又称正殿、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副阶周匝,全木结构(采用东南亚进口的菠萝格),占地面积1211平方米,屋面投影更高达1539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全殿屋顶为重檐素胎瓦歇山顶,脊高20.3米。采用独具岭南特色的鳌鱼脊吻,正脊微弯,脊正中有一米余高的莲座葫芦宝珠,垂脊及戗脊上饰有狮子与仙人,脊端饰以将军。梁口呈腰鼓形,梭形木柱,花岗岩覆盆雕莲花石柱础,上下檐均用七踩重翘计心造斗拱,出檐达2.4米,走廊宽3米。室内按南方气侯特点采用砌上明造的形式,驼峰与月梁层叠的抬梁式屋架。殿身坐于花岗岩须弥座台基上,高1.45米,台基前出一32x20米的大月台,南设三条五级踏步,台基四周围砌清式花岗岩石栏杆。大殿前檐中间三间为六扇拐子锦隔扇门,稍间砌青砖墙,两侧山墙均为实墙,后檐心间为六扇隔扇门,次间为六扇槛窗,余为实墙。殿内心间内槽进深达12.4米,室内空间宽敞。最长的九架梁有4根,长度接近15米,梁截面为0.86x0.6米,金柱最大直径粗达0.8米,共8根,柱高12.9米,内檐柱柱径篇0.6米,柱高8.8米,共18根,外檐柱柱径篇0.5米,柱高4.2米,共26根,上下檐斗拱共124攒。大殿后排金柱前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世佛。在三世佛的背后,塑观音菩萨像,善财、龙女童子。大殿内可同时容纳数百人参拜礼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雄宝殿后面的是正在重建的万佛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华峰夆寺万佛殿重建缘起</b></p><p class="ql-block"> 万佛殿位于大雄宝殿后面,为寺院完最大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为方便大众礼拜、供养诸佛,成就大众求福开慧因因缘。2021年7月万佛殿已经动工,目前钢结构部分已经完成。由于工程庞大,建设资金缺乏,仰仗十方善信和社会贤达共同发愿。本着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的理念、集万众之净资,成千秋之善事,同圆万载之功德。</p><p class="ql-block"> 寺院啟建之日,正是广种福田之时。经曰:“施一得万报,其福不可量”!祈请诸山大德,十方檀越,社会贤达的鼎力护持,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帮助华峰寺各方面建设,随缘乐助, 为福慧圆满、为佛法的弘扬、为寺院之兴旺昌盛,献计献策,增砖添瓦。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共襄盛举!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师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综合楼</p><p class="ql-block"> 由一座五层建筑与一座座三层建筑组合成的仿古综合楼,综合楼包括(僧舍、居士楼、斋堂、念佛堂、禅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钟鼓楼】</p><p class="ql-block"> 分列大雄宝殿广场前东西两侧, 单檐歇山顶两层木楼阁,各占地54 平方米,花岗岩须弥座石台基。东侧为钟楼,首层地藏殿供奉的藏王菩萨,二层放置铜钟。西侧为鼓楼,首层虚空藏殿供奉虚空藏菩萨,二楼放置大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