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不久前几个朋友聚会,其中有一位演员刚出演了电视剧《东四牌楼东》,于是大家就聊起了这个剧,最后在剧名应该怎样念上争论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的朋友有几位不是老北京人,南腔北调地争论得脸都红了。最后,还是那几位自称"北京通"的占了上风,给出了终极的答案:"'东四'是一个地名,停顿一下。接下来是东四那个地方的'牌楼',再停顿一下。然后再念'东',牌楼的东边嘛!"</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没有说话,微笑着,但禁不住多次追问,于是说出了我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我说:"'东'就应该略停顿一下。'四牌楼'是一个词,绝不能拆开念。之后再读后面那个'东'。念法是'东-四牌楼-东'"。好家伙,此言一出,刚才还彼此争论得很厉害的那几位,顿时联合了起来,一齐向我发问:"怎么能这么念呢?"于是,我详细地说出了我的理由。在这里,我想把我那时的意见呈现给更多感兴趣的朋友们,与大家交流探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北京城始建于明代,有60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东单"、"东四"、"西单"、"西四"这些地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我们今天的这个名字。那么,当时那里叫什么呢?其实,它是以路口上的装饰性建筑一一牌楼,来命名的。今天的"东单"和"西单"这个地方,建造北京城时分别在路口处,也就是长安街以北,南北走向的路口,分别建了一个单独的牌楼。于是,这两个地方当时就以牌楼命名,且名字都是一样的,叫做"单牌楼"。</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东单牌楼。扁额还是满汉文</p><p class="ql-block"> 的"就日")</p> <p class="ql-block"> (西单牌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样,今天的"东四"和"西四"这个地方,当时分别在四个路口处各建一个牌楼。那时这两个地方的名字也是一样的,都叫做"四牌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最早的西四牌楼长这样)</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为方便交通,牌楼曾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牌楼,有轨电车都可通行。)</p> <p class="ql-block"> (东四牌楼)</p> <p class="ql-block"> (透过牌楼,可以看见城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跳过这些图示,再接上文,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北京城建城时,并没有"东单"、"西单","东四"、西四"这些名称。当时的名字就叫"单牌楼"和"四牌楼"。</p><p class="ql-block"> 有书为证。明代有一本标记北京坊巷胡同的书,叫《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一看书中是如何记录当时的名称的。</p> <p class="ql-block">(图中"单牌楼西"的"西"字,是由于书中该章是介绍中城的,中城在单牌楼以西。故加这个"西"字。)</p> <p class="ql-block"> (图中"四牌楼东"的"东"字,是由于书中该章是介绍东城的,东城在四牌楼以东,故加这个"东"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看清代皇家钦定的京城地理著作《日下旧闻考》,仍这样记载:"崇文门北去里许,为单牌楼,曰就日。又北,为四牌楼,……宣武门北有单排楼,曰瞻云,又北二里许,有四牌楼,…… </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不必远证明、清,就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当时住西城,听老人讲话,还是单牌楼、四牌楼这样说,尽管已经有了西四书店、西四鱼店、西单商场等,仍是这样说。但是,那时年轻一些的人逐渐不这样说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活动范围已不仅限在西城,有了全市的概念,在说"四牌楼"的时候,必要的时候是要加上一个"西"字,以和"东四牌楼"区别。同理,"东四牌楼"肯定也是这样的。由此可见,这些地方的名称,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变化,加上了"东"、"西",有了新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历史到了1954年,这些牌楼就全部拆除光了。人们没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而上的东西,最后,只剩下东单、西单、东四、西四这些抽象的名字了。这时的"单"和"四"都没了明确的实物,"东"和"西"不再为了区别。二者反倒结合紧密,形成新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 (1954年,拆除中的东四牌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以了然这些地方名称的先后顺序,以"东四"为例,就是"四牌楼"--"东四牌楼"--"东四"。</p> <p class="ql-block"> 侯宝林、郭启儒的相声《北京话》诞生于解决后。车夫和乘客"国语"的对话非常经典,里面说到了东四牌楼。</p><p class="ql-block"> 车夫:"你要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 乘客:"你拉我东四牌楼好喽。”</p><p class="ql-block"> 车夫:"哦,东四牌楼!东四牌楼!……你给八毛钱好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侯宝林既没说"四牌楼",也没说"东四",显然那时的名称是"东四牌楼"。注意车夫口中的"东四牌楼",显然"东"的后面是有一个略停的气口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论述,电视剧《东四牌楼东》的念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推广而之,今后只要遇到 "东单"、"西单"、"东四"、"西四"这些词,只要它和"牌楼"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在念的时候,这<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和"西"</span>就必须和后面的"单(牌楼)"或"四(牌楼)拆分开来。以"东四+牌楼"为例,读法是:"东-四牌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述,敬请大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