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朋友们我们来相会》音乐响起,仿佛回到纯真激情的八十年代

騎士

<p class="ql-block">解析经典歌曲及背后的故事系列篇章:(15)</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年轻的朋们来相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建功立业的青春热情化作灵动的音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诙谐轻快的律动歌声见证追寻的足迹</p><p class="ql-block">一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是顽强拼搏、奋楫争先的青春写照;是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时代缩影是无悔青春、不负时代的战斗宣言。</p><p class="ql-block">198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悄然形成。步入不惑之年的张枚同和每个中国人一样,也被新形势所鼓舞。他精神焕发,准备在这场深刻的大变革中一显身手,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拿起笔,开始了创作。</p><p class="ql-block">张枚同深切地感受到,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与时俱进的歌曲还未问世。改革开放的大潮在涌动,如何让青年人跟上时代的步代,用新的符合广大年轻人精神追求的优秀歌曲来感召和引领他们,成为张枚同思考的问题,他的思绪,与青年人、与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张枚同觉得,“年轻”,是青年和改革开放事业共同的特点,于是一首充满着时代感、迸发着青春气息的歌词从他的笔端流淌了出来:“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p><p class="ql-block">歌词写毕,张枚同给它定了《八十年代新一辈》的标题,投稿给了专门刊登歌词的刊物《词刊》。《词刊》1980年第3期发表了这首作品。</p><p class="ql-block">律动青春 难凉热血</p><p class="ql-block">1980年初夏的一天,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只见朋友家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正随着录音机里放出来的歌曲又扭又唱。谷建芬仔细一听,认为那首歌曲并不适合青少年,可朋友对此感到很无奈,说:"现在没有人为年轻人写歌。”朋友还建议谷建芬试着为年轻人写点歌。</p><p class="ql-block">朋友的一席话,让谷建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开始到处寻找适合年轻人的歌词,最后找到了张枚同写的《八十年代新一辈》。谷建芬对歌词十分满意,不久就为歌词谱上了曲。但她觉得歌词第一句“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比“八十年代新一辈”包括的年轻人范围更广,于是就跟张枚同商量,将歌曲定名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样,一首开创20世纪80年代新风的青春歌曲就此定型。</p><p class="ql-block">《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词主题新颖、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结构严谨,充分表达了当时年轻人的心声。歌曲创作采用了主、副歌性质的二段体结构,吸收了西南地区彝族等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节奏型,其旋律与歌词协调默契,曲调优美,充满着青春的律动,因此深受年轻人的欢迎。</p><p class="ql-block">“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影响并不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一代,它奋进的歌词、昂扬的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挥洒青春年华,践行“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誓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