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

刚哥

<p class="ql-block">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属秋沙鸭属的一种鸟类,[1]因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而又名鳞胁秋沙鸭。[10]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10]被誉为“鸟中活化石、鸟类大熊猫”,[6]单型种,无亚种分化。[2]中华秋沙鸭主要生活在生态环境优良的水域,被视为检验水质的敏感指示种,[11]对湿地保护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12]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种群数量呈持续下降,且种群数量小,[2]全球约2400~4500只[a],[4]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b],[3]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c]</p> <p class="ql-block">中华秋沙鸭,属鸭科秋沙鸭属下的一种,[1]单型种,无亚种分化。[2]属于自然历史残留下来的子遗物种之一,[18]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10]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被誉为“鸟中活化石、鸟类大熊猫”。[6]</p> <p class="ql-block">中华秋沙鸭</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p><p class="ql-block">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视频百科 01:1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属秋沙鸭属的一种鸟类,[1]因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而又名鳞胁秋沙鸭。[10]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10]被誉为“鸟中活化石、鸟类大熊猫”,[6]单型种,无亚种分化。[2]中华秋沙鸭主要生活在生态环境优良的水域,被视为检验水质的敏感指示种,[11]对湿地保护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12]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种群数量呈持续下降,且种群数量小,[2]全球约2400~4500只[a],[4]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b],[3]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c]。[13][14]</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英文名</p><p class="ql-block">Scaly-sided Merganser,Chinese Merganser[1]</p><p class="ql-block">别名</p><p class="ql-block">东大图因-包赫亚、鳞胁秋沙鸭 、秋沙鸭[1]</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p><p class="ql-block">Mergus squamatus</p><p class="ql-block">命名者</p><p class="ql-block">Gould[1]</p><p class="ql-block">命名年份</p><p class="ql-block">1864[1]</p><p class="ql-block">分布区域</p><p class="ql-block">繁殖地主要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大多数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越冬,少数越冬于日本、韩国、缅甸和泰国,极少个体越冬于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2]</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p><p class="ql-block">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物种(EN )[3]</p><p class="ql-block">种群数量</p><p class="ql-block">2012年估计全球数量2400~4500只。</p><p class="ql-block">中华秋沙鸭属候鸟,[5]繁殖地主要在中国东北部、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大多数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越冬,少数越冬于日本、韩国、缅甸和泰国,极少个体越冬于俄罗斯东南部和朝鲜。[2]中华秋沙鸭是典型的森林溪流生态系统指示种,栖息于湖泊、山溪、水塘、河滩;[15]白天活动,夜间露宿于树上;[6]常以家庭混合小群分散活动;[15]潜水捕食鱼类;[5]普遍存在混合育雏现象。[10]中华秋沙鸭体长49~64厘米。[9]冠羽长,成双冠状;嘴形侧扁,前端尖出。雄鸟头和上背均黑;雌鸟头棕褐色,上体蓝褐色。[6][16]</p><p class="ql-block">中华秋沙鸭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二。在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一些重要繁殖地,建立了原始森林保护区,如俄罗斯的锡霍特-阿林生物圈保护区、拉佐夫斯基国家保护区、博奇金斯基国家保护区,以及中国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2008年,俄罗斯提供了200多个人工巢箱,增加了洪泛平原沿岸的栖息地容量。[3]截止2023年,中国长白山地区一共悬挂了362个中华秋沙鸭人工巢箱。[17]</p><p class="ql-block">命名与分类历史</p><p class="ql-block">命名</p><p class="ql-block">1864年,由英国人Gould在中国采集标本并命名拉丁学名为Mergus squamatus,[6]因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而又名鳞胁秋沙鸭。[10]后由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正式定名为中华秋沙鸭。[18]中华秋沙鸭英文名叫Scaly-sided Merganser,Chinese Merganser。[19]</p><p class="ql-block">分类历史</p><p class="ql-block">中华秋沙鸭,属鸭科秋沙鸭属下的一种,[1]单型种,无亚种分化。[2]属于自然历史残留下来的子遗物种之一,[18]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10]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被誉为“鸟中活化石、鸟类大熊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