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默庐”——记探访冰心故居

故伒

<h3>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观名人的故居,以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深入感受历史文化。对于学生,参观名人故居也是一次宝贵的社会实践与学习经历。在这次由华山中学组织的探访名人故居实践中,初一(5)班六组的四位同学深刻体会到了名人故居对于社会传承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取了很多关于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新见解。</h3> <h3>2024年1月13日,华山中学初一五班六组的四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探访了冰心故居———默庐。</h3> <h3>冰心默庐位于昆明市呈贡区三台路38号院内,原名为“华氏墓庐”。冰心默庐为呈贡斗南村华氏民国时期守坟祭祀先辈使用的祠堂。抗战时期,为避敌机轰炸,著名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一家随西南联大辗转南迁至昆明呈贡。1938年至1940年居住于此,冰心应邀义务任教呈贡中学,题写了“谨信弘毅”的校训,为《呈贡县立中学校歌》作词。冰心陶醉于默庐的自然美景之中,她取“墓”的谐音字“默”,创作《默庐试笔》赞美呈贡的风光景物,以对自然和对学子的爱来抚慰自己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冰心默庐”原名“华氏墓庐”,为呈贡斗南村华氏民国时期守坟祭祀先辈使用的祠堂。抗战时期,为避敌机轰炸,著名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一家随西南联大辗转南迁至昆明呈贡。1938年至1940年居住于此,冰心应邀义务任教呈贡中学,题写了“谨信弘毅”的校训,为《呈贡县立中学校歌》作词。冰心陶醉于默庐的自然美景之中,她取“墓”的谐音字“默”,创作《默庐试笔》赞美呈贡的风光景物,以对自然和对学子的爱来抚慰自己一颗忧国忧民的心。1940年2月28日《默庐试笔》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默庐”雅号流传至今。 1940年2月28日《默庐试笔》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默庐”雅号流传至今。</h3> <h3>“默庐”是一座土木结构的中式建筑,一楼一底。“默庐”楼上,当时正中是书房,左边为儿女们的住所,右边则是冰心夫妇的居室,正屋两侧各有三间耳房,构成了一个清幽别致的小院落。冰心曾这样形容默庐:“我的寓楼,后窗朝西,书寨便设在窗下,只在窗下,呈贡八景,已可见其三,北望是‘凤岭松峦’,前望是‘‘海潮夕照’,南望是‘渔浦星灯’。”</h3> <h3>同学们与冰心一家的石像合影。</h3> <h3>在木门旁拍照,记录这一次探访。</h3> <h3>刚刚踏入默庐,沿途的燥热就忽然消失。院子中有着几颗树,简单的摆放着两张小石桌和几个石板凳。</h3> <h3>院子里还种有几株紫竹。</h3> <h3>走进客厅,引入眼帘的便是冰心的创作——“有了爱就有了一切。”</h3> <h3>参观大厅,了解默庐的常客,我们知道了西南联大梅贻琦、罗常培、郑天翔、杨振声及居住呈贡的费孝通、陈达、戴世光、沈从文、孙福熙等文化名人都是“默庐”的常客。默庐成为“谈笑有鸿儒”的地方。</h3> <h3>客厅中还摆放着四幅书法作品、几个花瓶瓷器与四个展柜,展柜中摆放着冰心作品的书籍。</h3> <h3>在院子中的一二号展厅中参观。</h3> <h3>看1945年时,冰心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合照</h3> <h3>走上二楼是书房和卧室,不禁让我们联系到80年前家庭幸福、生活欢乐的场景,从而联系起冰心的文学作品,并知道只有真正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才能创作出充满爱的作品,并且向这个世界传递爱、表达爱</h3> <h3>在二楼往下看,我们的心情更加平静,希望这次来探访默庐的同学们能一直在爱中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