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之精华一一小黄楼

老李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三坊七巷之鼻祖建筑,中国古建筑中的璀璨明珠,3300平方米的建筑群,堪称福州古代面积最大的豪宅。这里从唐至清几度易主,有三坊七巷当中最久远的建筑印记。</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8年,东晋永嘉之乱,大批士族南下入闽避乱,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相传唐末进士、崇文阁校书郎黄璞退隐后就曾定居于此,后人称其为黄楼。小黄楼于清初毁于一场大火,现存建筑为林则徐师兄、清代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梁章钜辞官后所建,梁章钜于清道光年间对黄璞旧居进行全面修葺,筑假山、挖水池、建小桥、修凉亭,并建了西花厅小黄楼以及与之配套的旧居东侧园林小筑'东园'。梁章钜入住黄楼后,得知唐代学者黄璞曾居于此,十分崇敬仰慕,便把所建花厅取名为小黄楼,小表示谦卑的意思,以示对先贤大儒黄璞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黄楼月色杨桥水,照遍钟山万点春”说的便是小黄楼。整个宅院规模宏大,精美雅致,分为三路院落,两厢房和东西花厅,内有藤花吟馆、小沧浪亭等十二景,装饰精美雅致,灰塑彩绘、马鞍墙、雪洞、缕空木窗门,极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尽显华贵大户人家气派。正门处于黄巷,北侧后门与塔巷相通。</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建筑分布紧凑,亭台楼阁,粉墙黛瓦,翘脊飞檐,具有鲜明的福州地方建筑风格;园内小桥流水,清幽雅静,颇能体现出江南园林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位于黄巷36号的小黄楼,大门看上去很普通。只有门上挂着的清代著名书法家伊秉绶书写的“教文讲艺之斋”牌匾,颇为与众不同,显示出这处居所,绝非一般人家。</p> <p class="ql-block">从门楼进来,即为一进正厅庭院,环顾四周,视线立即被庭院左侧石门上的一副对联吸引住了。上联为:白鹅飞到;下联为:凤池中。为什么这副对联只有七个字,而且上下联字数不同呢?实际上这是一副千古绝对。相传,当年书圣王羲之在一个寺庙里写下一副对联的下半联,就是“白鹅飞到凤池中”七字。但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人能成功对出上半联。</p> <p class="ql-block">“白鹅飞到凤池中”七字,有两种解释。其一是以鹅比喻身处低位,用凤比喻高位,鼓励人们只有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实现鲤鱼跃龙门、白鹅变凤凰的人生理想。其二是化用了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把白鹅看作毛笔,将凤池看成砚台,用毛笔蘸着砚台中的墨水写字,即谓“白鹅飞到凤池中”。正因为有这两层含义,所以上联才显得难对!</p> <p class="ql-block">在小黄楼入口进门处墙头上为灰塑,灰塑是三坊七巷深宅大院的一大建筑特色,在明清两代尤为盛行。灰塑其实是用海洋里的贝壳和石灰粉研磨成的贝壳灰,再加上细沙子、白醋、盐及糯米浆,最后再加上麻毡来塑型,最后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使之融汇到马鞍墙中去。</p> <p class="ql-block">(瓶)平升三级(戟)</p> <p class="ql-block">“聪(葱)明伶俐(荔)</p> <p class="ql-block">喜上眉梢</p> <p class="ql-block">玉兰花与寿带乌“玉堂富贵”</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井前望,眼前的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前廊宽敞,厅中木柱硕大,青石柱础,古朴雄伟。一进门还能看到大厅中挂着对联:“五岳归来不厌丘壑 百史读遍方知马班”,正中间的一块牌匾题“照古腾今”,这副对联及匾额都是近代教育家严復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进二厅,又看到一个大牌匾,上面写着“春晖寸草”,此四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是三坊七巷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古民居,后期没有进行添加式的修复。</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在建筑装饰方面体现了福建对门窗扇的雕饰,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p> <p class="ql-block">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p> <p class="ql-block">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p> <p class="ql-block">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p> <p class="ql-block">各类特色的木门应地而设,大小不一,高低无定,宽窄不同。</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小时候曾经在此类房屋中住过,大约在城守前路那一带,省税务局宿舍。</p> <p class="ql-block">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中国人民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p> <p class="ql-block">提到小黄楼,除了建筑和园林之外,独具特色的牌匾和楹联也不得不看。在这里,可以看到九十多块清代、民国时期的牌匾与六十多幅对联,挂满了小黄楼的厅堂、厢房及院门。</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原因,没有仔细欣赏,拍摄留念。</p> <p class="ql-block">此八仙椅做工精湛,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小院一角</p> <p class="ql-block">从二厅往西穿过一个小石门,发现有一“雪洞”。这处雪洞,是用红糖、糯米及三合土等混合材料建造。雪洞宽2米,深8米,两旁形貌峥嵘突兀,顶上嶙峋莫测。</p> <p class="ql-block">穿过雪洞,就是著名的小黄楼所在地。相传晚唐诗人黄璞就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是一座重檐硬山顶、两层木结构小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梁架上描龙绘凤,纹饰精美。二楼走廊的露台连接着南面的假山。</p> <p class="ql-block">此处亦称小黄楼西花厅,整个建筑群实际上是一座由木构小楼与假山、水池、拱桥、半边亭、花木等组成的闹中取静、小中见大的城市山水庭园。</p> <p class="ql-block">园内的亭台楼阁,具有鲜明的福州地方建筑风格;而小桥流水与假山太湖石的组合,又展现出苏州园林的风韵。整座西花园,堪称闽东地域建筑风格与江南园林特色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更成为福州古代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假山由太湖石堆垒而成,鱼池上有一小石拱桥横跨其上,桥栏板上刻着“知鱼乐处”四字,有一番江南园林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石拱桥的桥栏上,刻有“知鱼乐处”出自庄子和惠子 “鱼乐说”的典故。反过来读,“处乐鱼知”,读着读着,忽然醒悟过来,你今天来这里游玩,知道鱼的快乐,下面的鱼也知道你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p> <p class="ql-block">从小桥行至假山,沿石阶盘旋登上假山之顶,可进入半边亭。亭子三面悬空,一面靠墙,宝珠结顶,飞檐翘角,极具轻盈灵动之态。</p> <p class="ql-block">半边亭虽不大,但却占据西花厅的最佳位置,在凉亭上,凭栏坐憩,极目远眺,可将整个黄楼的园林佳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二楼房檐下两个大大圆圆的“悬钟”,上面雕刻着松鼠、蜻蜓、葫芦、谷穗等动植物,有子孙绵延、福禄双全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悬钟两侧像翅膀一样的是雀替,上面雕刻的是牡丹花,象征着富贵,前方凸出来的部分形似喜鹊,意为双喜临门。</p> <p class="ql-block">逛过西花厅,来到东花园,这里是典型的苏州园林。</p> <p class="ql-block">仿造苏州著名沧浪亭而的小转山亭,称小沧浪亭。</p> <p class="ql-block">这些假山洞是通向转山亭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小黄楼还有一处梁章矩亲自设计营建的“东园”。东园有藤花吟馆,是梁章矩与朋友及福州社会名流饮酒唱和之幽雅处</p> <p class="ql-block">“藤花吟馆”廊柱上挂有一副对联为:“诗敲梅下月,醉卧柳边风”。如此充满诗意的联句,让人不禁会想象馆主在这里度过的那些美好的旧日时光:挥毫泼墨、吟诗作画,三五知己、把盏言欢,咏梅折柳、赏月沐风,该是何等惬意?</p> <p class="ql-block">这八边形的小楼就是林则徐与梁章钜当年的老师、鳌峰书院的山长陈寿祺故居的藏书阁,小黄楼里最后建的一座建筑,是清末明初中西结合的小楼。藏书阁为双层小楼,上面是西式百叶窗,下面是中式的,中西合璧,门窗的精美图案皆用珍贵的楠木精雕而成,精致而讲究,</p> <p class="ql-block">穿过八角楼,就到了小黄楼窄窄的后门,后门即北门,通往塔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