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镇长城

茶余饭后

<p class="ql-block">  明代的宣府镇,现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距北京西北15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屏障京畿,拱卫京师的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宣化在商周时期属幽州,秦汉时属上国郡。唐代在宣化置武州领文德县,唐天宝年间建雄武军城。金代最早使用宣化地名,并在此设州。辽宋时期,宣化属辽国,建国后,在宣化西边的下八里村发现了辽代墓葬群。到了明朝,宣化是九边重地之一的宣府镇。</p><p class="ql-block"> 由于宣府镇地理位置的重要,从春秋时期的燕国和赵国开始,就在宣府镇的崇山峻岭间修筑长城,直到清朝才彻底结束。长城修筑的历史跨度大 、时间长、分布广,遍布张家口的沙城县、赤城县、沽源县、康保县、宣化区、张家口桥东桥西、万全县,张北县、尚义县、怀安县、蔚县、阳原县,涿鹿县,蜿蜒10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宣府镇的长城包括燕长城、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金长城、明长城等。</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宣府镇的燕长城由沙城大古城村向东北过滦河、辽河,到辽宁省的辽阳,长约10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赵长城东起涿鹿县山涧口,向西经金河口、枝松口到西庄头,长约15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秦长城是秦统一中国后,把燕长城和赵长城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段,当地人叫二道沟。大致走向,从承德进入沽源小厂镇,向西南到崇礼桦皮岭、坝顶,再向西南进入张北县二道边村、狼窝沟一带。继续向西南进入内蒙古兴和,长25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汉长城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以整修和利用,与秦长城走向大致相同。</p> <p class="ql-block">  北魏长城东起赤城,经张家口向西进入内蒙古境内。</p><p class="ql-block"> 北齐长城由居庸关入赤城,向北经东方口、青羊沟进入沽源,再经南场西北、盘道沟到小场西与秦长城会合,从桦皮岭向南进入崇礼。</p><p class="ql-block"> 金长城是金国为了防备蒙古入侵修建,分南北两条。在宣府镇境内的康保县是金南长城,称为金界壕,当地人称为三道边。大致走向是从丰宁草原乡小泉沟,西经内蒙古多伦,太仆寺旗进入康保县境内,从康保县南向西再次进入内蒙古的化德商都一带。</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长城,特别是秦汉长城,由于历史久远,大都坍塌湮没,在有的地方就是一堆乱石,一道土埂。不仔细查看,已经很难辨识了。</p><p class="ql-block"> 宣府镇境内的长城,明长城最长,也最为重要。长城从延庆县四海镇、白河堡进入赤城县的滴水崖、向北沿赤城县与承德交界经后城镇、宁远堡、长伸地堡、龙门所、镇安堡、到独石口冰山梁。长城再沿赤城 沽源县交界向西,经红泥滩、三棵树,沿赤城与崇礼交界向南经君子堡、松树堡、镇宁堡、金家庄堡、长城岭、到赤城、崇礼、宣化三县交界的大尖山。然后,长城沿崇礼与宣化的交界向西,沿凤凰山、猴山经大白阳、小白阳、拒兵堡、大营盘、小营盘、葛峪堡、到常峪口。长城过常峪口水库沿山脊向西到青边口,从青边口向西,经大顶山、老人头山到张家口。长城从张家口向北沿张北县与万全县的交界过野狐岭口向西,经新河口、永合口、洗马林、柴沟堡,再沿尚义和怀安县的交界继续向西经西洋河堡、马市口进入山西天镇境内。这就是宣府镇境内的明长城。</p><p class="ql-block"> 从滴水崖到独石口长城,再到大尖山长城这一段,还有一条辅助防御线,也就是长城的第二道防线。这段长城从滴水崖开始,向西北经东兴堡、雕鹗堡、龙关堡到大尖山。在大尖山与由北向南转为由东向西的长城在此交会,形成了三条长城交相辉映的奇观。</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境内的另外一条明长城,从北京延庆八达岭,向西进入河北沙城境内的小南辛堡乡、瑞云关乡、镇边城,向西南进入北京门头沟区。这段长城较短,但很有特点。他是万里长城的精华部分。由戚继光(也有的说徐达)负责监督修建,是长城修筑的标准和样板,称为样边长城。这段长城修筑的标准高,质量好。</p><p class="ql-block"> 宣府镇明长城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比如庙港长城、镇边城长城、三棵树长城、张家口桥西长城等。宣府镇长城的墙体有夯土、垒石、包砖等形式,以就地取材的垒石为主,夯土为辅,包砖长城现在已不存在。</p> <p class="ql-block">  宣府镇长城沿线有很多重要的关口,主要的有:独石口、常峪口、青边口、张家口、野狐岭口、永合口、马市口等。</p><p class="ql-block"> 独石口位于赤城县北50公里处的独石口镇独石口村。是明宣府镇长城的最北关口,也是明长城由南向北转为由北向南的转折点,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他与北京的喜峰口、古北口合称屏障漠北的塞上三口。据《京畿通志》记载:“宣府三面皆山,巡守特重,而独石口为全镇的咽喉。其地挺出山后,孤悬绝塞。京师之肩背在宣府,宣府之肩背在独石口。” 独石口堡建于明宣德五年,现墙体基本保存,但防御体系已毁,周边尚存烽火台数座。</p><p class="ql-block"> 常峪口、青边口是宣化经崇礼通向漠北的两条重要的交通要道′。</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是宣府镇长城上另一个重要的关口,他的重要性仅次于独石口 。张家口是张库大道的起点,是连接关内和关外的重要通道,也是胡汉文化与物质交流的集散地。明代在此设张家口堡和来远堡。</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初期的张家口保卫战,我军主力置于平绥线东段和张家口西部,对敌军从张家口北面来犯的估计严重不足,给敌人留下了可乘之机。敌十二战区傅作义的部队,从集宁出发,经兴和、尚义、张北向我发起突然进攻,敌军突破我防线后,从张家口大境门入城,我军被迫撤出战斗。</p><p class="ql-block"> 野狐岭囗是张北县和万全县的交界处,是坝下通往蒙古草原的一条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也曾是蒙军和金军作战的地方,蒙古军队打败金军,取得了对金作战的决定性胜利。</p><p class="ql-block"> 野狐岭口西边的新河口、永合口,马市口同样是坝下通往坝上草原的重要关口。</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元帝北走开平。次年6月,明军攻取开平、兴化,始设开平卫指挥使。洪武三年,明军攻占宣德、云州、应昌,置兵守备宣德,始称宣府。</p><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初年,在长城沿线先后设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 、甘肃镇,九个重要的军事重地,置重兵把守,这就是有名的九边重地。宣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明长城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是重地中的重地。</p><p class="ql-block"> 宣府镇辖长城606公里,管辖范围东起延庆县的四海镇,西至怀安县的马市口,西接大同府。下设八路防守:东路、上北路、下北路、中路、上西路、下西路、南路、南山路。宣府镇设总兵一人住宣化,副总兵一人,参将一人,分守参将七人,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三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置镇朔将军一人住宣府。</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设宣府前卫、左卫、右卫,设万全都指挥使司和万全左卫、右卫。宣府镇设城4,卫11,所3,、堡28个,守备兵力126305人。明朝迁都北京后,宣府的地理位置更加地突出,战略地位也更加的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宣府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周长六里十三步。起初设七门,后改为四门,钟楼、鼓楼、南门楼至今保存完好,除南城墙外,其余三面城墙基本完整,北面长城最好。</p><p class="ql-block"> 公元1449年瓦剌部大举进攻中原,宣府镇的长城及防御体系遭到严重破坏。土木之变后,明庭开始增修宣府镇长城,特别是嘉庆朝对宣府镇长城和防御设置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p><p class="ql-block"> 在宣府镇,战略地位仅次于宣化的是万全左、右卫。万全右卫城在今万全县北15公里处,北控野狐岭口,南卫宣府镇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现在,卫城的北门和南门基本完好,城墙也基本完整。</p><p class="ql-block"> 万全左卫城在距万全20公里的怀安县左卫镇,是明代宣府镇长城西边重要的军事城堡,该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现在该城以毁,只有几处互不相连的城墙。</p><p class="ql-block"> 葛峪堡位于宣化区,东望山乡,葛峪堡村,是宣府镇中路重要的军事城堡。他重点防守,常峪口、青边口,以及往东到龙关一线。城堡建于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嘉靖四十三年重修。万历六年包砖,城堡呈方形,东北高,西南低,西城墙和南城墙各留瓮城一座,城墙基本完好。特别是北城墙更为完整。</p><p class="ql-block"> 万全右卫城西边的洗马林堡、柴沟堡和西洋河堡是宣俯镇西路重要的军事城堡,他们和万全右卫,万全左卫一起共同组成了宣府镇西路的军事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 除了上述以外,宣府镇长城的卫、城、堡、所还有:怀安卫、开平卫、兴和卫、怀来卫。龙门所、云州所、龙关所。滴水崖堡、宁远堡、长伸地堡、牧马堡、镇安堡、清泉堡、独石口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赤城堡、镇宁堡、金马庄堡、龙关堡、南仓堡、雕鹗堡、东信堡、李家堡、大白阳堡、拒兵堡、葛峪堡、张家口堡、来远堡、膳房堡等。 </p><p class="ql-block"> 据河北省长城考查报告,宣府镇有 11卫,现在我们知道的只有9卫,还有两卫无存查找。宣府镇的堡28个,其实宣府镇的堡远不只这个数,比如除28个堡之外,还有土木堡、北辛堡,矾山堡、李信堡、开阳堡等。</p><p class="ql-block"> 宣府镇的长城和他周边的卫、所、关、堡共同构成了宣府镇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历史上,为护卫京师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600多年过去了,长城早已失去了他的军事防御功能,但是,长城以他雄伟壮丽的风姿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供后人游览、访古。</p><p class="ql-block"> 昔日的宣府镇,今日的张家囗宣化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现在,他仍然肩负着屏障京师,保障首都北京安全的重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时期,张家口宣化沿长城一线,我们布置了大量的军队,任务就是保证北京西北部的安全。现在,尽管我们和俄罗斯达的关系日益密,达到了准军事同盟的关系,但是,在历史上,俄罗俄这个民族见利忘义很不靠谱,而且他们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最大最深。正所谓“国家虽安,忘战必危。" 我们不能被暂时和平迷失了双眼,我们必须的对俄罗斯,以及周边的国家保持高度的警惕。</p><p class="ql-block"> 现在,沿中轴线展开的清远楼,镇朔楼,昌平门,历经几百年风雨,至今屹立在宣化城的中心,成为这个城市永远的地标和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