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往事 (十一)

回首人生

<p class="ql-block"> 心酸往事</p> <p class="ql-block">  留做未来的回忆75.7.20</p> <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插队的那些日子里,有苦、有甜、有酸、有咸,这就是我们知青的多味人生。这张照片让我浮想联翩,当年的那些情景一幕幕的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讲的是坐在前排中间那人的故事,他叫朱英军,挺高的个子黑瘦,上嘴唇总留着小胡子,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好开玩笑,会吹笛子、爱唱歌、善于交际且鬼点子多,喜欢给别人出馊主意,家庭成分地主。</p><p class="ql-block">75年7月份的一天,城里的招工名额下来了,他填表了非常的高兴。他向我提岀:点长,张啰人进城吃顿饭吧,我爽快的答应了,饭后我提议大家照个相吧,留做未来的回忆,大家满口称赞,那天我们都很高兴。回到青年点已是傍晚,大家仍然兴致勃勃,他冲大家喊拿上乐器,到院子里热闹一翻,营口知青王伟平从箱子里拿出小提琴,黄永奎拎着他那把琴琴,还有一个拿着口琴一同到了院子。朱英军先来了一段独唱:唉!山也笑来。水也笑,形势一片好啊。在大家的一片叫好声中,他拿起了笛子冲大家说,让点长来一段好不好?好!大家一片掌声。想到当时流行的一句话:东风吹、战鼓雷,现在世界上谁怕谁?来就来!我清了一下嗓子,望见天空的明月,唱起了&lt;敖包相会&gt;,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呦。也赢得了一片掌声,没有一个人担心我的歌声能把驴吓毛。附近村民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年轻的小伙子和村姑们都挤在了前面,我们的情绪更加高涨。爱唱歌的营口女知青,张丽荣唱了一首浏阳河,在不断的掌声中,成了她的个人演唱会。有人高喊,唱一个&lt;四季流浪的人归来&gt;,刚唱夏季流浪的人归来,野花遍地开,大家马上跟着一起合唱,围观的社员小伙子们,小芳们也跟着一起唱,热闹的场面持续到很晚。</p> <p class="ql-block">中间那个就是朱英军,左边那个叫石大力和我一起下乡后来当兵了。右边那个是68年知青叫姜春波。拍摄于1972年夏天。</p> <p class="ql-block">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正捧着《红与黑》这本书看的入迷,正看到于廉晚上悄悄的来到德瑞拉夫人的房间。朱英军进来说:兄弟,陪我出去溜达溜达,我有点闹心。看他那渴望的眼神,我虽不太愿意但也答应了,走吧。</p><p class="ql-block">我俩在村子里漫步向果园的方向走去,正巧碰到一个社员,那人开玩笑的说,这两头猪不在圈里呆着怎么跑出来了?他马上回了一句,你家大嫂再下崽儿的时候给咱一个,哈,哈,哈。咱俩在一个小山坡坐下来,他说:你别看我整天像个叫花子打板穷欢乐,其实我心里苦啊。我在这个穷地方呆了8年、8年呀!这回总算熬出头了。我问:是不是因为你和刘小萍搞对象受到影响?他说不全是。我爸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挨过批判、蹲过牛棚,我们这些子女都受到牵连。我哥是&lt;三冶&gt;文艺队著名的笛子手长得也帅,搞了一个对象女的是独唱演员,她父母死活不同意最后黄了。我说你哥我见过,那年在山坡上给咱照过相,大哥长的真帅那笛子吹得真好,那&lt;扬鞭催马运粮忙&gt;吹的真叫一个绝,竟能吹出马的嘶叫声,我还是头一次听到那么好听的笛子曲。他低着头默默的卷烟。那刘小萍在家干什么呢?你俩还有联系吗?她还能回青年点吗?我提了一连串的问题。他抽了一口烟,眼圈有点发红,叹了口气说:唉!有联系,她不能回来了。那不回来将来怎么办?我急切的问,他望了望天空随口说道听天由命呗,他的眼角已泛出泪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英军拍摄于1975年。</p> <p class="ql-block">  我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件事,那是73年的一个夏天。大队干部把我和张显石从山上的创业队叫到大队部,书记说给你俩一个任务,明天你俩把刘小萍送回家,务必见到他父母,路上不能出任何差错。我急切的问她怎么了?书记说她病了,我忙点头说行行肯定安全送到,显石说一定办到没问题,领导交给的任务一定完成。他脖上的那条青筋又突出来了,这是他多年的习惯,直到现在还那样。</p><p class="ql-block">第2天回去的路上,刘小萍一句话也没说。她爸是个领导干部,很客气的给我和显石每人一只大生产牌香烟,并没理会她女儿。他妈没管这套冲着刘小萍就说了一句:你还有脸回来死在外面得了。他爸一摆手,母女俩到了那另一个房间,马上传出来她的哭声,我俩没抽完烟就走了……。</p><p class="ql-block">此时他的眼泪在眼圈里含不住了,已经淌下来了。那么乐观那么爱开玩笑的一个人,我还是第1次见到他哭的那么伤心,我像一位大哥似的,搂着他的肩膀拍了两下。</p><p class="ql-block">他回城的那天,我送他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望着那远去的马车我不断的招手,他挥手喊了一句,兄弟回家见!</p><p class="ql-block">他走的那个晚上我失去了睡意,往年知青回城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被抽回城的知青兴高采烈,乐的蹦啊跳啊。剩下的来的人愁眉苦脸,男生有的倒在炕上蒙着头不吱声,有的坐在一边默默的抽烟不说话。女知青们晚上不吃饭,手挽着手流着泪边走边唱,一起唱电影《宁死不屈》插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我们在春天里加入了游击队。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我们的祖国将要获得自由和解放。又唱《红河谷》听人们说你将离开了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然后她们来到村边的小河旁搂在一起放声大哭……。想起这些情景,耳边又响起朱英军的那句:8年了,我在这个穷地方待了8年了。我的心隐隐作痛,这里的路我还要走多远?感觉就像喝了陈醋似的心里酸酸的,眼角流下的泪却是咸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