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福州称明教

A青龙

<p class="ql-block">摩尼教</p><p class="ql-block">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中叶,由波斯(今伊朗)人摩尼始创的一种宗教。吸取祆教(拜火教)、景教(基督教)、佛教等一些教派的思想而形成自己的教义,宣传善恶二元论:以光明与黑暗为善恶的本源。以《二宗经》、《三际经》为其经典著作。摩尼教在唐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因该教尊崇光明,故又称明教、末尼教、明尊教。公元九世纪初,洛阳、太原等地敕建摩尼寺。我国唐代贸易大港泉州,外商中波斯人最多,他们既经商,又传教。唐代就有摩尼教法师在福、泉等地活动,死后葬于泉州清源山下。</p><p class="ql-block">宋代摩尼教在福建已有相当规模的发展,并由南向北传入江浙等地。</p><p class="ql-block">在农村中笃信摩尼教的人不少。在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中起过一定的作用,如北宋方腊、南宋钟相、陈三枪和元末朱元璋等起义都和摩尼教分不开。故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把摩尼教称为“异端”、“邪党”,残酷镇压。自清代以来,该教教徒基本上已被杀光,故遗迹甚少。今泉州市及其附近,尚存有目前全国仅有的摩尼光佛石雕和有关石刻三方,是非常珍贵的文物。</p><p class="ql-block">草庵--摩尼教寺重要遗址,位于泉州南门外二十公里的146</p> <p class="ql-block">晋江县罗山公社谢店大队苏内村华表山(又名万刀山或万石峰)。现存的遗址始建于元代,历渐荒废。一九二二年瑞意大师、广空和尚重建,解放后屡加修缮。一九六一年被列为本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庵内正中山石上浮雕一尊貌相庄严,趺跌坐莲坛的摩尼光佛。石像两侧镌有碑文。此外,在泉州市通淮门城墙中,北门城基出土的元代碑文和刻有华盖、十字架、莲花、“幡幢”等综合图案的摩尼教标志的墓碑石,是研究该教教史和泉州对外贸易史的宝贵资料。</p><p class="ql-block">(黄天柱、蔡长溪、廖渊泉 撰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