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美,(第四篇)聊聊老家铁厂那些事

宋家云

<p class="ql-block"> 宋家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一 为原上洞街铁厂厂址,现为上洞街学校</b></p> <p class="ql-block"> 老家的铁厂是五十年代大办钢铁时兴建的。</p><p class="ql-block"> 当我回到老家时,经常到澧水河边走一走看一看,有时候捡到那些生铁块子和被水冲刷得溜光的煤渣屎坨坨,就会勾起一些难以磨灭的回忆。虽六十多年过去了,弹指挥间,但对这些生铁块子和煤渣屎坨坨的情感却长长久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二 为原铁厂外的冒水孔小河</b></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辈人是知道的,在那个年代,上洞街铁厂不仅雄伟壮观,而且带动了周边十里八村的经济发展,成为标志性称呼也是一种必然。比如说你要到上洞街去,问路人,上洞街在什么地方?熟悉的人会告诉你,上洞街就在铁厂旁边;有人问你家在什么地方?我会告诉他我的家离上洞街铁厂不远。作为当地人,说起这个铁厂我们都会有几分骄傲和得意。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这个厂特别大: 一是工人多,据厂里的老工人告诉我,最多时达到5000人以上,这在当时湘西地区还没有这么多工人的厂子;二是据说厂领导是湘西自治州的一位领导担任的。三是厂房多,冶炼房和工人住房都在那一块大的区域内,有办公楼,有蓝球场,还有一个苏式凉亭,这些建筑都是用青砖砌的,大多数房子坐东朝西,一排排,整整齐齐的有好几十栋,这在当年的企业中也是湘西地区最大最好的工厂;四是是冶炼炉又高又大又多,每个炉子差不多几十米高,我记得有三个冶炼炉,每当生产时,那些炉子冒着一缕缕烟雾特别壮观,这一景观只有我们当地人才可以一饱眼福,周边十里八县的没有这样的景象;五是是冶炼技术捧棒的,据说当年当地一位祁姓小姑娘写了一首民歌描述了这一景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天上星星洒洒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桑植有个利必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岩湾有个炼铁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水扯风箱不用力。</b></p><p class="ql-block">这首歌虽然是写铁厂的一个环节,而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认为这就是写我们家乡的景物的,也就是写我们身边的事情的,因此,我们特别喜欢。加之,别人拉风箱是用人力拉,我们这里是用水拉风箱,大家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是非常的得意,满满的自豪感。并且当地的大人小孩都会唱,虽然五十多年过去了,我还可以完整的会唱这首歌,还有用这首歌编的九子鞭舞蹈也很受欢迎。当时大哥哥大姐姐跳这个九子鞭舞的场景我还清晰的记得。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三 万灵山下的美丽村庄</b></p> <p class="ql-block">把铁厂作为标志性称呼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厂的地理位置特别显眼,标志性意味很突出。当年这个厂的北边澧水河南岸堆积着大量的冶炼垃圾,像一座座小山,被冲刷了六十多年,现在在河岸边还可以发现毛铁块、煤渣坨,可见其当年的产能是多么大啊!这个厂位于现在的万灵山北边,西边是一条小河,是澧水南源一个支流的源头叫冒水孔的地方。小河旁边大约有三个碾米房,一个榨油坊,三部很大的竹制水筒车。再往上一点就是一座很壮观的青石老拱桥。小河的南边是一条约两米宽的水沟,这条水沟就是当时为了让冶炼炉的风箱用水拉而建的。以上这些全部是顺着小河的自然形态而建,特别漂亮,农耕文化的气息特别浓郁。而这铁厂的几个冶炼高炉所建的位置略高于碾房和榨油坊,其东面和北面就是弯蜿蜒曲折的澧水河和大片稻田。铁厂的南面就是万灵山山麓,因为万灵山山脉铁矿储藏量很大,加上星落棋布的煤矿矿井多,当地也有人把万灵山叫做万宝山(也有叫万民山的)。2016年12月18日,我到麻洛村拜访当时93岁民间大佬艺人向顺进时,我们聊到铁厂时他给我讲了关于《桑植是个好地方》这首歌的点点滴滴,他说这首歌当时铁厂和公社要求他们这些艺人也要参加文艺活动他即兴唱的几句(向顺进是远近闻名的即兴赋诗和演唱的民间高手),这首歌原来是这样唱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洞街是个好地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地是刮金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山又高嘞山是万宝山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水呀又长嘞人是活神仙。</b></p><p class="ql-block">后来把这首歌的“上洞街”改成了“桑植”,我在对《桑植是个好地方》与向顺进唱的另外几首如《韭才开花细绒绒》《板栗开花一条线》等上洞街的经典民歌进行比对时发现,其调性、调式、音程结构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无疑《桑植是个好地方》应该是上洞街的民歌,而这里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轰轰烈烈的大冶炼、大生产、大跃进有着密切的关系。 又因铁厂有5000多来自全县各地的工人(也包括湘西自治州部分县),所以这首歌传播也很快。</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四</b></p> <p class="ql-block">由于上洞街的铁矿资源丰富,伴随与铁矿资源开采的相关文化也非常有特色。向顺进老人还给我讲了一些与之有关的故事,并给我背诵了另一首民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竹篙一点断缆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船似离箭进县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送铁矿为炼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换来银子两三文。</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船铁矿一桶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做把大刀杀倭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送给男儿上前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护我疆土守国门。</b></p><p class="ql-block">这首民谣虽然历史久远,但他所包含的厚重历史和文化是弥足珍贵的。</p><p class="ql-block">围绕铁厂还有许许多多的趣事。如每年的春节,那上洞街的龙灯、利碧溪的马灯、冒水孔的蚌壳灯,麻洛的狮子灯等夜游的线路都是围绕铁厂安排的,从梦钟潭岩垴上开始沿澧水河南岸绕着铁厂行进,我包括我们当地的人都喜欢利碧溪的马灯,我的表叔祁开尧就是做马灯的高手,他做的马灯全是用白色的灯笼纸做的,所以马是白的,也有少数马灯用色彩勾画一下线条。夜晚,那一长条的白色马灯非常壮观,确实像白龙马一般,威风凌凌,我想这也可能与土家人抗倭打仗的经历有关。我也喜欢麻洛的狮子灯,因为麻洛的人老老少少都会武术,所以,舞起狮子灯来有一股侠气,看了让人佩服之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五 万灵山的早晨云蒸霞蔚</b></p>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大量的毛铁运出去,我们这里58年就修通了公路,并且编号为桑植县5号公路(简称X005)。从靠前的编号就可以看出这条公路的重要性,虽然这里还没有标准的通乡公路,现有的公路公幅没有当年宽(2022年已水泥硬化),但您不要小看这条公路,在当年是非常了不起的,路基好,路也宽敞,大量的矿、铁都是要从这里运出去的,是支援国家建设急需物资的重要来源地,在桑植县乃至湘西自治州来说都是不多见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大家,我的家乡是为国家做出了极大贡献的。我想说的是六十多年过去了,“万宝山”的概念和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经改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深入人心,“万宝山”(上洞街)的人民正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全力奋进,建设绿水青山。当然,我也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记得他们曾经的努力和贡献,在政策倾斜、项目支持上有他们的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六</b></p> <p class="ql-block">我说了这些,相信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把老家的铁厂作为标志性的称呼了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七 上洞街民间艺人向顺进2023年去逝(享年100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上洞街民歌两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片来源:(图一、图二、图三、图五、图七为宋家云拍摄,图四、图六为网络图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