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之路 ● 家燕

万继彤

<p class="ql-block">家燕,是雀形目燕科燕属的鸟类。 家燕的头顶、颈背部至尾上覆羽带有金属光泽的深蓝黑色,翼亦为黑色,飞羽狭长;颏、喉、上胸棕栗色,下胸、腹部及尾下覆羽浅灰白色,无斑纹;尾深叉形,蓝黑色;喙黑褐色,短小而龇阔;跗跖和脚黑色,较纤弱;雌雄相似。 家燕又名“燕子”</p> <p class="ql-block">家燕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家燕常栖息于人类居住的环境,如房顶、电线等人工构筑物上。家燕常成群栖息,低声细碎鸣叫,善飞行,白天大部分时间在栖息地附近飞行,喜飞行中捕食,不善啄食。家燕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蚊、蝇、虻、蛾、叶蝉、象甲等农林害虫。 家燕的繁殖期为4-7月,多数1年繁殖两窝,第一窝通常在4-6月,第二窝多在6-7月, 雌雄亲鸟共同筑巢,喜筑巢在屋檐、横梁处,每窝产卵4-5枚。</p> <p class="ql-block">家燕是中国常见的一种食虫益鸟 ,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 人们认为家燕的迁徙和季节有紧密联系,因此在中国北方,家燕的到来也被看作是春天来临的标志; 还认为家燕到自己家筑窝会给家庭带来幸运,并且常为它们提供筑巢条件,使家燕得到繁衍、种群不断壮大。 但是当20世纪50年代使用敌敌畏等杀虫剂以后,家燕可食用的昆虫减少,数量下降明显。除此之外,干旱等气候因素也会导致家燕体重下降,羽毛生长缓慢。</p> <p class="ql-block">家燕雌雄羽色相似。前额深栗色,上体从头顶一直到尾上覆羽均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两翼小覆羽、内侧覆羽和内侧飞羽亦为蓝黑色而富有金属光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和尾羽黑褐色微具蓝色光泽,飞羽狭长。尾长、呈深叉状。最外侧一对尾羽特形延长,其余尾羽由两侧向中央依次递减,除中央一对尾羽外,所有尾羽内翈均具一大型白斑,飞行 时尾平展,其内翈上的白斑相互连成“V”字形。</p> <p class="ql-block">颏、喉和上胸栗色或棕栗色,其后有一黑色环带,有的黑环在中段被侵入栗色中断,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或棕白色,也有呈淡棕色和淡赭桂色的,随亚种而不同,但均无斑纹;尾深叉形。 虹膜暗褐色,喙黑褐色,短小而龇阔,跗蹠和趾黑色,较纤弱;雌雄相似 。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尾较短,羽色亦较暗淡。</p> <p class="ql-block">家燕是一种夏候鸟 常栖息于人类居住的环境,如房顶、电线杆等人工构筑物上, 村落附近,常成对或成群地栖息于村屯中的房顶以及附近的河滩和田野里。</p> <p class="ql-block">家燕常成群栖息,低声细碎鸣叫,善飞行,白天大部分时间在栖息地附近飞行,喜飞行中捕食,不善啄食。家燕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蚊、蝇、虻、蛾、叶蝉、象甲等农林害虫。</p> <p class="ql-block">家燕善飞行,整天大多数时间都成群地在村庄及其附近的田野上空不停地飞翔,飞行迅速敏捷,有时飞得很高,像鹰一样在空中翱翔,有时又紧贴水面一闪而过,时东时西,忽上忽下,没有固定飞行方向,有时还不停地发出尖锐而急促的叫声。活动范围不大,通常在栖息地2平方公里范围内活动。每日活动时间较长,据在长白山的观察,一般早晨4:00多即开始活动,直到傍晚7:00多钟才停止活动。其中尤以7:00-8:00和17:00-18:00最为活跃,中午常作短暂休息。有时亦与金腰燕一起活动。</p> <p class="ql-block">主要以昆虫为食,在飞行中边飞边捕。食物种类常见有蚊、蝇、蛾、蚁、蜂、叶蝉、象甲、金龟甲、叩头甲、蜻蜓等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蜻蜓目 [2]等农林害虫。</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家燕繁殖期4-7月。多数1年繁殖2窝,第一窝通常在4-6月,第二窝多在6-7月,每窝产卵4-5枚。 [12]。通常在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繁殖活动,此时雌雄鸟甚为活跃,常成对活动在居民点,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栖于房顶或房檐下横梁上,并以清脆婉转的声音反复鸣叫。经过这种求偶表演后,雌雄家燕即开始营巢。巢多置于人类房舍内外墙壁上、屋椽下或横梁上,甚至在悬吊着的电灯头上筑巢。筑巢时雌雄亲鸟轮流从江河、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水域岸边衔取泥、麻、线和枯草茎、草根,再混以唾液,形成小泥丸,然后再用嘴从巢的基部逐渐向上整齐而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坚固的外壳。然后用3-5天的时间衔取干的细草茎和草根,再用唾液将它们粘铺于巢底,形成一个干燥而舒适的内垫,最后再垫以柔软的植物纤维、头发和鸟类羽毛。每个巢从开始营造到最后结束,需8-14天时间。巢的大小据在长白山测量的5窝,外径为12-13厘米,内径8-10厘米,高5-8厘米,深3-5厘米,巢开口向上,呈平底小碗状。</p> <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1]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家燕是中国常见的一种食虫益鸟 [13],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人们不能伤害它。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p> <p class="ql-block">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p> <p class="ql-block">家燕是中国人民最熟知和最常见的一种夏候鸟,分布广,数量大,也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家燕的习俗和传统,认为家燕来家筑窝会给家庭带来幸运,因而不仅保护家燕,还常常为它们提供筑巢条件,从而使家燕得到繁衍、种群不断壮大。</p> <p class="ql-block">人们认为家燕的迁徙和季节有紧密联系,因此在中国北方,家燕的到来也被看作是春天来临的标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