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记桐古渡槽

洪玉

<p class="ql-block">  桐古渡槽位于淄博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淄川区太河镇境内</span>,东西向横跨在淄河上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太河水库总干渠最大的建筑物,始建于1974年11月,用时一年建成。</span>渡槽采用砌石双曲拱支混凝土柜封闭结构,槽身全长481米,12孔,孔跨30米,最大高度27米。 槽下行洪,槽身引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大通水量25立方每秒。</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桐古渡槽是当年人们依托自然改造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引太河水库的水出山,灌溉淄川、张店、临淄的农田,旱地变水浇田,产量提升,粮食增加,让很多人不再挨饿。</p><p class="ql-block">如今的桐古渡槽已经成为太河镇的一大景观,站在渡槽上环视,不禁能看到穿山越岭的辛泰铁路上的火车,也能看到桥隧相连的济潍高速,还有山型秀美重峦叠嶂的群山美景,更有草莓、蘑菇等现代设施农业基地、非遗大集的熙熙攘攘以及静密又温馨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1978年我在淄博二十中读书,有次语文作业是写一篇关于桐古渡槽的说明文,我按时交了作业,批改作业的两个老师对我的作业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评价,一位认为我写的说明文凝练准确,内容完整,是极好的一篇作文,另一位老师却觉得我的语言干巴,毫无文采,是较差的,当时我很纠结,也很迷茫。</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的作文中写到“桐古渡槽”四个字是由董雨川先生(记不准,或是王一川先生)题写的,现在竟无从查证,百度上搜不到,问了《淄川水利志》的参编人,说没有论及此事。问董先生的儿子也说不清楚。董先生的儿子告诉我,解放初期淄博文化教育界有“三川”,都是书法很好的:一个是市领导贾巨川,一个是教育局长董雨川(新中国淄博市第一任教育局长),一个是中学校长王一川。董雨川先生从文革冲击中解放出来,1975年至1978年在淄博六中工作。</p><p class="ql-block">直到很多年以后才知道,说明文原本就不用刻意展示文采,把事情或事物说明白是主要任务,让看文章的人看得懂不产生异议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14日,星期天,我和丈夫开车到同学家玩,她们家离桐古渡槽不远,趁她做饭的时间,又一次站到了桐古渡槽上。顺河风很凶,吹在脸上象小刀子割肉一般。天蓝气清,除了身体感觉有点冷,心情是极好的。</p><p class="ql-block">同学家里花很多也很漂亮,还种了蒜苗和香春,生机盎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