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你认识海南的_公期

甘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创意文本 甘 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摄影后期 甘 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编辑制作 甘 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注:部分资料源于《百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闲言:</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我从2006年开始,春节几乎都是在海南过的,记得先后参加过两次海南人的“公期”。第一次大概是十几年前,正月十五前的一天,亲戚告诉当天是他朋友家过“公期”,邀请我去看一看文昌人是怎么过“公期”的;第二次是姑娘战友请我们去万宁老家过“公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印象深的还数文昌的“公期”。早上,我们带了鞭炮、水果、饮料等礼品就出发了,用了二个多小时时间,到文昌龙楼镇,忘了是哪个村,刚进村沿路就看到来村子的车子络绎不绝,几乎每家房前屋后都撑起彩条布搭的棚子,搭着做宴席的大灶台,家门口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 我们在门前停满了车子的一户人家门口下车,放了一挂鞭炮,恭候在门口的′主人把我们迎进了很气派的一座落成不久的院落,后来打听才知道这就是海南有名的三进院传统民宅,请我们在三进院的厢房落座,少事茶水水果招侍后就把我们请进了上房让坐在已经摆好的宴席桌上。乘他们聊天间隙,我从侧门出去来到后院,好家伙,后院不但饲养着相当数量的鸡鸭鹅、黑猪,让我大饱眼福的是,还圈养着几十只猢猁;出了后院,在宽敞的椰树下摆着足有五、六十个几乎坐满了人圆桌,我才明白过来,如此的场面,无非就是海南人在过__“公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啥叫海南公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海南“公期”,又称军坡,是海南一种年度性的区域内祭神活动,主要公祭的是海南各地公祖、婆祖、祖先、神灵、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和佛教人物的生日。海南公期发源于文昌,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最初,海南公期主要是为了纪念南朝时期的南方女英雄洗太夫人,因此节日在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举行,又称为发军坡或海南吃公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冼夫人在海南的功绩,大多数地区为了纪念她才开始有了“军坡”这一称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海南公期通常在农历正月上旬至二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村供奉的神主不同而有所差异。公期这一天,在庙前或村口搭建舞台,邀请戏班或歌舞团表演戏曲、歌舞、杂技等表演,同时也是村民大摆宴席招待客人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海南公期不仅是当地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和信仰的传承弘扬,也是海南独特的风情习俗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冼夫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公期纪念的既然冼夫人,在海南冼夫人的英名家喻户晓,已经成为海南传统文化的主流。岛外的人或许知之甚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冼夫人,名百合,出生于公元522年,古高凉(今广东省茂名市高州)人,是南北朝、隋朝时期岭南地区俚族的杰出首领。冼夫人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洽,保障社会安宁,发展农业生产,为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冼夫人事国以忠、亲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义等思想甚为后人称道,长期以来被百姓尊称为“岭南圣母”,在各地建庙祭祀,历千余年而不衰。冼夫人经常教育子孙:“我事三代主,唯一用好心。”她的后辈秉承其遗志,忠贞报国,仁义施政,每逢政局动荡的关键时刻,顺应民心,力避战祸,保一方平安。这位出生于广东高凉的中国巾帼英雄,隋朝创立后又被隋朝加封为谯国夫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西汉时期,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交给交州刺史管辖,后来到汉元时期,由于路途遥远,统治不便,所以放弃了珠崖郡的管辖,海南岛游离于皇朝统治之外,想当于分裂出去了。冼夫人上书梁朝武帝,请求在海南设立崖州(今三亚),重新开始对海南岛的控制,梁武帝同意了冼夫人的建议,设立崖州,并任命冼夫人管理崖州。至此,被汉元帝抛弃580年之久的海南岛,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冼夫人治理海南的时候,引进中原大地最先进的技术,结合海南岛当地的气候,改良出了适合海南岛的农业技术。不但如此,冼夫人还担负着是民众开化的职责,教导人们明道理,知礼节。冼夫人一生致力于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海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后人称“海南圣母”。周恩来总理称其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冼夫人影响广大深远,冼太庙遍及粤西地区和海南地区,纪念活动是千多年的民间习俗。2002年海南省在原“公期”、军坡节的基础上设立海南冼夫人文化节,2006年上升为“国家”级文化节,既“中国(海口)冼夫人文化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到二月十二日举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冼太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据记载,中国古代人民为了纪念冼夫人,先后修建了大量的“冼太庙”,从海南到黑龙江,至今仍有2000多座冼太庙,这些庙宇,有的叫冼太庙,有的叫宁济庙、柔惠庙、慈佑庙等。不管这类庙宇叫什么名字,它都是中华民族近1500年对冼夫人光辉品格的祭祀和继承,是全国人民对国家统一、民族大团结的守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高州冼太庙位于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旧城村是南朝梁置的电白郡和隋置的电白县城址,据考证,是冼夫人及其家族活动的主要基地。庙址接近一段古城墙,庙貌古朴,四周群山簇拥,远山如黛,草木葱郁,风水极佳。高州冼太庙被称为中华第一冼太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冼夫人在海南人心中,地位崇高,影响广泛。全岛供奉冼夫人的庙宇约有四百多座,相关遗迹也有数十处,遍布各个乡镇。最大的冼太夫人庙,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一年最隆重的节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公期”是海南流行最广,也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村民们往往都期望通过举办“公期”这种传统形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海南本地人说,公期是本村所信奉的“公”的生日,也有人说得更简单一些,是村子的生日,也有的地区把“公期”称为“军坡”。不管是什么样的说法,“公期”都是海南人一项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公期”大多数是开春之后举办,有的村庄有固定的农历日子,也有的村庄是临时商议而定。到了日子,在外打工的族人都要赶回到老家,帮助父母筹办“公期”,招待亲朋好友。谁家“公期”来的朋友越多,场面越大,越显示这人缘好,威望高,客人是极为受欢迎的。本地人干脆把参加公期称为吃“公期”,到朋友家吃“公期”,准备一些礼物表示对朋友热情款待的回馈,带上些鞭炮到主人家门前,炮会被马上放掉,显示着这一家又来了新客。正因如此,每逢“公期”,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岛民的狂欢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有人说“公期”是岛民的狂欢节。在海南人的心目中,“公期”可是头等大事,比过年还重要。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全岛各地都会陆陆续续的办起隆重又热闹的“公期”。每到这个时候,热情的岛民们都会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的村里来吃“公期”,各家各户摆上最丰盛的酒席,拿出好酒,热情招待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有的家族还要举行祭祖仪式,有些地方晚上还搭戏台,唱琼剧,可以说,“公期”是一场盛大的岛民狂欢节一点也不为过。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人们的愿望大多也非常简单,无非是祈求“公”保佑家家户户来年顺顺利利,子孙平平安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公期”是海南民俗的一种展示,通过这样的一个节日,人们也能看出质朴的海南人的诚挚——即便是一些并不认识的人到了村子里,村民也都会热情地拉回自己家里招待,共庆“公期”,我一次看热闹,真还享受了这样的待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公期都吃些啥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吃“公期”是吃货最期待的日子,也是一次品尝海南乡间美食的最佳机会。靠海吃海,海南十八个市、县,有十二个靠海,吃公期自然是以海鲜为主,配以地方特色的炒菜和小吃。文昌的“公期”流水席真的太好吃了,比酒店的菜好吃太多了,量也大。在海南呆的时间长了,就不难发现,海南菜肴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传统的“公期”酒席,头盘菜一般都是全家福。全家福食材越丰富越显示主人家的“硬实力”,头盘“够力”也决定的这场酒席的档次。全家福其实是一道大杂什锦菜,所选用的食材多达十几种,海味食材以干鱿鱼、干虾米、新鲜的基围虾、新鲜鱿鱼为主,以腊肠、鸡胗、瘦肉及冬菇、腐竹、木耳、西芹、竹笋、菜椒、洋等配料为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道是具有标志性的“白切文昌鸡”,其他菜品主要有:腰果鱿鱼丝、白灼老虎虾、烤乳猪、红烧蹄膀、五香羊肉、豉汁盘龙鳝、鱼腩酿肉、糖醋咕咾肉、糖醋螺肉、粉丝鲍鱼和糖水、八宝饭等等,再配上一大盆的米饭,多少由客人自己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海南“公期”酒席食材,大部分不提前预备,海南鸡鸭鹅和海鲜都讲究吃鲜活的,“公期”食材要提前预定送货上门,请专门的厨师前来置办,场面好不热闹。到了海南,特别是“鸟候”们,如果海南人邀请你吃公期,一定要去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来的都是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春节期间,许多在海南工作渡假假的内地人,都会会收到一些要好的海南亲戚同事“吃公期”的热情邀请。据说,谁家邀请到的客人多,他所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且威望也是最高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公期里,当地人会举行一系列祭祀、娱乐活动,同时设宴款待来自远方的亲朋好友,俨然一场盛大的乡村狂欢节。如果岛外的游客在此期间来到海南,而恰巧在举办公期的村庄有朋友,那么一定会被热情地邀请来吃“公期”,品尝海南最纯正的乡土美食,观看具有海南特色的“公期”仪式,感受海南人纯朴好客的民风,过公期也是一次海南民风的展示。每一个吃过公期的岛外客,除了对乡间的那些美食念念不忘,更多的是记住了当地人的纯朴和热情,“公期”里来的都是客,这其实就是海南公期文化的精髓,纯朴、包容的海岛精神蕴含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公期里的祭祖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海南的“公期”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重仪式,一种是重吃喝。除了少数地区重仪式外,绝大多数地方都是重吃喝型,也叫吃“公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重仪式型地区每逢“公期”都要摆案集众拜祭“公祖”,要进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有的地方还会“绑戏”,请琼剧戏班到村里唱戏,富有的村子还会请人唱三个晚上。人们看“公期”得到了视觉听觉的感官新奇享受。虽也亲戚朋友和陌生人集餐,但是吃是次要目的,看才是主要目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海南三进院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海南三进院落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种形式,通常指的是一个院落由三个独立的院落组成。三进院落的基本构成包括三个独立的小院,每个小院都有自己的功能和用途。三进院落的布局特点是空间层次鲜明,每个院落都有自己独特的高度和大小,形成了丰富的空间结构。此外,这些院落之间通过门洞或其他通道相互连接,便于家庭成员和访客在不同院落之间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三进院落是一种具有明确空间结构和丰富功能分区的海南传统民居形式,它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样化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碎语:</b><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已经是腊月初四,也快到龙年春节了,海南乡下也已经开始筹划2024年的“公期”了。中国是一个拥有悠历史的国度,有一个广袤无垠的疆土。中国文化底蕴深厚,且种类繁多,在不同的省市中有不同的地方文化,更别说,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存在文化差异大的现象更可谓比比皆是。海南约定俗成的“公期”算是一个小众传统节日——“公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在海口住的时间比较长,特别在海甸岛住的那几年,隔壁就是很传统的一个渔村_捕捞村,保留着传统渔村原貌,一排排两层住宅,中间隔着很窄的巷子,每到公期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将大门敞开,在中间摆上一张桌子,摆上祖公或财神,点上香、蜡烛,摆上热腾腾的鸡和米饭,以及橙子和各种糖果贡品,等待着“公祖”的到来,迎接各方的亲朋好友,其乐融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和海南本地人打交道少,也没几个海南朋友,更谈不上乡村朋友,再想过一次吃“公期”只能是奢望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零二四年一月十四日于海口寓所</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