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博士论文历程之二:论文调研和完成经过

Dan

<p class="ql-block">在论文题确定后,从2023年正月初三晚(1月24日)开始,我进入为期近一年的做论文状态。我的论文是在多位师长、家人、朋友的关心帮助下完成的。其中充满求索和磨练,今后也不会再有这番经历,值得进行一个回顾。</p><p class="ql-block">完成论文的经过可分为十段,这篇最复杂内容也最多,放在最后写。</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过年前后的准备(1月中旬至2月中旬)</b></p> <p class="ql-block">2023年开年不久我剪了几乎光头的超短发,这是我人生头发剪的最短的一次,有疫情的原因,也有想减少点烦扰专心论文的原因,似乎有出家人除去牵挂的意味。过年后,在我的提议下,我妈搬来我这居住,缓解了我在论文以外的生活料理,我可以更全身心抓紧完成论文。</p> <p class="ql-block">此时因疫情影响瘦了一些,后面连过年一个多月吃的多又胖了不少,2月外出时的照片都很胖。</p> <p class="ql-block">过年放假前,1月19日我把办公室与家具有关的书都运回家,便于过年放假期间在家阅读和参考。</p> <p class="ql-block">在过年放假期间进一步理清了绪论的内容,明确了研究目标、研究思路。苏作家具和江南的建筑石刻、地域文化、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做好这批院藏苏作家具的深入研究,有对苏州东山原产地和苏作家具制作工艺进行调查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年初二下午到仪征龟友极速家探望一次(我于年前送了一百余只龟在他场地饲养,减少了我家里养龟的负担)。我在2023年写论文期间基本没怎么管一直喜欢玩的养动物的事,是有极速等朋友帮我分担了这项负担。</span></p><p class="ql-block">初三开始做论文事,假期中拟了一周左右的调查计划,<span style="font-size: 18px;">2月上班后</span>分别联系调研地点、人员,随后提出外出调查的申请并获得批准。(除这些我列出的调查计划点,故宫张志辉老师还建议我去看西园寺、双塔寺,东山姜老虎家等几处有重要家具、石刻遗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月10日受单位委派,到睢宁帮助鉴了一些老家具,回来后开始准备进行论文调查。</p> <p class="ql-block">在外出前论文绪论(老版)基本理完,是带着研究目的做出门调查。</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二、年后苏州调查(2月17-2月26日)</b></p> <p class="ql-block">我一般很少开长途,但这次为了多日外出在各点间活动方便,我自己开车从南京过去。2月17日上午先在南京看了一个有家具展品的拍卖会,然后出发,下午路过无锡看了一直想看但没空来的无锡博物院《来试人间第二泉》展览,其中有故宫博物院借展的黄花梨家具。傍晚到苏州,直接到绿宝广场的桔子酒店,从北京来苏州开会的家具学者张辉老师也在酒店等我,当晚与他吃饭交流,后两天的调查他也跟我一起。</p><p class="ql-block">第二天2月18日开始先在市区活动两天。第一天看了西园寺、双塔寺、吴宝轩家具厂,第二天看了苏州园林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玄妙观的家具和石刻,还带了损坏的二胡送到苏州乐器店维修。</p> <p class="ql-block">活动期间我都以微信更新做日记,记录下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各个重要节点和心得。调查中我很注意观察有可能在论文里用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月18号在苏州西园寺内参观明末清初百纳镶工艺黄花梨大画案(到西园寺前我倒车撞消防栓撞车一次),因为刚剪了超短发还没长出多少天又冷,在苏州活动期间我都戴着帽子。</p> <p class="ql-block">我苏州的同学刘金波、王缘夫妇,室友吕继双都抽空陪同,因调查费神,我保留体力脑力集中正事,路上开车他们常帮我分担。南京的朋友、家具爱好者曲闵民恰巧来苏州开会也一同参加调研。这两天在苏州共同参加调研活动的有六七人之多。(图为2月18日中午在双塔寺)</p> <p class="ql-block">2月19日上午在苏州园林博物馆拍的黄花梨小书案视频发到微信视频号后还引起了不少人的观看点评。</p> <p class="ql-block">2月19号下午张辉老师回北京,我在市区的调查计划也基本完成(除访谈濮安国老师)。当天中午约到苏州博物馆张玉庭老师在苏博对面小园楼坐谈,张老师之前就熟识,她在后续给我提供了不少苏作家具的信息和资料。</p> <p class="ql-block">2月20日我离开市区转移到东山,因为这带距离市区较远并要活动数日,我就住在东山不再往返市区。刘金波、王缘、曲闵民继续一起活动。</p> <p class="ql-block">当天探访了周新军的省心书屋,劳补林的瑞木堂,老蔡的家具店,许刚的水松石山房,席湖坚的江南文人家具馆以及几家古玩店。有的是之前认识的计划内去的,有的是去了才了解到的临时去的,当天寻访的这几家涵盖了东山当地最主要的收藏家、家具商和生产作坊。这天算是开始的摸底式寻访。</p> <p class="ql-block">省心书屋家具展厅。</p> <p class="ql-block">席湖坚店里看到的玻璃画。</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东山雕花楼对面的糕团点吃饭,这里都是糕点面食,用的也是原先雕花楼搬出的老家具,挺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当晚曲闵民回南京。同学刘金波、王缘回苏州市区家里住,他们第二天再到东山,我在东西山调查期间,他们每天往返陪同,常帮我分担开车、问路、帮拍照等。</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住在东山镇上的如家宾馆,有停车场较方便,连住了四天(图为从住处远望洞庭东山)。东西山地方较偏,住宿和吃饭费用都不贵,但是因为出差每天的吃饭补贴只有180元,此次多人外出一起活动肯定是不够用的,调研中大家帮我不少忙,活动中的费用我也尽量多出一些。</p> <p class="ql-block">2月21日我开始按南博院藏家具征集来源地逐一实地寻访,对在街巷中看到有参考性的石刻、木构遗存也进行观察拍摄。对陆巷、杨湾、槎湾、翁巷、叶巷等东山主要的村镇和其中的文保建筑加以走访。在寻访到的南博家具征集来源人家,进行地图定位和与后代访谈交流。对姜老虎家的家具名品八角双拼桌还抢时间进行了测绘。刘金波、王缘两位从事古建筑修保护设计行业的专业同学提供了重要帮助。</p><p class="ql-block">在东山调查的几天他们都是当晚回苏州市区,早晨再过来与我会和,有时还帮我接送人。我们起的都很早,一走一整天,在各地不时有新发现,身体疲劳但是毫不厌倦,精神甚至有点亢奋。这项前期调查为后续的论文写作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当地文物部门的帮助下,对东山紫金庵、轩辕宫、明善堂等知名国保建筑和不开放的地方也进入了做了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2月21日晚,老熟人东山雕花楼的施老师(2021年来调查过)带我们参观东山的宝树堂家具厂,在那里遇到苏作家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建平大师,一起做了交流(今年没拍合照,图为2021年我与刘金波到雕花楼参观时与施老师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两位陪调查的同学,2月22日中午在槎湾怀泽堂,南博藏马蹄腿长凳出自这家。</p> <p class="ql-block">2月22日下午我在杨湾敦爱堂居家对后人做访谈,南博藏的黑漆醉翁椅出自这家。</p> <p class="ql-block">2月22日晚在陆巷姜老虎家测绘八角桌。</p> <p class="ql-block">东山调查完成后,2月23日早,离开东山前往西山。独自开车一路沿太湖边行驶,车过太湖大桥远望西山岛,吹吹湖风,心旷神怡,扫除了一些前几日的调查疲惫。</p> <p class="ql-block">西山之行主要准备拜访《国家宝藏》节目苏作家具修复师陈虎老师,也是行内广受好评的苏作家具专家,我提前约他帮分析南博家具藏品的年代和工艺。之前我并未计划在西山寻访多少地方,因为南博家具都征集自东山,没有西山制品。但是陈老师推荐有几家雕刻精致的西山建筑值得一看,于是我又延请周末两天假(本来请假一周),继续调查。</p> <p class="ql-block">在西山的第一天上下午分别在陈老师的家具厂和工作室座谈,听他分析对南博家具的观点,陈老师是当地行家,谈论了两个半天,同去的同学给我录音回来做研究参考,晚上陈老师还叫我去他家里继续看了一些家具做了分析,我很受启发。(图为陈老师工作室内仿制的南博藏醉翁椅)。</p> <p class="ql-block">2月24日在西山的第二天,我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探访西山东村敬修堂、明月湾凝德堂、西蔡村爱日堂等,这些明清建筑砖石和木作雕刻的纹饰与家具很有共性也有比对研究价值,我仔细拍摄了许多图片,回来都很有用处。(图为陈老师、刘金波和我在敬修堂,敬修堂当时正在布置婚礼,后来上了苏州新闻,陈老师谈笑说我撞喜了)</p> <p class="ql-block">2月24日下午陈老师带我们参观明月湾凝德堂的建筑和家具。</p> <p class="ql-block">这几天在古镇和湖边小餐馆吃饭多。我很喜欢吃银鱼煎鸡蛋,东西山靠太湖边银鱼新鲜,南京没这么新鲜的银鱼。同学说看我每次吃饭都点这菜。在西山湖边饭店吃饭时拍了个视频。(视频观点不准确,当时认识不够,沿用王世襄书里的观点,在后来的论文中已经修正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只产自太湖的一种鱼。听饭店老板说太湖禁补后也有人偷偷下去捕鱼,但是开不得大船也不能白天光明正大下湖,近年因偷补已沉下去(淹死)好几个人了。</p> <p class="ql-block">2月24日下午西山行结束后返回市区。赶在苏博西馆闭馆前看了一会儿家具展厅,第一次来看,感觉展馆很新但展品略少。</p> <p class="ql-block">晚上同宿舍同学在苏大本部门口的顾亭酒家请吃饭,我从苏博直接过去,他们都已在等我,大家畅聊了下工作生活,吃完我们一起又逛了平江路。当晚住宿也定在周边,住平江路对面的酒店,虽在核心地段,却是此次苏州行住宿最差的一家,一夜没睡着。</p> <p class="ql-block">2月25日按计划访问濮安国先生家(我没休息好体力不佳,刘金波开车来接我一起去)。一到濮先生家我的精神又振作起来,濮先生是苏作家具研究的开创性学者,他对我们到来求学很热情,跟我们提到他早年的研究经历,以老一辈的口吻对我说了很多肯定和勉励的话。他叫我别的就不要做了就搞家具,一辈子都研究不过来,至今记忆深刻(详见我去年发的美篇文章《与濮安国老师的对谈》)。</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五点拜访完濮老师,刘金波还陪我赶去寻访了苏州庙堂巷雷允上药店的老宅(捐赠南博充庵铭黄花梨画案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晚上拿回在景德路乐器店修的二胡。</p> <p class="ql-block">前晚住的地方实在不适,这晚要换地方住,并为第二天逛古玩早市方便,选择住在苏州文庙古玩市场旁的三元宾馆。下宾馆地下停车场时碰到墙角又撞车一次,在苏州前后两次碰撞使右侧前后门划碰明显,后面再开车时心情不爽。</p> <p class="ql-block">2月26日是在苏州的最后一天,起床后逛了文庙古玩市场,一家H姓店主看我品评家具比较懂,拉我帮他看他收藏的家具,文庙古玩市场五楼整个一层全是他的藏品,这人有实力但基本没真东西。被他拉着看走不掉,花了我不少时间(后来刷到他是文庙古玩市场总经理,拍过他“黄花梨博物馆”宣传视频,有国宝帮之嫌)。古玩市场出来路过苏州文庙还进去看了下明清的石刻,时间不早了。</p> <p class="ql-block">这天中午约了原来在我们这实习的小杨等在苏博附近的饭店吃饭,古玩市场附近路很堵,打车也打不到,只能骑车去吃饭地方,让人等了很久。</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再去苏州园林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补看了几件元明家具明器、实物和做家具工具,这些都用到了后面的论文写作中。同学吕继双陪同,看完家具我们到苏博旁的香洲画店选购了前院长廖军的一幅花鸟画和竹扇骨。</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左右苏州行结束开车回南京。经历了十天高强度体力脑力活动,休息的也不太好,精神比较疲惫,车也碰擦了,情绪不高。抵达南京后先到南师大一趟,晚上八点多才到家。</p> <p class="ql-block">值得肯定的是,对苏州我只在年初2月底出来调查了这一次,但是这十天的调查和访谈非常充分,深度和细度基本都够,为论文后续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充实的材料。来前列的所有调查计划和访谈全部完成了,还有新增的收获,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这趟外出活动排的很满人也劳累,但精神集中,至今回忆起来印象都很清晰。</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三、回来开始着手写作(3月到4月)</b></p><p class="ql-block">调研回来后花了一周左右整理图片、录音等资料,开始写第一章。3月初收到了去年底提交的文旅厅课题的结项证书,获评优秀,前事圆满完成,对写毕业论文也是鼓励。</p> <p class="ql-block">3月清华美院的蔺明林老师通过同事高杰邀请我参加讲座交流,蔺老师和我同在2022年第6期的《家具》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他看到我的论文联系上我。蔺老师研究家具比我早比我深入,我参加做了他三场家具讲座嘉宾,既是交流也是学习。</p> <p class="ql-block">3月初在淮安博物馆尹增淮老师帮助下,我与五十年代在东山征集苏作家具的陈炽先生之子陈文修老师联系上。3月中下旬到陈老师家看到了陈炽先生五十年代的调查笔记等原始资料。这一阶段还是资料整理和准备阶段。</p> <p class="ql-block">3月发生了个人生活的一些不悦琐事,有些影响写论文的状态。不过本月的论文进展主要是查阅文献史料,写第一章历史背景部分,不用思考太多。</p><p class="ql-block">3月20日,再次到朝天宫库房看了家具文物,主要关注之前调研中苏州专家学者们对南博藏品分析提到的一些研究点,拍摄了多件家具工艺做法的细部照片。</p> <p class="ql-block">在苏州调查期间用眼过度休息不好,看手机也多,感觉眼睛干涩畏光,三月底去看了一次眼睛,视力仍很好但有干眼症,医生开了眼药水,用了一阵眼睛恢复了。</p> <p class="ql-block">4月初东北的三姨来南京了,有空时和我妈一起陪她在南京走走,4月又和单位几位熟悉的男同事相聚,大家把酒言欢,受他们疏导了一些工作生活中的事情,不良情绪随之化解。注意力全部恢复到论文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南博著名青年专家、《玉润中华》策展人左老师谈笑风声。</p> <p class="ql-block">三四两月我经常到南图、南京博物院图书馆、南师大图书馆查阅明清文献,有段甚至上班时的工作地点就转到南博图书馆。故宫张志辉老师也发来全套崇祯版《鲁班经匠家镜》等重要文献资料,受助良多。</p> <p class="ql-block">4月中旬论文第一章历史背景部分《苏作家具的产生与流行》(老版)完成。</p> <p class="ql-block">此后我打印出来给欧阳老师看了写完的绪论、第一章和各章篇章结构,欧阳老师在四月下旬看完回复我修改意见,有了老师的把关,可以修改完善后继续写下去了。每次请教欧阳老师他都给我亲笔批注建议,感恩吾师。</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四、四五月同学、朋友来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一阶段写论文进展较慢,也很吃力,恰巧连续有同学朋友来南京,受到了他们很多关心和鼓励。</span></p> <p class="ql-block">4月13日,2月底在苏州调查时陪同我到最后一天的同学吕总来南京国展中心参会,在南京的本科同学吴小丹一起来坐坐。感觉相比另两个同学的精神状态,我赶写论文中身心疲惫精神不振,同学让我一定注意身体。</p> <p class="ql-block">五一北京龟友缘痴从美国回来,来南京把从美国帮带回的玻璃画给我,仪征龟友极速也来宁一起看龟交流,这是写论文中的一点调剂。</p> <p class="ql-block">5月初高中好友史铭豪从德国回国(回国前已把国外出的玻璃画书寄给我,似乎外国来南京见我的都与玻璃画有关😅),相约一起在南京逛了几次。518世界博物馆日,史铭豪、程圣和两位高中同学好友来南博看展,中午我们一起在南博对面小饭店吃饭交流。</p> <p class="ql-block">五一八博物馆日中午在广场,老史帮我拍的照片,正好也是我在南京博物院工作十年度过的第十个5.18留念。这时头发长出来了,拍照不用戴帽子了,但当时状态是比较憔悴的,精神压力大。</p> <p class="ql-block">晚上巧遇另一位高中同学钱子芊也来看新开的英国威廉莫里斯新艺术运动展,一起在我办公室坐坐。同学们说我比以前胖了不少,叫我加强活动。钱子芊现在是健身教练,约我们明天一起去她那玩玩,老史去了我没去,此时我操心论文没体力玩,也顾不得锻炼的事。</p> <p class="ql-block">四五月份我还不是特别紧张赶写论文,其间还夹杂做点别的事情(如甘熙故居展览文案修改),对于论文进展心里着急但是动作不快。直到这次同学回国、看展的外力又给了我鞭策。</p> <p class="ql-block">5.18时程圣和听了我论文进展和毕业答辩时间要求后,说我真要抓紧了,怕我赶不上。因为他也在职读博,去年刚刚完成了答辩,对写博士论文身有感受,我听了默默不语但是心中又多了些警醒(想不到我的毕业答辩就是一年后的与他同一天)。</p> <p class="ql-block">5月26日,史铭豪回德国前,在南京的几位高中同学一起聚餐,其中四个都是在职读博的,有两个已毕业两个未毕业但都在赶2023年毕业,我们相互勉励。(前几天我在一处拍卖公司看家具时眼睛撞伤正淤血,所以戴眼睛遮挡)</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与同事、同学去了一趟无锡鸿山遗址,当天返回,这次外出主要是民革省委课题调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论文无关</span>。</p> <p class="ql-block">眼睛伤痕至今未全部消除,成了那段写段时间的一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大家的激励和我意识到要加以抓紧后,五月底第二章写好了。第二章主要是在我南京博物院课题报告的基础上整理和完善的,完成起来相对简单,新写的部分不太多。</p> <p class="ql-block">5月31日,在我的牵线下,与征集部同事到苏州夏老先生家交流并沟通家具捐赠事宜。1955年,苏州雷允上药店后人雷传珍女士,无偿捐赠明万历充庵铭黄花梨画案于江苏省博物馆筹备处(南京博物院前身之一),是为明代刻款家具的传世遗珍。五月下旬我与濮安国先生联系得到了雷传珍之子夏启睿老先生的电话,我电话他本想多了解一些充庵画案的流传经过,但电话中夏先生表示愿秉承母志,将家中另一件祖传苏作明式黄花梨小书案捐赠南京博物院。于是在写论文中再次外出一次到苏州一趟洽谈此事,当天往返。</p> <p class="ql-block">在夏老先生家看到他保存的五十年代的江苏省博物馆筹备处的接收函、陈增弼先生与他的通信、多位专家发表的充庵画案文章等。</p> <p class="ql-block">本月,三姨回东北、史铭豪回德国,我受到同学们的敦促,身边也没有人再找我有事,专心致志到论文中了。</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深入写作阶段(6-8月)</b></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完成后,跳过第三章先把第四章《专题研究》修改完善。这一章是在我2021-2022年完成的三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完善的(一篇已刊发,两篇在投稿,都有较深研究深度),以每篇论文为一节,也不是新写。所以写起来重新思考的地方不多,主要是按学位论文的要求调整和补充完善。这章有三万多字,但是我只花了一周就写完了。</p> <p class="ql-block">其间在南图补充查阅了一些文献,加入二月在苏州东山调查所见的一些案例比对、五月底在苏州夏老先生家看到的捐赠凭据、故宫张志辉老师推荐看的台湾学者写的刻款家具文章等。</p><p class="ql-block">在这章的完成过程中,我感到改题目写家具这一有研究基础论文的益处:减少了一个重要章节的工作量,前期研究都用上了。</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要全部新写,难度很大的第三章。这章通过案例详解工艺、涉及到断代,并做风格总结。案例分析包括南博院藏、调查所见和其他各处可以掌握到的苏作家具藏品。这章很难写,先前研究不够,写的过程中边了解边分析,进展很慢,可以说是一点点啃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仅是工艺做法一节就有非常多的内容要分析。每天只能写一两条,虽然一直在前进但是速度比较慢,此章完全新做分析的模式和上一章截然不同,完成中有吃力感。</p> <p class="ql-block">但在第三章开始写不久,收到了去年投稿到故宫院刊论文的录用通知,对继续研究家具是个鼓舞,第三章虽然难,不过有信心完成,对于怎么去做,心中有数。</p> <p class="ql-block">上博王正书先生《明清家具鉴定》中的一些断代参考观点、明清家具出土明器、明清出版物家具图像都是我完成本章时着重查阅和参考的,我还对<span style="font-size: 18px;">构造做法做测绘画图分析(同学刘金波帮我抢时间,分担画了一些构造图)。</span></p> <p class="ql-block">2月行在苏州东山和市区博物馆看到的建筑、家具案例,对完成本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对比研究作用,前者的构造做法、雕刻纹饰、纪年信息等,对于比对南博院藏和其他苏作家具,提出断代、工艺、地域风格的解析有特别大的价值,这章的大半内容是结合2月调查拍摄和记录的资料来写的。</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在完成论文第二章时受到了五月高中同学来南博时对我的激励,完成第三章则受到了博士学妹陈瑾瑜的激励(低我一级在南师大读博的学妹,也在写论文中尚未毕业)。我写第三章第一节啃的很吃力,每天进展不快写的也很疲惫。7月22号是周末,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写到写不动了跑到中山门外下马坊和遗族学校去走了一圈。晚上回来在跟她关于盲审和预答辩事宜的沟通中又敦促起我进一步打起精神抓紧攻坚。</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六、七月杭州、湖州调查(7.28-7.29)</b></p> <p class="ql-block">7月底时第三章第一节写完下面要写第二节断代。断代是明清家具研究中众所周知的难题,也是第三章完成中存在难点难下定论之处。我计划写一章就彻底完成不留疑问,这章必须按顺序完成。2月苏州行后我专心写作,非必要没有再外出,但此时我觉得又有外出请教和调查的必要了。经与一直有联系交流的杭州家具专家陈乃明老师联系,约定7月28日到他的工作室当面交流。</p> <p class="ql-block">我带着问题到杭州上门请教陈乃明老师。陈老师是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多年从事江南地区家具的收藏、经营和研究,出版过《江南明式家具过眼录》《宋韵明风——宋明家具形制与风格》《画中观器——宋画里的家具》,他见过大量的实物案例,掌握原产地出处重要信息,对家具断代有自己独到见解。陈老师看图帮我分析南博家具的工艺做法和年代特征,为我完成第三章又提供了许多参考点。</p> <p class="ql-block">在陈乃明老师工作室探讨并听他分析他的家具藏品。杭州养乌龟的朋友陈嘉祺陪我前往陈老师家并帮我录音以便我回来整理,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各地新旧朋友都给我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谢谢他们。(因调研、写作中有感,回去后把文末的致谢提前写完了)。</p> <p class="ql-block">陈老师赠书(9月新书后赠)</p> <p class="ql-block">当天与陈老师一直交流到晚饭后,然后我坐火车就近去了湖州,第二天参观湖州博物馆的陈梦家先生旧藏家具,之前一直没有去看过的一处重要家具馆藏。观展后还在湖州的几处历史街区中调查拍摄了建筑石刻砖雕构件、门窗木作等,发现一些工艺做法与苏州接近。浙北地区也是苏作家具的重要流传地区,此次湖州调研为论文下一章环太湖地区苏作家具的区域文化交流收集了一些资料。</p> <p class="ql-block">7月底去年投稿的《中国美术研究》杂志发来录用通知,让我修改投稿论文格式。此时我完全顾不过来发表论文,专心先忙毕业论文的事。杭州回来后跟杂志社发信息希望延缓,杂志社老师也通情达理表示同意。</p> <p class="ql-block">回南京后整理了杭州行资料,对论文补充完善。写到8月的第二周时,第三章已花了两个月有余也只写到第二节断代参考。8月13日德国汉学家和玻璃画研究学者梅儒佩先生来宁,联系我参想观我的玻璃画,我的玻璃画放在两地家中,比较杂乱,提前收拾准备了一天。8月15日(8月12前期已预先跑了一次调查)帮同事带中学生做了一场南京民国建筑寻访研学活动。8月19日山西陶寺遗址考古领队高江涛老师来南博讲座,晚上陪同吃饭交流。8月23日和欧阳老师去省体育局做江苏省体育文物展方案汇报的评审。8月24-25号录参加南博青年学术研讨会视频。本月各种事太多,有些做做可以调节下心情,但也耽误了一些论文进展,其间穿插找空写论文。</p> <p class="ql-block">这段时间我用的微信头像是“焦头烂额”,是当时状态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梅儒佩先生和夫人林海棠,南京收藏家高建中老师在我这看玻璃画。</p> <p class="ql-block">在家自拍论坛视频。</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写到8月26日终于完成,这章花了两个多月,单章内容的页数在100页以上(有些博士论文只有一百多页)。本章内容很重要,没有太多研究基础,写的观点很多都是创新,是一天进展一点点啃下来的。</p><p class="ql-block">我妈看了我这章的进展很担心我还有未写的五六两章来不及完成,我说这章工作量大耗时长,后面会好一些,尤其第六章保护和利用,一周即可写完。</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明清苏作家具的文化内涵》是很有个人新见和创造力的一章。论述明清家具在大苏作体系内的的文化分区与传播影响。</p><p class="ql-block">目前已完成绪论、一、二、三、四章,第六章简单,实际剩下需要着重写的只有第五章,第五章也是本论文体现研究深度和创新的最重要章节。</p> <p class="ql-block">第五章在之前分析案例时有想法也带着写了一些,杭州回来后,根据在陈乃明老师工作室看到的有明确出处的苏南、浙北、徽州、浙东等地案例的启发,汇总各地有产地信息苏作家具案例的特征比对研究,开始具体写第五章内容。</p> <p class="ql-block">几位比较严谨的家具学者起初不赞同我这种家具区域文化交流的提法甚至觉得有点太主观。但我认为这部分正是体现本文的重要创新之处,再与学校老师沟通,他们从鼓励学术创新的考虑觉得可以,于是我照常按我思路去写。在我详细完成后再给几位家具学者看时,他们也接受了,认为有一定创见,实现了逻辑闭环。论文最后完成后,我在绪论和结论中都强调了这章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七、九月无锡调查(9.1-9.2)</b></p> <p class="ql-block">朱方诚老师是我硕士学校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老师,也是濮安国先生之外江南当地另一位研究苏作家具的资深学者,既研究也收藏,视角广阔。张志辉老师向我推荐过朱老师的专著。但先前我不认识朱老师,7月底通过清华蔺明林老师与朱老师认识上后通了电话,朱老师非常客气友好,我先是在电话中口头请教了江南地区和浙北地区的家具文化特色、关联和区分等问题,朱老师均给我做了详细解答,在9月详细写到第五章这方面内容时,我与他相约到他工作室当面请教。</p><p class="ql-block">我妈看我写论文忙乱的状态不太放心,要与我同去,我们到了无锡先在南长街的桔子酒店住下,然后她去逛街我去找老师交流。</p> <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到晚上在朱老师的工作室“明轩”深度交流请教,朱老师带我观看他的家具藏品并做分析讲解。无锡访谈是我论文外出调研中唯一一次独自访谈专家,也第一次自己录音。</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交流到晚上九点半,临走时朱老师送我一本他的专著《东方天工》并签字纪念(朱老师客气称呼我学弟)。这本书中的很多江南家具案例对我写第五章的区域文化分析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当晚继续住在无锡,第二天到江南大学访谈家具学者邓彬老师。邓彬老师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老师,他还是网络名人“石为云根”设计美学博主。邓老师以研究漆艺、金缮等手工艺知名,他也从事苏作家具的研究、收藏和修复。我与他同在2023年2月成立的“中国古代家具小组”微信群中。前期跟他进行了联系,也约在9月暑假结束后带南博院藏苏作家具资料到无锡当面交流请教,趁这次来无锡一起拜会。</p> <p class="ql-block">上午我自己开车到学校,先前邓老师帮我审批了入校预约系统,我到达时邓老师已在学院的工作室中等我。有好几年没有回学校了,开学季重回母校母院,走在教学楼中别有一番回忆。</p> <p class="ql-block">邓老师的工作台也是他修复过的老家具。</p> <p class="ql-block">邓老师给我看他收藏的出土高古家具构件。</p> <p class="ql-block">邓老师是做家具修复和收藏实践的,对产地和工艺很有直接认识,除了向我介绍江南家具工艺特色外,与他交流最大的启发就是他告诉我苏作与胶东、福建等地在大范围的家具文化交流传播情况,这是先前我了解不多的,却是通过后续查阅资料能写出新见解的。与邓老师在学校里交流了上下午一整天,若不是当晚要赶回南京不能待到太晚,我们还能谈很久。</p><p class="ql-block">当晚我开车赶回南京,路上和我妈聊,连续两天几乎全天精神高度集中的谈话很累,但此次到无锡收获很大,两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家具专家和学校老师,毫无保留的回答我的问题并启发我获得了一些研究新观点。后来第五章的很多篇幅确实也是根据这次的交流启发写成的。</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八、9月朝天宫库房补看文物并听取导师意见</b></p><p class="ql-block">3号回南京后开始整理无锡的访谈录音和老师们提出的研究要点,发现一些详细构造我先前并未关注,于是又跟库房保管员黄莉联系,希望能够进库房再看一下实物。黄莉回复要进库得抓紧,盘库工作即将开始,于是经过申请,9月5号我们就到朝天宫库房补看实物,我列了大概有20条需要观察的细节问题,写在纸上进库观察、拍摄、测量实物细节,并基本得到了解决。这次进库房既补充第五章的材料,也完善了前文中的一些细节不足。</p> <p class="ql-block">此时有个等了很久原本不急的事突然发来消息,投稿《文化遗产》一年的玻璃画论文录用了让修改格式返回。这时与7月底《中国美术研究》通知我修改投稿论文的情况不同。没办法,暂放下毕业论文抓紧改,改到9月8号提交。改完后恢复到论文中,此时九月的第一周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可喜的是这一阶段得到了导师的及时指教。在9月初得知导师汤老师要访美交流出国一段时间后,我赶快与他联系把已写好的部分(前四章完成,后两章在写)发给他帮看并听取意见。之前因为没完成不敢给导师看,但是现在必须发了。9月3号发给汤老师,9月7号收到回复和修改建议,导师在肯定的同时帮我指出了论文深化研究的方向,让我对论文的前景也有把握了一些。</p> <p class="ql-block">9月9日,同在南师大读博的同事高杰联系我,学院系主任王志高老师让我抓紧申请预答辩。这时论文的进展是第五章写了一半,第六章和结论还没写,参考文献还没整理。我查看了学校毕业答辩系统,按学校要求最迟在国庆假期结束后预答辩,剩下的时间还有一个月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除了准备论文,还有一事待做,之前报名参加的南博青年学术论坛在9月20日举办,我要做ppt准备发言,也是影响我专心论文但是不能不做的一个事。</p> <p class="ql-block">我感到剩一个月时间还有不少没完成,必须脱离工作专心论文了,在家跟我妈沟通,我准备9月20号参加完青年论坛就请年假在家,不去单位了,专心写论文,这样连国庆假期还有半个月时间,全力再攻坚一把。我妈说不行,现在就在家专心写吧,和单位说下不要去了,我论文研究的是单位藏品,在职读博也是单位同意的,此时应该给我一定支持。我听从了她的建议,从九月第二周开始,在家里全身心做论文事了。</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九、请年假在家冲刺(9月上旬至国庆后)</b></p> <p class="ql-block">请假后,我在家专心写了一周左右时间,效率比白天在办公室写高很多,每天前进一些。第五章难写但是充分发挥idea,进展还不错。先前相关书都已带回家,几本苏作家具有关的专著被我反复查看参考,贴了各色标签纸。</p> <p class="ql-block">9月18号,收到通知院领导组织参加青年学术论坛的人一起开个会,沟通下论坛事宜,这天离家到单位开了会。开会时离论坛正式开始还有两天,此时我ppt还没做,进度慢于别人。这晚回家后开始做,19号做完,20号参会。</p><p class="ql-block">我对论坛准备时间有点紧,ppt做的粗糙,但是发言的内容是我写作成熟的一篇待发表论文,汇报中的表述没有问题,最后得了三等奖成绩一般(有听众说我最后跟评委有点争辩的感觉影响了印象分,其实我本意就是回答提问)。</p><p class="ql-block">我整个人在准备论坛前后的精神状态也不好,不过这在论文写作进程中,不是重点的事情,完成就可以。在这个活动中留下的视频、照片记录了我赶论文中最忙阶段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20号论坛结束以后,离提交论文答辩稿真的还剩半个月了。我剩下第五章的二、三节还没写完,尤其第三节的写作一度陷入停滞,因为不会写,苏作家具与胶东、福建家具的联系,我看的外地案例很不够。在研究写作中除了参照无锡调研时两位老师的建议和专著中的案例,还调动了各方资源,北京张志辉老师、2月苏州调研时认识的苏作家具修复师陈虎老师、《闽作家具》作者张辉老师、早年有联系的鲁作家具博物馆余伟新馆长,甚至浙江武义的古玩商,从蛛丝马迹找苏作家具与外地存在的文化联系。</p> <p class="ql-block">其间启发我苏作与胶东家具有文化联系的邓彬老师又提供给我一些案例图片,9月26日我把写好的第三节苏作与胶东、福建地区的文化关联章节发给他看,他看了说已经写得很超过他想象预期了。专家认可,于是这章也基本算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第六章比较简单,梳理一下就可以,我之前做的院藏家具研究课题报告中也包括这部分内容,大概写了两三天很快写好。此时还剩下结语、参考文献和图片来源的整理,后两点是难点,数量冗长而繁杂。我想请帮手了。</p> <p class="ql-block">9月下旬,表妹李杭(南师大历史教育专业硕士毕业,南京某中学历史老师)来南博听周末的南博讲堂,我想她写过南师大硕士论文,了解南师大论文格式要求,又是历史专业,请她做帮手理理参考文献和图片来源比较合适,向她求助也得到同意。</p><p class="ql-block">于是我把论文发给她,跟她先在网上沟通改了几天,国庆放假第一天9月30日又请她来我家当面一起探讨修改,改到晚上10点,基本把参考文献和图片目录改完了。国庆前一天,除了结论、中英文摘要,其他论文主体基本算完成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晚上睡前发了条微信。</span>如果没有李杭帮忙,估计我时间赶不上。</p> <p class="ql-block">国庆中的几天,我理理思路,提炼下核心观点,把结语、摘要中英文分别写完,大约一天写一项。文中几张重要的区域分析图,还请江南大学刘佳老师的学生帮忙重绘制了一下。最后用了两天调整体格式。10月6日下午,论文预答辩稿完成,我发送电子版给各位评审老师,并到南师大随园图文店打印了纸质版。10月7日到学院踩点答辩会议室并给老师送论文。至此,12号的预答辩基本准备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完成稿是二十余万字,一千余张图,三百余页,最后结果只是数字,实现这些数字的思考和写作过程不易。在把盲审稿交给欧阳老师时评阅时,他说我这本写的还是比较厚实的。</p> <p class="ql-block">文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也还说的过去。</p> <p class="ql-block">不过以上所举的论文题目、章节标题和次序、参考文献规范都是初版还不成熟,预答辩中老师们提出了不少修改建议,我都相应做了调整(见另一篇《我的博士论文历程之三:论文答辩和获得学位经过》)。</p>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在准备预答辩的前夕,陈列部策展人崔小英联系我,院领导建议在院庆展《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中拿一批未展过的五十年代苏南文管会拨交南博的苏作家具,在相应单元中展览。我听了很高兴,这样可以把相应实物和我的研究成果做部分展示。答辩前一天我去单位和她做了沟通,后面由我选了十件套家具并撰写了展品说明和设计布展,在九十周年院庆展中得以呈现,此事也算是我论文完成中的一个环节,我也写进了文末致谢中。</p> <p class="ql-block">其中两件硬木家具的原始文物信息和王世襄、濮安国等前辈专家所著述年代都是明代,此次我选出展示并在介绍中把时代全部拉后到清了。这是更谨慎的态度也是我论文研究得出的更新更准确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十、对完成过程的总结</b></p><p class="ql-block">论文写作期间,家人、师长、朋友、同学给了我莫大支持帮助,单位对我也宽容,总体来说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己也算努力。文章得以完成,是我自己有清晰的规划加汲取众长实现的。前后有近50人参与到我的论文进程中并给予我帮助。(我现在三十多岁人,年纪还不算很大,放下姿态以学习的态度去各处请教,老师们也都愿意教我和与我交流,要是我四十多岁再去交流情况就不好说了,在这个阶段这么做还是合适的)</span></p><p class="ql-block">我的每一次外出调查访谈都是很必要的,自己拿的主意和要做的事也是正确的,没有走弯路。一开始定的研究思路和最后的完成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唯有时间紧张,部分章节深度稍欠,文化内涵部分未充分深入,但在文化交流章节也提出了新见解。全文的完成程度,约是写作前预期最佳状态的80%。最后的完成结果,我个人和盲审、答辩评审老师都还算满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论文完成后致谢中所述,一定程度可以感觉到我论文完成中的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新的一年</b></p> <p class="ql-block">时序更迭,华章日新,论文答辩完很快就迎来了2024年。在今年,已先后有邓彬、朱方诚、骆嘉言、周橙旻等我在写论文中请教过问题的外地和本地老师专门来看南博院庆中我布置的这块家具展区(张志辉、陈虎、陈乃明老师因时间原因调整了计划可能年后来)。在展厅中面对实物我们再次当面交流已是轻松探讨的状态,不像去年我为完成论文给几位看图分析时那样有些紧张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邓老师</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与周老师</p> <p class="ql-block">骆老师</p> <p class="ql-block">每有老师来时我谈起去年论文过程中向各位的学习求助的经历,向他们再次致谢,各位老师都笑着说我客气了。还有几位老师表示他们商议过了,以后要继续对我提供支持,助力我在苏作家具研究领域获得更多的成绩。因为我的学习生活地域背景、交叉学科学习背景、工作单位资源条件等对做苏作家具研究来说都太理想了,希望我能获得更大的所为。我听了深受感动,真心感谢各位师长!🙏🙏🙏</p> <p class="ql-block">这是朱老师观展后通过这次南博家具小展对将来苏作家具研究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2024年1月26号陪同中国社科院叶舒宪教授来南博看玉润中华展,晚上与汤老师和叶教授、徐峰老师等一起吃饭,这也是答辩后再一次见到导师,这几个月与导师的碰面前所未有的多😊。</p> <p class="ql-block">叶教授专著</p> <p class="ql-block">汤老师和签赠中的叶教授</p> <p class="ql-block">上周从毕业论文里面抽选一段写了一篇小论文,作为提交给今年为导师汤老师70岁生日出祝寿论文集的一篇文章。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交后、我的博士论文历程系列回顾写完,才能说是我毕业论文的相关事宜全部完成。</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1月底的最后一天,收拾好借的书,还回南博图书馆。南博图书馆家具有关的书基本都被我借走了,借了一年多😂。</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张丹写于2024年1月3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