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道具的故事——斗鸡

林道海

<p class="ql-block">二师二团文艺宣传队留影</p> <p class="ql-block">二师二团文艺宣传队留影</p> <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二团文艺宣传队来自北京华侨大学艺术系舞蹈专业的郑书正老师,带领演员们从海南军区文工团、海南歌舞团学了《军民鱼水情》、《喜送粮》等新节目回来,对负责舞台美术的海歌说:秧歌剧《军民鱼水情》需要做个道具,是装着一只母鸡的菜篮子,罩块蓝花布,露出鸡头和脖子就行,母鸡的做法:用布缝个鸡头和脖子形状的袋子,往里装填木糠,袋面贴鸡毛 ……</p><p class="ql-block"> 海歌说:“行,下午给你,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看效果。”当天下午,海歌真的就把道具搞好了,用的是文艺队现有的材料。</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多月几十场演出,这个带母鸡的菜篮道具,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小朋友们兴奋地跑到前台边来观看捧场,总以为那是只活鸡,受到了连队基层观众的好评,也经受了考验,是舞台效果很不错的道具。这只母鸡很轻,爱动,携带方便;耐用,压扁了会瞬间自动复原就位,不怕压迫,忠于职守,还从没坏过,特别方便下连队巡回演出。</p><p class="ql-block"> 几个月后,二师在师部举办文艺汇演,各个团文艺队派出了最强的阵容,来自各院校的知青,人才济济,高手如云。咱们二团文艺队把秧歌剧《军民鱼水情》等节目也带去参演。比赛中,竞有好几个团都演同一秧歌剧节目,形势变得严峻,鹿死谁手,难于逆料。</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晚紧张的的演出,各奖项终于名花有主。咱们二团文艺宣传队也拿到了这次汇演中唯一的“道具奖”,这个获奖道具,就是秧歌剧中,女主角挎在手臂装着母鸡的菜篮子道具。演出中,母鸡在菜篮里表现出色,活灵活现,女主角闻秧歌鼓乐起舞,它也配合默契,时进时退,时缓时急,或左右顾盼,或上蹿下伏,眼看就要从菜篮子里跳出来时,又恰到好处地缩回蹲下,赢得阵阵欢笑声,引起观众和评委们的极大兴趣和赞赏。</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后,评委们特地拿这道具来研究,都乐了:这鸡太简单太轻太有趣了!近看好可爱,远看很逼真,与众不同。其他团参演的这一道具,是按照原创,用布料、木糠和鸡毛制作的“木糠布偶鸡”,制作不容易,成型后也因为比较重,弹簧的作用发挥不出来,难于达到预期的舞台效果。</p><p class="ql-block"> 二师二团的这只道具鸡,用的是海绵,是演员每天卸妆用的海绵。两块海绵用乳白胶粘合,修剪成鸡头、鸡脖子形状,再简单斜剪出羽毛的效果;贴上染红的海绵做鸡冠;木制的鸡喙穿铁丝粘贴固定在鸡头;眼睛,是涂了油画颜料的相思豆;弹簧是用废旧铁线制成,一端涂乳白胶由底穿进鸡脖子,另一端固定在菜篮底;加几笔颜料做点缀,一只精神饱满,几可乱真的“海绵鸡”就出现在菜篮子里了。这鸡,不拘泥于原作,有创意,取材轻,可塑性强,灵活,形神兼备,在与“木糠布偶鸡”群的对决中脱颖而出夺冠,成了引人注目的明星鸡。</p><p class="ql-block"> 紧张的汇演结束了,二师二团文艺宣传队戴誉而归。</p><p class="ql-block"> 造型艺术,看效果,不择手段出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林道海(海歌、海之歌)</p><p class="ql-block">曾经是海口市第一中学66届高(32)班上山下乡知青,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二团文艺队一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