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人故居,追寻先贤足迹——访周培源故居有感

<p class="ql-block">  滇池之滨,西山脚下,有一座两层小楼,这里曾是周培源先生的故居。依山而建,面向滇池,“积翠闼”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抗日时期,随着清华大学的南迁,周培源一家来到了昆明,最终住在山邑村。这里风景如画,四季宜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周大将军</b></p><p class="ql-block"> 因为山邑村距离周培源当时任教的西南联大有20多公里的路程,所以周培源买了一匹马,取名“华龙”。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喂马刷马,然后骑马送孩子上学,有课再去西南联大上课。</p><p class="ql-block"> 教授骑马上课,讲授现代科学,这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道风景线。于是被主任戏称“周大将军”。</p> <p class="ql-block">  一日,周先生骑马出门。“华龙”忽然被一辆飞驰而过的小汽车给惊到了,马上的周培源就被甩下马背,一路拖行,好在被路人救下。</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的昆明,经常会有日军飞机的轰炸,不过骑马上课的周培源风雨无阻,从未迟到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鞠躬尽瘁,风范长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桃李满园的一代宗师</i></p><p class="ql-block"> 周培源从事高等教育工作60多年。学生遍及海内外,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国际上的著名学者。我国两弹“一星元勋”大多是他的学生,有的还是他学生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杰出的国际社会活动家</i></p><p class="ql-block"> 周培源曾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对新中国发展做出贡献,被誉为“和平老人”“杰出的民间外交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温馨家庭,无私奉献</i></p><p class="ql-block"> 周培源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夫妻恩爱一生。他们曾把家乡住宅捐献,作为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他们还把数十年收集收藏的145幅古书画捐献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周光召给予的评价是“风骨傲立,浩气长存”。朱光亚给予他的评价是“教学科研硕果流芳,道德风范百世敬仰”。周培源自己的格言是“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心系祖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湍流”巨人</i></p><p class="ql-block"> 1943年,周培源一家刚入美国,美方就给予永久居留权。对此,周培源也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 1945年,他发表的文章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视为湍流学界的经典文献,奠定了他在国际科学界崇高地位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拒入美国籍</i></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美国海军部邀请周培源参与工作,待遇优厚,但外籍科研人员必须入籍美国。对此,周培源明确表示: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能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毅然归国</i></p><p class="ql-block"> 1946年10月国内爆发内战。他的一些亲朋好友劝他留在美国,但他最终选择帮助中国。于是,在1947年2月周培源回到北平,继续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p> <p class="ql-block">  周培源先生一生奉献。到了晚年,他率149位全国政协委员考察长江三峡地区,就三峡工程建设专题调研,反复论证,提出书面建议和方案。</p> <p class="ql-block">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他的一生是艰辛进取、努力奋斗的,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也是充满爱国激情和壮志凌云的一生。我们为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