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半世的蹉跎</p><p class="ql-block"> 田媛媛</p><p class="ql-block">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读完书,内心留下的全部是关于对自我的反思,以及对过去的种种思考。桌面上依旧摆放着路遥的《人生》,它的封面上还停留着我手部的余温。我很想和过去告别,可是,那沸腾的热量似乎一直在提醒我:过去永远不会和我脱掉干系,它如同影子一样,一直跟随着自己。</p><p class="ql-block"> 打开书籍,映入眼帘的是那句:“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我拎出来,然后认认真真又读了好几遍。直到最后一遍,才算是领略出了其中的一点韵味。我大概意识到,这是我对人生经历最新的感悟,尤其是站在几年以后的岔路口,我对这句话的感悟比十几岁又增加了几寸的厚度。所以,没有什么比大彻大悟后的顿悟更让人刻骨铭心。只有这样的体会才会让人从那无尽的深渊里走出来,然后成为真正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不想只写自己,我想先写高加林,我想跟在他的步伐后面,写自己这一路走过的泥泞,写自己经历的弯路,写自己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傲气,写铁定的现实。或许,只有这样,我的人生之路才会真正接入正轨。只有这样,我才能写出确切的感悟,而不是只在文字里描写空洞的体会,那样只会显得很匮乏。</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的人生之路,可谓是经历了深刻的”灾难”。尽管过程很接底气,但那为何不是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经历的路口。</p><p class="ql-block"> 高加林是一名在农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做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既能体面地展示他的才能,又可以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好景不长,村长高明楼的儿子高中毕业后无事可做,高加林被替代下来了。正当他失意,无奈,被迫重回土地之际,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刘巧珍闯入了他的生活。在善良的刘巧珍眼中,高加林就是一个完美的化身。她不顾村里人的指指点点,向高加林表白了,故事看似正在向人们料想的结果发展。</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和机遇,当兵走了几十年的叔叔荣归乡里,这为高加林提供了一次回到城市的机会。在城里,高加林重遇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一个活泼开朗又能在事业上帮助自己的现代女性,高加林经过惶惶不安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与农村姑娘刘巧珍分手。</p><p class="ql-block"> 选择总会付出代价,因为与黄亚萍恋爱,自己被情敌张克南的妈妈告到纪检处查到“走后门”,高加林再次被命运作弄,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土地。善良的村里人并没有看他的笑话,家乡人给了灰头土脸的他各种安慰,德顺爷爷用朴实的话语为高加林找回自信,已嫁为人妇的刘巧珍一把鼻涕一把泪,在高明楼面前为高加林央求工作。</p><p class="ql-block"> 读完《人生》后,我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尤其是在高加林的每一段经历面前,我都像个孪生兄弟一样,仿佛是心有灵犀。但确切地说,高加林的部分经历,同样发生在我的身上。只不过主人公不一样,路程不一样,所以延伸出的某些故事情节不一样而已。</p><p class="ql-block"> 数不清,中考落榜后,自己走过多少黑暗的日子。曾记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抑郁中。我真的无法明白命运的安排,到底是自己在哪一方面做错了,所以才会给予我这样的”惩罚”。到底是学习不够认真,还是对未来的定位有问题。到底是人品出了问题,还是?我真的无法明白。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会以泪洗面。心里很明白,从此以后,学习的方向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而且再也没有浓重的学习气氛了,人生走向也定型了。即便,职校里老师传达的教育理念一点也不落后,但我依然无法释怀。在日后的课堂上,只要有老师提起这个敏感的话题,都让我对自己从内而外反思一遍。时间久了,好像也释怀了一点。我逐渐明白,有些原因还来自教育以及智商。但这些因素,我真的很欠缺。所以,即便后来依然心存遗憾,但比起之前的颓废,我总算接受了落魄的自己。后来,我开始心甘情愿地对待每一份学习任务。因为我明白,这些知识即便没有高中的知识发挥的作用大,尤其在对于价值观的定性来说。但它依然对我有帮助,例如:音乐打开了我的新世界,给予了我在写作方面很多新鲜的灵感。就这样,我从雾霾里走了出来,正就是突然的醒悟,我真正的逆袭了,从中职跨到本科。直到后来,进入高等教育的课堂,接受到了和当初考上高中的同学一样的教育后,我的灵魂都醒悟了,很多深藏在内心深处沉睡的灵感全部涌现了出来。正是因为这样,我的圈子里还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朋友,这时常让我很开心,也很激动。</p><p class="ql-block"> 如果学习的失败是我淋的第一场雨,那么人生的第二站更让我刻骨铭心。似乎命运一直在考验我的耐心,但不管怎样,我一直不断前进着。</p><p class="ql-block"> 只记得遇见那个人的那天,我感觉我的春天来临了。即便之前也有过浅淡的余念,但总感觉自己只是一个路人。有些深刻的想法不能自然地表达出来,只有真正恋爱了,一个人的本能反应才能深入彻底地展现出来。那种无需别人提醒的,关于心灵的悸动,总会在某一瞬间,在荷尔蒙的带动下猛然爆棚。然后,我像表达难过一样,将这一切全部公布于众,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而是确确实实的冲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我用心地记录下来。因为我明白,有些细节如同泡沫一样,最终只会消失。更何况,面前站着的还是让自己入了心的人。所以,在那短暂的时光中,我的内心产生了万千的幻想。我总以为自己遇到了影子,他和我有着共同的话题,而且在某些时候还会满足我的精神需求。可是,我终究高估了这一切,在某一个岔路口,我与这一段路遗憾地告别,似乎自己从来不配拥有这一切。猛然间,中考落榜的酸楚感又涌上心头,好像就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即便本科梦实现了,但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对象好像是离我很遥远。我只记得我很难过,并不只是恋情本身,而是还联系到自身。像自己这么倒霉的人,这一辈子再也无法拥有同样的人了。这一切对我来说很奢侈,甚至觉得自己比高加林还要倒霉。那段日子,我度日如年,整个人的躯体仿佛都被打奄了,没有办法去建立新的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尽管现实这么艰难,但我依然被书中的情节所动容,尤其是为巧珍的善良。</p><p class="ql-block"> 大马河桥上,雪花飘扬。分手的时刻,巧珍哽咽地说:“加林哥,我尽管爱你爱得要命,但知道我配不上你了。我不识字,给你帮不上忙,还要拖累你的工作.……”然后,她摇摇晃晃骑上自行车走了,狗皮褥子掉在了雪地上。爱情的过程异常动人,爱情的结果却很残,没有终成眷属。难道我们就不需要爱情吗?当然不是,生命是一个过程,爱情也是。尽管结果可能不够圆满, 而且仅凭结果评价爱情显然不够具体,没有过程的风风雨雨,没有两个人的相濡以沫,结果也许只是不幸地开始。从悲剧的本身,我们看到的不应该只是悲剧,而是希望,是十足的勇气与激情。我们也正是从那些遗憾和悔恨中不断成熟,然后成长起来,而这正是爱情至生命价值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爱情是无常的,幸福却是真实的。对于巧珍来说,马拴的一句话“我一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乡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这何尝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幸福千千万,存于心而不是显于形。对于高加林来说,做了场好梦,猛摔下来,他也不该惋惜,因为他的爱情不在这里。巧珍奔赴于高加林,将她所有的爱与真诚全部用在了高加林身上,即便她在这段感情中失败了,但上天怎会将一个人置于死地。马栓对她的感情,是幸福的回报,在这段恋情中,她收获了无尽的甜头。所以说,她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 人生,有时候需要妥协,在高加林被辞去农村教师职务之后,他不得不向村长高明楼低头哈腰,放弃“清高”,求得一份“掏粪工”的工作.面对现实,不得不卖白馍换取买油盐。还要在清苦的生活中避免与同学相遇暴露自己的不堪。</p><p class="ql-block"> 理想从来不乏浪漫与传奇,当理想照进现实,我们或许只能去适应现实,向现实妥协。抱怨、牢骚并不能改变适者生存这个铁律,向现实妥协是一种智慧,也考验着人们的勇气。</p><p class="ql-block"> 人生,当然要面临很多选择。如果高加林经受了生活的考验,坚强能干的巧珍是他幸福生活的不错选择。如果没有后来的变故,放弃巧珍的同时是告别了粗俗底下的农民生活,高加林也将迎来他更为广阔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好像真的很蹉跎。经历并不只是一份印记,它更是一个人欣赏的一道伤疤。有时让人振奋,有时又让人悲痛不已,不管怎样,它都是我们该走的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