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寺

快乐龙女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4年元月11日,我应摄友相约前往距离京城70公里外的云居寺。</p><p class="ql-block"> 云居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它</span>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炀帝大业年间,幽州涿县智泉寺的僧人静琬秉承师训,在白带山开创石经刊刻事业。直至唐朝贞观初年,为刻经的需要,在白带山下大规模修建庙宇,因庙宇周围常有云雾缭绕,因而得名“云居寺”。千百年来,寺院经历代修葺,形成一座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等五大院落六进殿宇组成的宏大建筑群,素有“北方巨刹”的盛誉。云居寺最大的特点是“因经而寺,寺以经贵”,寺内珍藏的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被誉为“国之重宝”、“北京的敦煌”。然而这座始建于隋末唐初的寺庙却毁于1942年侵华日军的炮火中,当时仅残存下一对石狮和一座孤塔,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建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新建后的寺庙年代不久远,但是感觉它的名气还是不小的。我们于8:40分到了云居寺山门前,寺庙还大门紧闭,门口有一些人(年轻人居多)手里都拿着香,看来是准备进香的。九点整,大家纷纷买了40元钱的门票进入山门,我进去后先是趁着早晨的好光影拍了一阵,看到人渐渐的多了起来,听了寺庙里工作人员的介绍,我才知道,我们今天是歪打正着的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日子,是2024年的第一个初一,腊月初一,看着上香的人们,我也请了三支高香,虔诚的敬拜上香,为我和家人祈祷🙏🏻</p><p class="ql-block"> 云居寺的特点之一是经文,我着重的看了半天用舌血和朱砂混合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介绍说这套经文共计八十卷,有六十多万字,这种“刺血为墨”的方式在史料中被看作是古代僧人表达对佛祖的虔诚之心。在这安静肃穆的环境中看着这些红色工整的经文,真真是令人肃然起敬,真是佩服至极。</p><p class="ql-block"> 二个小时的参观与拍摄,偶尔也跟着讲解员的后面听听讲解,对云居寺里的殿堂、各类塔以及经文有个一些初步的了解,日将中午,我们就返程了。</p> <p class="ql-block">范阳郡白带山云居寺溟波和尚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立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质地为白石,通高4.19米。螭首龟趺座,首身一体。此碑文为楷书,共计1868字。碑文记述了重开山第一代溟波大和尚精深的佛学造诣、游学经历及兴修寺院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p><p class="ql-block"> 也称“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大雄”是称赞释迦牟尼威德高尚,“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纪伽毗罗卫国的王子,29岁出家,35岁得道成佛,讲经说法45年,80岁涅槃。拜佛祖能使人平安吉祥。</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手印意为一手托钵,一手拿药。《药师经》中记载他曾发过十二大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愿望,拔除众生一切苦难。拜药师佛能消灾祛病。</p> <p class="ql-block">嘉庆御碑</p><p class="ql-block"> 此碑为御笔龙碑,铭刻的是清朝嘉庆皇帝于嘉庆十四年(1808年)和嘉庆十八年(1812年)两次游云居寺御笔所提《瞻礼二十韵》和《再游云居寺诗》。词藻华美,书法道劲、为清代一代天骄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重游云居寺》诗中的“雲”字下边为什么缺了块“云”?在1942年寺院毁于日军炮火时弹片溅上打掉的,如果发挥想象,就象一朵白云衬托着“雨”字。</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本尊佛像是明代铸造的紫铜佛像,重7.8t。阿弥陀佛是梵语,意为无量光、无量寿。佛经上说阿弥陀佛显示了一切佛的共同佛德,念一声“阿弥陀佛”既概括了一切佛。拜阿弥陀增福增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悲殿</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上首菩萨,能现33种不同身形拯救大难。遇难众生只要诵其名号,她就会前往拯救。观音又称送子观音。观音菩萨即能救苦救难又能求儿求女</p> <p class="ql-block">北塔</p><p class="ql-block"> 又称罗汉塔、红塔。形制为独特的钟鼓楼式,砖瓦结构。内有磴道可上通高34.2m。金刚宝座式塔基为隋唐所建,塔身断代为辽。塔上砖雕内容丰富,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北塔四角各有一座唐代石塔。其中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所建石塔是北京市最古的塔。</p> <p class="ql-block">南塔</p><p class="ql-block"> 由辽代沙门绍坦发心修建,举高30m,十三层密檐式,砖瓦结构,与北塔对峙。静琬法师秘藏于雷音洞内的佛舍利曾藏于此塔,故称释迦佛舍利塔。此塔在1942年毁于日军炮火时,塔心中脱落《石经寺释迦佛舍利塔记》刻石,上面"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有石经碑四千五百条"的记载,成为发现辽金石经的重要线索。</p> <p class="ql-block">三公塔</p><p class="ql-block"> 此三塔自北向南,分别是清朝溟波、圆通、了尘三代住持的墓塔,俗称“三公塔”。形制为砖石结构喇嘛式,石雕及砖雕图案非常精美。据记载,三位大师佛法造诣高深,对云居寺清代振兴贡献巨大。</p> <p class="ql-block">北京最古老的塔——唐景云二年塔</p> <p class="ql-block">压经塔</p><p class="ql-block"> 此塔建于辽天庆八年(公元1118年),名为《续秘藏石经塔》,俗称压经塔,从下向上精雕双狮、乐人、飞天、仰莲和八凌柱等。塔身上刻有《续秘减石经塔记》中阐述了静琬刻的目的,记过了辽代诸帝支持刻经的忠实,介绍了通理大师将大版改为小版,单面刻改为邓刻,变山洞藏为地穴藏的三项刻经改革措施。</p> <p class="ql-block">开山琬公塔</p><p class="ql-block"> 此塔为石经创刻者静琬大师的墓塔。据《静琬大师塔铭》记载:通理大师于辽代大安九年(1093年)专为供奉琬公灵骨所建。琬公塔通体为石结构,高6m,形制庄严,肃穆。塔身东面正中有“开山琬公之塔”的铭刻。尤以仿木结构的三层角中跷塔檐,以假乱真,独具匠心,是辽代雕刻的精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