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咸阳宫遗址

南山一樵

&nbsp; &nbsp; &nbsp; &nbsp;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先修筑了“冀阙宫廷”后,才正式把国都迁到了咸阳。“冀阙宫廷”即为都城和国君主持政务的宫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扩建了宫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即秦国每灭掉一国,都要在咸阳仿建该国宫殿,据考古发掘,在宫殿各处遗址中,分别发现了楚国、燕国、齐国的瓦当。整个咸阳城可谓宫殿林立,别具风格,加之渭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使得咸阳城更为壮观,“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官道相连接,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群,可见当秦咸阳都城之气势。秦末项羽破咸阳,放火焚毁宫殿,咸阳城化为焦土,秦朝灭亡,这座繁华的都市从此沉积于地下。<br>  1959年以来,经过长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探明秦咸阳都城位于渭水两岸几十平方公里内,探测表明,咸阳城址中部偏北有东西长约870米、南北宽约500米、周长约2747米的夯土墙基。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北则发现一处大型宫殿遗址~~秦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文化遗存。初步考古复原研究,秦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是一个地跨牛羊沟、东西向展开,由夯土筑起三层的平台重叠高起的楼阁建筑,其西端长约130米,南北纵深40米,高约17米,由于北部中心内收,在平面上形成“凹”字形。其台顶中部是两层楼堂构成的主体宫室,四周有上下不同层次的较小宫室,主体宫室东南面和西侧有卧室和浴室。室内设有冷藏食品的竖井和取暖的壁炉,还有一套由倾水池、引水陶管和渗井组成的供水、排水系统,很符合古代室内卫生要求。宫殿客室地面平整光滑、坚硬而且呈暗红色,墙壁上多绘有黑色几何纹图案或彩色壁画。底层建筑周围有回廊环绕,可相互通达。室、台、榭、廊、道排列灵活,整座建筑结构紧凑,布局高下错落,主次分明。<br>  除在宫殿遗址内发现了排水、取暖和窖藏设施外,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铁器、陶器、玉器、兵器、各国的货币和宫殿阁道壁画。在二号宫殿遗址出土了一幅壁画,为秦王浩浩荡荡的车马出行图,有车马、人物、花木、建筑等题材,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