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6年12月,我结束了13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到洛阳,被分配到洛阳市粮食局下属的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办公室工作。1989年10月,调市粮食局办公室工作。先后任科员丶副主任科员丶办公室副主任丶工业科长丶办公室主任丶副调研员、洛阳阳光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等。2015年3月,退休并迁往广州市与儿子在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我在古都洛阳整整工作生活了29年,是我此生工作和生活过的五个省份当中,工作和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因此,我对洛阳的历史和现在都比较了解。下面,我就为没有到过洛阳的朋友们介绍一下洛阳。</p><p class="ql-block">说起洛阳,用三句话可以概括,即:九朝古都,牡丹花城,新兴的工业重镇。</p><p class="ql-block">所谓九朝古都,并不是说只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九在古汉语中代表多的意思,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其中洛阳建都史就有1500多年。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东汉时,洛阳的城市人口已达1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唐大运河上,舳舻相接,帆影联翩,从洛阳东达于海,西至关陇,南下苏杭,北朔幽燕;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洛阳是文化的读本。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聃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过去了,洛阳的辉煌已然不在。但却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址 和旅游景点,让我们去参观旅游。如: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东20公里的偃师二里头村,是夏朝最早的都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偃师商城遗址:位于洛阳偃师,是商朝的一个都城西亳,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东周王城遗址:位于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建于公元前770年,是一座经过详细规划的城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洛阳市区洛河两岸,面积约47平方千米,是隋唐两代的都城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他的著名景点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天子驾六、应天门、明堂天堂、九州池、洛阳故城等。</p><p class="ql-block">所谓牡丹花城,是说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洛阳牡丹不仅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400多个品种。牡丹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历代文人墨客 留下了大量赞美洛阳牡丹的诗句,其中最著名的诗句是唐代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里的京城可不是指现在的北京,而是指当时的东都洛阳。从1984年开始,每年四月洛阳都要举办牡丹花会,牡丹已成为洛阳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所谓新兴的工业重镇,这就要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洛阳的一个城区一一洛阳市涧西区了。发源于三门峡陕县观音堂的涧河,奔流150多公里,在洛阳的谷水北边冲刷开了一道宽堑深沟,当仁不让地向东延伸,从同乐寨和五女冢之间潇洒的转头向南,经七里河、曲家屯、兴隆寨汇入洛河。由此在洛阳市区形成了南北向的一段涧河。但涧河西边的那大片土地,从前可不叫涧西。远在隋唐盛世,这里是皇苑之地,曾经有过中国园林的辉煌。在沉寂了千年之后,上世纪50年代中叶,这块风水宝地上吹响了时代的强音。新中国的工业长子一拖等特大型工厂陆续奠基。因为这些大厂都建在涧河西边,因此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区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一涧西区。涧西区被洛阳当地人称为洛阳的小中国。由于涧西街坊里住户基本都是全国各地支援洛阳工业建设来的,与外界交流很少,孩子们又都集中在子弟学校,较为封闭,以至于很多从小在洛阳长大的涧西子弟只会说普通话,却不会说洛阳话。说到小中国,咱们再来看一看涧西区最初的道路命名,也是意味深长。东西向4条主干道,从北到南依次是建设路,中州路,景华路,西苑路。在这4条路之间形成生产,生活,商业,科研等区域。南北向的路分别以省会城市命名,从东到西分别是长春路、太原路、天津路、青岛路,长安路,郑州路,武汉路等次第排列。有意思的是,街坊间一些东西向短一些的路,却起了一些大名字(省名)。如七里河地段的‘’东三省‘’,34号街坊间的山东路,11号街坊间的陕西路,7号街坊的‘甘肃路,牡丹广场南的江西路,还有广州市场、上海市场附近的安徽路、湖北路。有了省市,还得有山水,中国符号才会更明显。于是,各大厂之间的路便以五岳命名之,这就有了泰山、嵩山、华山、衡山几条路。仿佛以此来证明,国之重器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在国家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三山五岳般厚重。另外还有母亲河黄河、长江以及珠江命名的路来烘托,更昭示出涧西区小中国的特征。不错,国内许多城市都有以外省市城市名命名的道路,但几乎要把整个中国照搬到涧西的道路名录,如此集中排列,怕是不多见的,应该是涧西的一大特色。说涧西是小中国,单有路还不够,再看看市场。涧西初建伊始,十几万建设者连同家属汇聚到了涧西。由于战乱的破坏,解放初期洛阳城区人口仅有5万,商业服务也在老城,且供应能力有限。涧西这十几万人的建设者及数万家属的生活服务,就成为大问题。政府一方面搭建一些席棚,设了多处临时商业网点,另一方面紧急向上海、广州寻求当地政府支援。他们动员国营和民营的商家迁往内地洛阳,这样就形成了以广州内迁的广州饭店,万氏照相馆等为主的广州市场,和以上海内迁的南大百货,大新酒楼,大利食堂,上海理发店,万国药房等为主的上海市场。现在60岁以上的老涧西人,六七十年代一定到广州或上海照相馆拍过全家照,也一定到广州或上海理发店理过发。那些操着广州或上海口音的老师傅,他们精妙的技艺,热心的服务,在你的记忆准有印象。那些年,当涧西唯有这两大市场其作用无以替代时,一些人对涧西以广州、上海命名主要市场不以为然,认为是赶时髦,崇洋求大。其实,是他们太不了解那段历史,当年近百商家厂家,或国营或民营,数千从业者,从广州上海等城市,义无反顾的移居到条件很差的洛阳。在涧西建好的全部由平房构成的两个各有数万平方米的大型市场里,分别集中安置了广州、上海的厂商,并以他们的原籍命名市场。因此,涧西的广州、上海市场也就实至名归,货真价实,并成为小中国的牢固支柱。说完了路和市场,再聊一聊涧西的人。老一代的建设者们来自五湖四海,说不同方言,以至于一个外地人来到洛阳,置身于这种语言环境中,会有误入桃花源的稀奇。如涧西东部的黄冶厂,相当多的技术工人来自沈阳,最典型的是六冶公司,东北人更多,基地扎在涧西,当年南昌路上的标志性的建筑一一青楼,就路人皆知,男人们在外建厂房,女人们在家带孩子。那时哪一家没有五六个孩子,所以家庭生活设施简陋,相对较为贫困。当年街头推小车叫卖3分5分钱冰糕的,很多都是东北口音浓重的六冶家属。由于东北人比较集中,长春路周边的34,36 38号街坊的建二代们普通话里就带有明显的东北味儿。说了这么多,落笔应在七大厂矿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中国156个重点工业项目,洛阳独得七个,而其中六个重点项目放在了涧西区,这才引发以上一系列的故事。而且以一拖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都是共和国工业长子,是隶属于中央部委的国字号龙头工厂。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东方红拖拉机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上高歌,当洛矿的采掘设备在天南地北的矿井里掘进,当407厂的高速柴油机在海军的舰艇上轰鸣,当洛轴的精密轴承在高精尖设备上平稳运行,我们怎能不为涧西叫好!以上列举的实例,涧西被称作洛阳的小中国,不是空穴来风吧?是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变成了记忆。如今的涧西乃至洛阳已沧桑巨变,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地铁丶高架桥形成了立体交通,人口迅猛增长,城区不断扩大,犹如一块巨大的海绵,吸纳着来自各方的人流。城市早已消失了地域界限,电视几十年的普及使普通话更容易被多数人使用,因此往昔的涧西现象已经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介绍完洛阳之后,不由的使我想起了远在那里的我的亲朋好友,我的那些相处了二三十年的同事同僚。真的好想你们,有时间一定回去看望你们。</p> <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p> <p class="ql-block">洛阳牡丹</p> <p class="ql-block">洛阳拖拉机厂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转业前夕,为办《军队转业干部证》而拍的证件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