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行》

范德民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挝行是从西双版纳出发的,这是从昆明始发的中老国际列车驶出国门之前的第一大站,候车大厅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格,室内外栽种着许多我从未见过的热带植物。车站离市区不算太远,出租车不到20元。我在站台上可以眺望到西双版纳国际机场的指挥塔台,也可在相邻的茂盛植物中看见候机大厅露出的尖尖屋脊,机场和高铁相距较近,给旅行者会带来极大的方便,这座城市给第一次来的我留下了很好印象。</p> <p class="ql-block">  从磨憨到磨丁,一字之差分别是中国和老挝的铁路过境车站,虽然山水相依,隧道相通,从出关到入境的列车行驶不到十公里,但需要分别在同一车厢携行李上下两次,通关时间近2小时,其间我还让对方海关敲了笔"小竹杠"。之前的老挝只有万象5公里的出境铁路,为泰国所建,如今中国出手一次性援建420公里,其中隧道196公里,桥梁68公里,可能再过两年,中国的铁路铺轨机将继续延伸到泰国境内。</p> <p class="ql-block">  老挝是位于亚洲中南半岛的唯一内陆国,热带雨林气候,森林覆盖率近8成。分别与中、越、泰、缅和柬接壤,其中与云南的西双版纳有着上千公里的边界。老挝有23.6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分为17个省,1个万象直辖市,人口700多万,49个民族,其中老龙族占70%。1893年成为法国殖民地,1975年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目前,100元人民币可兑换28万元左右的基普,去老挝的中国游客人人都成了"万元户"。</p> <p class="ql-block">  琅勃拉邦车站的候车大厅与中老铁路沿线的车站都有着异曲同工的建筑外貌,唯一区别是老挝文字下面有着不同的中文方块字,红彤彤非常醒目。在车站广场上胖胖的老挝小妹举着我的名字,成了我们六人的导游,一辆日本豪华九座车开启了热带的古城旅行。在进城的沙石路面上,白色的扬尘弥漫在碧绿茂盛的植被里,产生了悠然自得的田园之美;在街旁的寺庙白墙前,飘逸的绛红袈裟在僧侣匆匆的脚步中,看到了超凡脱俗的幽静之美。</p> <p class="ql-block">  琅勃拉邦是老挝的上寮重镇,全国的佛教中心,位于湄公河和南康江的交汇处,群山环绕,生态完好,气候适宜,民风淳朴,人口十万,曾是十四世纪强盛的澜沦王国的首都。在市区面积不足十平方公里内,目前拥有30多个寺庙,近700座保存良好的古老建筑,其中不泛乳白色的法式别墅,是公认为东南亚传统与殖民者建筑风格相融合最完好的城市,更是西方游客追求的"世外桃源",1995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宾馆是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接待室的背后就是游泳池,实木结构的二层客房,简洁卫生,与国内的景区民舍在舒适度上有着高度的相似,只是行李要自己提上楼。当我们横穿整个市中心时,城市没有通衢大道,全是转弯抹角的小街曲巷,估计大巴车都无法正常行驶。一路上我没见到红绿灯,也没听到汽车的鸣笛声,街上连公交和出租车都没有,人们的生活显得缓慢而从容,但基础设施落后,有些下水道还是敞开式的。</p> <p class="ql-block">  普西山位于琅勃拉邦市中心,登顶仅有百米高,却可乌瞰古城全景,成了游客必到的打卡点。登山的入口邻着江岸,停满了旅游车辆,也成了商家推销小鸟放生和鲜花的"市口"。我随着人流缓步攀登,山上到处是金光闪闪的佛象,也有彩绘的"佛门故事",据说不少是印度教徒赠送的。半山腰设了售票处,厕所正在重建中,但坡道台阶有点年久失修,让我走路要分外小心,还好有抓手绳可以稳定上下山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普西寺建在山颠,白色的建筑顶上有金色的法器,在阳光下耀人眼球,四周的平台可以让游客环绕,但都很狭窄拥挤。西晒太阳的台阶上聚集了不少游客,都在翘首以待观赏湄公河上的落日。说实在悬崖边上拍照真没有太好的取景点,人挤人但秩序井然。更多游客是扶着栏杆在远眺古城风光,半城绿树,半城建筑,山川异域,人烟辐辏。普西寺内仅有一间殿堂,我看到不少信徒在轮流叩拜,居说菩萨很有灵气。</p> <p class="ql-block">  古城让黑压压的群山"挤"成半环状,另一半环则让位给了湄公河,宽阔河水拍打的彼岸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没看到有桥梁可通行。而一衣带水的南康江两岸,建筑群密密麻麻,都是些二层楼房的斜坡尖顶,隐匿在绿树婆娑中。我仔细搜索,没能看到有超过三层以上的建筑物,这在当代世界的城市中可能"绝无仅有",据说市政当局己立法限高15米。我终于看到有一条相对宽敞的大街纵贯脚下,也看到南康江上有几处桥梁横跨市区。</p> <p class="ql-block">  光西瀑布,在距离琅勃拉邦约30公里的丘陵深处,白柱棕瓦的大门最能体现当前老挝的政治体制,上首党旗高悬,下首国旗飘扬。门外几株参天大树的斑驳身影里,小贩们有序形成了几个露天摊点,生意看似不错。热带雨林中的瀑布,导游介绍说"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美丽",我看过许多中外的著名瀑布,对这句风景解说词有点不以为然。从山下沿着缓坡看到层层叠叠的碧澄深潭,四溢流淌的涓涓流水,让我仿佛来到了四川九寨沟。</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最贴近瀑布的竹木桥面上,仰望200米的山崖顶端,呈正三角形飞泻而下的流水,发出叩击崖壁的"潺潺"伴音,那纤细秀雅的精致和略带水珠的清新,这是我从未"品尝"过的体验,让人心旷神怡。站在身边的导游告诉,若在雨季那气势磅礴的状观中,现在站的地方犹如天然浴场的巨大"花洒"下,倾刻就会让我湿漉漉成"落汤鸡"。现在最让我心仪是碧波中戏水的游人,来老挝己好几天没游泳了,但理智最终让我还是个“观赏"者。</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午饭在民族风情园品尝鸡汤,用草药和野食喂养是汤鲜味美的关健,估计老板是华人,摸透了中国人的饮食爱好,也为饭后推销当地山贷做足了功课。一位正宗的老挝青年担任解说员,声情并茂为我们讲解民风民俗,土特土产。他在昆明上过大学,普通话字正腔圆,比我说的还"地道",为此老板给了他普通雇员的双倍工资。他陪同一位山民表演绝活,让我开眼界是用用烧红的铁条烫自己的舌头,至今回忆仍余悸滿满。</p> <p class="ql-block">  老挝的大王宫于1904年由西萨旺冯国王作为寝宫而修建,位于琅勃拉邦的普西山下,并于1975年废除君主制后改成国家博物馆,收藏着历代国王使用的法物、武器和绘画等珍品,还有世界政要赠送的国礼。正门设在有着高大行道树的大街北侧,进门右首的高台阶上,王室使用的寺庙金碧辉煌,正对着庙门是前苏联赠送的老国王3米高紫铜塑像,在四周绿树簇拥下的白色基座上,显得身形魁梧,非常高大壮实。</p> <p class="ql-block">  王宫是建在多层台阶上呈双十字型平面的大型单体建筑,外观集老挝的古典风格和法国的浪漫情调于一体,看来殖民影响己根植于王室的行事基因里。因为严令不让拍照,我是光头光脚,背着空手行走于大殿、议事厅、书房和寝室,俨然成了王室历史的拥趸。看到走廊里挂着的历届国王的肖像油画,我突然对这些早已归西者有了探究命运的冲动。后院内国王使用过的汽车和游艇,都是当年欧美的大品牌,在古董商眼里依旧价值不菲。</p> <p class="ql-block">  香通寺,老挝最古老宏伟的寺院,由塞塔提拉王兴建于l560年,作为王室私产,曾在19世纪中页受到毁坏后旋即修复。我们的车停在南康江边,这里离湄公河也不远,我看到导游在门前的白塔处买了门票。风格迥异的主殿体现了老挝佛教的最高建筑水平,掩映在碧绿之中,高大的室内鎏金佛像在上世纪得到了全面的修缮,显得庄严肃穆,浮光跃金。八根粗大的支柱被黄金镌刻着金光灿灿的图案,好在老挝的寺院允许拍照,没有任何限制。</p> <p class="ql-block">  主殿的后墙是壮观的"生命之树“图案,栩栩如生揭示了人生的旅途。一座暗红色的教堂,在大殿旁显得很小,但一尊独特的佛象是1569年由国王下令铸造的,所以入殿参观者众,以至于门口开始排队了。大门口的葬仪礼堂,看来仍在使用中,大厅内停放着人力车辆和举行礼仪的宗教用品。院内还有多座装饰精致的小庙和园林包裹的佛塔,整个寺院移步换景,意蕴无穷,唯独没有中国寺庙有点"敲诈"的香火气。</p> <p class="ql-block">  为参观老挝佛教的布施活动,我们全团特意起了个大早,赶到现场天还是黑的,但绵延二个街区的现场早已人声鼎沸,背靠寺庙墙边的一长溜小凳上坐满信徒,女性居多,还有金发碧眼的老外参与。刚过七点,从寺庙内走出身穿绛红袈裟的僧侣,肩挎黄蓝布袋,光头赤脚,列队缓慢通过,接受民众米饭、棕子和现金的布施,相互之间无声的虔诚举止让我叹为观止,据说每天风雨无阻,自发形成,己是老挝佛教的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布施"结束,天刚透亮,导游让我们半小时穿越古老的菜市场。小街两旁,石板路上,各种店铺和摊位挤满空间,更有许多卖鱼卖蔬菜的小贩当街席地而坐,生鲜食材琳琅满目,在吆喝声四起噪杂里,到处都弥漫着日常生活的烟火气,让我仿佛又看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许多城市的生活场景。我经不起烤肉香的诱惑,买了串还冒着油滴的五花肉,肉味明显优于我们所谓的"土猪"级别,价格只有2万基普,相当于人民币不到6元。</p> <p class="ql-block">  万荣是万象省的一个县,由于中老铁路的穿越,更由于南松河沿岸犹如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地貌,吸引着中外游人的纷至沓来,成为去首都之前必到的旅游景点。来车站接客的车辆让我"耳目一新",二手"现代"货车改装,人货混装,非常"拉风"。宾馆客房正对着南松河,出门就是十字路口,小城夜色,清风明月,灯火阑珊,游人如织,我仿佛置身于上世纪国内刚开放的乡镇里。当晚吃的"椰子饭"是当地特色,水果香味,浓郁可口。</p> <p class="ql-block">  早上天色微明,南松江上飘荡的晨曦尚未散去,山谷的天空里己飘起五个彩色热气球。河面上响起了小木船挂浆机的"轰鸣声",搭载着游人从我的宾馆阳台前掠水而过,这是中国游客的"专享",而欧美人喜欢租借皮划艇在江上成群结队"穿梭"。江边绵延的群山,参天的古树,别致的木屋,透彻的江水,颇有"桂林山水"的韵味。在宾馆的泳池里我过了把"瘾",半小时后眼睛开始感染,在导游的陪伴下,花了"几万元"去买眼药水。</p> <p class="ql-block">  坦普坎泻湖位于南松江彼岸的丛山中,过河的桥用狭长的铁架搭建,单向行驶,互相谦让。进山都是沙石路面,虽沙土飞扬,但凉爽宜人。景区的大门口挤满了卖零食的摊位,这是万荣最休闲的风景,花木扶疏,雅緻清幽。湖面呈不规则的长条状,被中间的小木桥分成两片水面,水质清澈,连穿梭觅食的游鱼鳞片都清晰可见。两侧长廊坐满游人,凉风习习,悠哉悠哉,每当有人从树上跃入碧水中,水花四溅处,喝采声顿起。</p> <p class="ql-block">  万象是老挝的首都,唯一的直辖市,也是目前中老铁路的终点。车站的"级别"和面积明显"大"了,若在我下车的一号站台搞个"迎送"仪式也绰绰有余。硕大的站前广场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出租车,看到了接客大巴,车水马龙中也看到了红绿灯,这是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该有的现代公共交通设施,在这里基本都有了。在中央大道我看到凯山-丰威汉博物馆,院内铜像上的男人把自己头像印在"基普"上,那必定在老挝是能书写历史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万象凯旋门,被誉为老挝革命胜利之门,为首都的标志性建筑,有点正方的四面表层装饰着神话符号,门顶覆盖多座宗教塔尖,同出法国设计师之手,是缩小了的"巴黎版"。1960年用美军遗存的水泥开始兴建,不久材料告罄被迫停工,直至1969年在我国的帮助下竣工,近年由"中国烟草"出资建成了该国首屈一指的广场喷泉。入夜时分,灯光璀璨,音乐悦耳,水柱冲天而起,广场上出现了"大珠小珠入玉盘"的美丽意境。</p> <p class="ql-block">  广场座西朝南,呈长条状,东侧的绿化带里是停车场。西侧是老挝总理府的乳白色建筑,在灯光装饰下显得庄重大气,美轮美奂,这里原是法国的总督府,长长的围墙让彩灯映衬出院内的碧树繁花,宽大纵深,导游说政府的所有部门都在内合暑办公。与凯旋门遙相对应的广场东侧是印尼政府赠送的"世界和平锣",被安置在神庙般的建筑内,巨大的合金锣面上镌刻着所有国家的国旗图案,期盼世界和平,人类命运大同,只是没有灯光点缀。</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万象就住在湄公河畔,隔着一条宽度远不及石板江岸的小马路。夜色降临,白天也不撒除的夜宵摊上开始灯火通明,向两边延伸看不到尽头,啤酒烧烤,老外居多,我有点纳闷,老挝是个内陆国度,这么多海鲜来自何处?河岸上有条台阶可以下到河底,大木船成了厨房,干涸的沙地成了天然的夜宵场地,彩灯闪烁,吃货云集,音乐伴奏,美味佳肴,回望岸上夜色中我们的宾馆大楼,让我产生了别有洞天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翌日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在宾馆三楼的阳台上观望日出前的多彩云层,湄公河在旱季仍有宽阔的水面,隔河相望的泰国廊开府仍在朦胧之中,万象是世界上为数不多设于边界的首都之一。早饭后我在江岸上徘徊,昨晚江底的餐饮船和河床里的桌椅己收拾干净,我曾靠近旱季河床里成片的芦苇带,密不透风成了人员无法往来的天然屏障,相信有着大量海鲜的泰国,一水之隔难阻成为老挝海鲜供应商的天然"便利"。</p> <p class="ql-block">  塔銮,位于万象市区东北,是一组群塔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在佛教艺术上享有盛誉。当车辆在广场找地方停放时,蓝天白云下金光闪闪的塔尖耸立于围墙之外,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敬畏之意。从院门进入,正对着主塔下白柱黑顶的膜拜亭,东南西北各有一座。顺着正方形的廊道,我的脚边都是残损带有文字的石碑,应该是具有历史地位的文物。主塔也成正方形,灰砖结构,由众多的金色配塔簇拥,站在碧绿的草地上拍出的照片,都有靓丽鲜艳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现存的塔銮为20世纪三十年代重建,屈指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己成为老挝佛教立国的精神所在,是值得骄傲的名胜古迹。围墙外的广场正中,澜沧国开山皇帝横刀的坐姿塑像立于花园之中,四周有栏杆围挡,好像是塔銮的"专职"守护神。边上重彩金饰的会堂以其巨大的建筑面积,不仅成了宗教专属的集会场所,更是每年11月中旬召开盛大的塔銮节庙会主办地,接待全国的僧侣和民众前来朝拜,据说我国也有许多信徒和客商参与。</p> <p class="ql-block">  西萨格寺傍着塔銮,始建于1521年,1818年由澜沧国最后一代国王修缮扩建,当1828年万象遭暹罗入侵,这里是唯一未被摧毁的寺庙,如今也是老挝国家佛教博物馆,导游特意让我去看了一尊建在围墙边的巨大的卧佛。主殿中壁画保存完好,色彩跳跃艳丽,人物刻画细致,主要描写国王当年的缤纷生活,但说到绘画的艺术水准,我不敢苟同。大门口卖水果的小贩都能说上几句中国话,讨价还价让生竟做成了"跨国贸易"。</p> <p class="ql-block">  香昆寺,也称佛像公园,在万象东南的湄公河畔,是我在老挝参观的最后一个景点。进园的人很多,还有许多盛装的学生,正在广场舞台上参与佛教礼仪的比赛。大门内侧一个巨大椭圆形水泥堡垒,当我还在找入口时,同团的旅友己在顶上向我招手了。堡内分三层模拟了"地狱、人间和天堂",由泰国高僧在1958年突发奇想而用水泥构造,楼梯陡峭,黑古隆咚,爬上顶层,天高云淡,在倾斜的顶上,但能看到绿树丛中造型奇特的众多佛像。</p> <p class="ql-block">  坐拥8000多平方米的园区内,观音、佛祖以及印度教和佛教里所有可涵盖的神灵形象应有尽有,变型的飞禽走兽也层见叠出,这是充满奇思怪想的设计思路,开创了东方佛像的荒腔走板。只是历经数十载的日晒雨淋,不仅在水泥表面留下了黑色的时间印痕,还有许多坏损的塑像己露出钢筋急待修缮。我坐在大树下的石桌前,和许多老挝家长一起观看他们孩子的参赛,据说这个"落后国家"已实现了全民的医疗和教育免费,民众幸福指数飚升。</p> <p class="ql-block">  我这次在老挝旅游,所到之处见到最多是寺庙,当然只是全国2000多座的"零头"都不到。自从1961年将佛教定为國教后,寺庙建筑村村圴有,"众善奉行,诸恶莫作"的信徒己占总人口将近七成,"僧侣优先"成为国策,甚至明文规定"佛法大于国法",让这个国家社会尽显"文明自律",民众突出"礼让谦卑"。我在几个车站候车,大厅前排坐椅都贴有"僧侣专用",可见政治地位之高恰如我国对军人的优先。</p> <p class="ql-block">  在老挝旅游,见到了夜市的繁华和兴旺,在东南亚国家里首屈一指,当然硬件设施有些简陋,商品更是手工为主,这恰恰是西方旅行的背包客们乐于见到的,有在琅勃拉邦街头灯光下大快朵颐的"豪放",有在万荣小商品一条街上蹲地挑货的"细腻"。而在万象,与宾馆隔路相望的湄公河边摆滿了桌椅板凳,估计隔河相望的泰国也能看到夜市的灯火通明,烧烤的香味简直就能漂过国界,真是"一城一夜一滋味,见食见人见烟火"。</p> <p class="ql-block">  源自我国青海唐古拉山的澜沧江是湄公河的上游,这次我走过的老挝所有地方,总能见到这条中南半岛最长河流的靓丽雄姿,那天在前国务总理府参观,让我有机会倘佯在河边久久不用离去。长达4909公里的湄公河还部分流径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越南,据当地导游介绍,最强盛时期的澜沧王国,疆域面积是如今的3倍多,湄公河绝大部分归其所有,如今与缅甸共享234公里,与泰国界河更长达976公里,单独拥有成内陆河己不足700公里。</p> <p class="ql-block">  从万象回国的火车,我们没能坐上国际直达,有可能车票紧张,也有可能旅游公司想多赚差价。每站都停的老挝国内慢车也是坐无虚席,所有经停的中老铁路十个车站,更像是国内旅行,站台和设施都是"司空见惯"的模样。塞满"中国铁路"集装箱的货运轨道,更像是国内铁路的专用堆场。万象到万荣开始试运行的高速公路上,汽车不时能与火车并驾齐驱。从磨丁出关是具有老挝特点的大金顶建筑,而中国入关则是玻璃幕墙的现代国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