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人体解剖学(肌肉与骨骼)</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乃是人体美术艺术(雕刻与绘画)的重要基本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现代人体雕塑概念]</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人体,永远是最美的形态</b><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代人体雕塑是人物雕塑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的人物雕塑是把名人及有代表意义的人物以雕塑的手法表现出来,一方面有教育意义,一方面也是现代人物雕塑艺术的价值体现,而现代人体雕塑包含却远远超出传统人物雕塑的范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代的解释,现代就是将当代的理解创意放在人体雕塑上,雕塑家不在束缚于人体雕塑的写实程度,人体只是一个创作基础,雕塑家可以通过动势、形态等等形式,除了现代人体雕塑的外在艺术表现,还需要带给观者一个冲击心灵,内在的含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人体一直都是艺术家用来表达感情的载体,在医学当中,人体从思想上来说,是会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与及周围气氛的制约,并且会产生从想象得出来成果的生物实体(P.fargier)。这样的说法,实际是指包括思想的个人。对一般生物学或医学而言,是指生物的外科实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雕塑艺术当中,人体只是一个载体,艺术家通过人体的特征(骨骼、肌肉、皮肤、表情、动势等)进行深化,将感情注入到人体雕塑作品当中。人体雕塑作品有男有女,有大有小,有老有少,所以如何能够将他们与艺术完美融入到一起,需要艺术家高超的技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好的人体雕塑作品,不止让观者看到外在的人体雕塑,而是冲入内心灵魂的震撼,突破肉体本身的艺术效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捷克雕塑艺术家Mirek Brandejs(米雷克·布兰德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Mirek Brandejs 出生在布拉格,他在那里出生和长大。他从2012年开始在布拉格阿索沃纳布雷兹学院系统地学习雕塑,Mirek Brandejs 的作品风格是现代具象雕塑,最恰当的描述是 “现代比喻”。他的作品以青铜类人体雕塑作品居多,目前他有自己的工作室,也承接个人或者组织的定制,他喜欢用21世纪的媒体和饰面处理古典形式和细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布兰德斯在工作室和他的作品《飞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布兰德斯喜欢在媒体中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喜欢用各种颜色和材质来制作,这使得同一件作品,就有不同的观赏效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他的网站上展示的每件作品都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媒介和饰面单独制作,例如青铜躯干用黑色和白色树脂重铸,完全给人不一样的感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树脂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树脂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青铜制作而成的人物雕塑泛着美丽的金属光泽,被打磨过的身体曲线柔和又十分具有力量感,布兰德斯把人体脆弱和力量进行了很好的组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Mirek Brandejs雕塑作品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面是博仟北京雕塑公司精选的人体雕塑作品供大家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大提琴演奏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朱丽叶与罗密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芭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情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阅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饥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少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少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少年与海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少年与海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母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意大利雕塑家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沃尔特·莫洛德</b><b style="font-size: 20px;">(Walter Moroder)《清晰》 椴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次参展的八位意大利当代雕塑家阿隆·德梅茨(Aron Demetz)、布鲁诺·瓦尔波特(Bruno Walpoth)、格哈德·德梅茨(Gehard Demetz)、马西米利安诺·佩莱蒂(Massimiliano Pelletti)、沃尔特·莫洛德(Walter Moroder)、彼得·德梅茨(Peter Demetz)、赫尔曼·约瑟夫·伦加迪(Herman Josef Runggaldier)、威利·威基勒(Willy Verginer)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 此次浙江美术馆选择性引进、推介 八位意大利当代雕塑家 的35件作品,主要目的在于表达对中西方共同审美价值的珍视和推扬,同时也将自身作为一个揭示性的场所,开辟一条具有思辨精神和原创欲望的办展道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xx与天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意大利著名雕塑家</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内托·罗扎</b><b style="font-size: 20px;">,内托·罗扎是意大利最优秀的雕塑家之一,也是著名的雕塑家和画家,他在罗马和纽约两地生活, 他的作品得到了两个国家的荣誉,曾获得意大利艺术奖和米开朗基罗艺术奖,同时,他的作品被美国白宫所收藏,被授予“新奥尔良荣誉市民”和“纽约最佳人物”称号。1934年内托·罗扎出生的意大利,他的作品与他前辈的雕塑完全不同,不在于形体的精确,更注重情绪、情感的表达,我看到雕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像意大利雕塑家的作品,而很像东方雕塑家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内托·罗扎以 意大利文学家但丁的世界名著《神曲》为主题创作了具象化的视觉艺术作品,感情充沛,雕刻精美,这组雕塑是他的代表作</b><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但丁《神曲》主题雕塑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但丁《神曲》主题雕塑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但丁《神曲》主题雕塑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但丁《神曲》主题浮雕艺术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但丁《神曲》主题浮雕艺术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但丁《神曲》主题浮雕艺术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意大利雕塑家达米亚诺·陶里诺(Damiano Taurino)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意大利雕塑家达米亚诺·陶里诺出生于塞伦托美丽的土地圣多纳托·迪莱切市的加卢格纳诺,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希腊文明和梅萨皮察(公元前1000年),这片拥有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土地,能够向年轻的达米亚诺灌输模特的隐秘欲望,从一块粘土中提取可爱的图像和人物的能力。16岁时,他移民到瑞士,在苏黎世霍根定居,并花了一段时间致力于教育和培训。自1981年返回意大利以来,他一直在艾米利亚-罗马涅的切塞纳生活和工作。这里全职致力于他的热情,雕塑,尤其是粘土的建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舞动的人体雕塑,意大利雕塑家达米亚诺·陶里诺的作品赏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陶里诺用粘土塑造他的模型。在这里,他的缪斯女神通常是Terpsichore,“舞蹈的缪斯女神”,他一次又一次地以舞蹈为主题。他的作品中有许多舞者。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优雅舞蹈中的身体张力产生了可靠的节奏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的艺术作品没有遵循预先确立的指导方针,因为它具有强烈的独创性,不是以抽象的形式或客观的形式表达的,而是具体的,并以强烈的现实主义为标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陶里诺雕刻的人物中,观察者可以掌握动作、态度和姿势,这些动作、态度、姿势可以传达现代生活的活力、梦想、欢乐和希望,而人类的灵魂是这些活力、梦想和希望的载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死亡之吻](西班牙,巴塞罗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墓园里也有伟大的作品,“死亡之吻”:拥抱来生的宏伟雕塑。据说《死亡之吻》这座雕像灵感源自一位20世纪30年代死亡的年轻人,雕像的制作人至今仍然有争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雕塑既诡异又充满魅力——死亡天使被描绘成一具有翅膀的骷髅,年轻人看起来像是欢迎死亡作为他的伴侣,将腐朽与浪漫融为一体。它将恐惧和敬畏灌输给那些看到它的人,以及关于永恒的无限疑问。</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死亡之吻”坐落在巴塞罗那一座18世纪的墓地里,是一座用来纪念逝者令人难忘的雕塑。这件作品位于该市的波布莱内欧(Poblenou)公墓,它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其精细的雕工和雕塑家渲染纹理的能力,更主要是由于它那独特的拥抱死亡的温柔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大理石雕塑在加泰罗尼亚语中被称为 “El petó de la mort”,而在西班牙语中则是“El beso de la muerte”,它是现代死亡纪念艺术的典范。“死亡纪念”,意思就是“记住你会死去”,这在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它不会将死亡视为恐惧的事物,而是要拥抱灵魂和来世的永生。“死亡之吻”完全符合这个概念,在这里,死亡化身为一具有翼的骷髅,轻轻地抓住一个垂死的人,并在他的脸颊上留下了一个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感人的创意遵循了古典雕塑的悠久传统,尽管雕塑本身完成于20世纪,是在1930年为纺织厂厂主</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约瑟普·劳德特·索莱尔</b><b style="font-size: 20px;">(Josep laudet Soler)的坟墓创作的,上面刻着加泰罗尼亚著名诗人哈辛托·维达格尔(Jacinto Verdaguer)的一首诗:“他年轻的心就此息灭,他血管里的血液逐渐变冷,所有的力量都消失了,信仰落入死亡之怀已使他倍受赞誉,阿门。”虽然确切生日不详,但可以看出</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索莱尔是英年早逝,这也促使他的家人委托建造了这座雕像</b><b style="font-size: 20px;">。如果索莱尔坦然接受,平和地逝去,而不是畏惧死亡,这肯定会给他的家人带来莫大的安慰,而这种情感也正是这座雕塑近100年来持续吸引游客的众多原因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即使没有这层概念,“死亡之吻”也会因其极致的精雕细琢而备受赞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下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雕塑既诡异又充满魅力——死亡天使被描绘成一具有翅膀的骷髅,年轻人看起来像是欢迎死亡作为他的伴侣,将腐朽与浪漫融为一体。它将恐惧和敬畏灌输给那些看到它的人,以及关于永恒的无限疑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是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位不知名的雕塑家所创作的。1930年,Llaudet一家为哀悼儿子的去世,葬礼后不久,他的墓碑上就装饰着这块原始墓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件黑暗杰作的创造者仍不为人所知,这使得它更蒙上了一层浓郁的神秘诡谲色彩。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由</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乔美·巴尔巴(Jaume Barba)</b><b style="font-size: 20px;">创作完成的,因为底座上刻着她的名字,也有人认为这是</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琼·方特伯纳(Joan Fontbernat)</b><b style="font-size: 20px;">所作,如今无从考证,姑且不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和贝尔尼尼的大理石雕塑及乔瓦尼·斯特拉扎(Giovanni Strazza)的《披着面纱的圣母》一样,这尊雕像在纹理上的表现也堪称大师。坚硬的骨架和年轻人结实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骨骼瘦骨嶙峋的手指与人体柔软的肌肉嵌在一起,不禁让人联想到生命周期的循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链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据说,这座雕塑启发了英格玛·伯格曼于1957年2月16日在瑞典上映的电影《第七封印(Det Sjunde Inseglet)》,描绘的是十四世纪十字军东征后期,欧洲大陆瘟疫蔓延,民不聊生,理想主义的骑士布洛克与黑衣死神摆下的一盘生死棋局。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豆瓣8.4,很不错的水平。我没有更深的了解,大抵这雕塑也只是一个契机而已,感兴趣的可以自己了解一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真实](英国,伊尔弗勒科姆)被誉为</b><b>地球上最丑的12个雕塑作品 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雕像的作者是</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达米恩·赫斯特</b><b style="font-size: 20px;">,作为英国新一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上世纪90年代起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这座20米高的怀孕女子雕像,从左边看没什么特别的,是位正常怀孕的妇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座20米高的怀孕女子雕像,如果从右边的看,就能真实而清晰地看到孕妇身体的肌肉和胎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的 圣巴西尔米 大理石雕像](解剖学上的人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传说 使徒 圣巴塞洛缪 被剥皮殉教,他披在身上的不是斗篷,而是他自己的皮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的圣巴托洛梅奥雕像圣巴西尔米雕像,解剖学上的人体](意大利,米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在远处看这座雕像非常普通,近看会发现,这个裸体成年男子披在身上的不是斗篷,而是他自己的皮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为您点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巴黎拉德芳斯商务区的“为您点赞”,由法国艺术家</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César Baldaccini</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b><b style="font-size: 20px;">塞萨尔·巴尔达奇尼)创作。穿梭在高档写字楼中的白领们</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每天看着为自己加油的大拇指</b><b style="font-size: 20px;">,心情都变好了呢。不过说真的,这截又黑又干的拇指难道不属于木乃伊或者僵尸吗?不得不感叹,大师对于人际关系的刻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塞萨尔·巴尔达奇尼(法语:César Baldaccini,1921年1月1日-1998年12月6日),法国现代雕塑家。 他的青铜作品同时融合了两项现代雕塑的元素:承袭自传统的雕塑品质及组合技法,后者尤为塞撒的创作特色。其擅长青铜造型、压缩技法、发泡技法等,其中发泡技法的基本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他发现原来素材本身亦能创造造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中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一幅有争议的作品由,意大利当代最著名的艺术家</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毛里齐奥·卡泰兰</b><b style="font-size: 20px;">创作,正式的名字叫做L.O.V.E.,但是大家都称之为“中指”。雕塑呈巨手形,雕工细腻,采用的是米开朗基罗和贝尔尼尼都曾用过的卡拉拉地区所产的大理石。巨手的中指冲天高举,满怀不同于文艺复兴时代的轻蔑和不敬。(作品来自ART艺术共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旅行不要只顾大步朝前走,而忘记了头顶的风景。布拉格的大街小巷,时不时的将现代艺术展现在众人眼前。有的展现真的给人一种惊喜,而有的却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所谓现代艺术,可能是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已远远超出了我的欣赏水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当地一位著名的雕塑家David Cerny的作品,名叫“单手悬挂的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你一定知道是谁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请猜猜下面的图片里,那些都是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单手悬挂的弗洛伊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哇!吊着的这个人是自杀?怎么不喊也不动,这么镇定? 哦,原来这是座雕像。吊着的人是捷克雕塑家</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David Černý</b><b style="font-size: 20px;">创作的著名心理学家弗</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洛伊德</b><b style="font-size: 20px;">,挂在布拉格老城区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那请猜猜下面的二张图片,哪些都是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震撼人心的雕塑-</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马丁·拉加雷斯(martin Lagares)</b><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马丁·拉加雷斯(martin Lagares) 是来自西班牙的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充满了激情,传达着一种飞扬的情绪,也吸引着读者的眼球。透过作品,能感觉到马丁是个不拘泥于细节完美的创作者。从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泥巴被作者的手或刻刀,肆意拉抻堆砌涂抹出的形象。看似随意而为的作品,展示出来的效果,却更能传达出作者忘乎所以地审美尽兴。这份尽兴,推开了读者的心扉,令人观无止,神唯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玩泥巴的雕塑家马丁,仿佛只沉浸于自我创作的尽兴中。这使得他的作品,几乎都有着一气呵成的动感张力。这份如书法中狂草一样的一“挥”而就的效果,深深震撼到读者的内心。也使得我第一次见到他的作品时,有种目瞪口呆的痴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到街头巷尾的各类署名作者的雕塑,无一不在传达着一种对创作主题精雕细琢的传统表现。哪怕有巴尔扎克墓前雕塑的手被割舍,那人物脸庞轮廓的刻画依然有着写实的细腻雕痕。 但西班牙雕塑家 马丁 却打破了 对人物脸庞轮廓 细腻雕琢的“约定俗成”,将泥巴堆就的人物脸庞轮廓的“过程”展示出来,那种未完待续的张扬效果,有着震撼人心的魅力。以至于,我觉得“拍案叫绝”都不足以平衡,被他作品感染到的那份冲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人评价马丁的作品,有种接近暴力的姿态。的确,他的作品,有着令人能看“傻”的粗犷的动感。无论是刻画人物静止的神态,还是雕塑人物动感的神态,在作品的外观中,舍弃细雕展示粗犷;在粗犷的动态中,雕琢人物细腻的情感,比如图中的《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马丁,可以算天才的雕塑家了。他对人体结构的掌控几乎到了超越准确的地步。这好有一比,有点像雕塑中的写意,在似与不似之间,他超越了准确的不差分毫的写实,以粗线条的写意理念,用泥巴诉说那份激情四溢的审美愿景,这远比单纯的写实要摄人心魄得更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雕塑家往往是非常棒的写实画家,这为其表达雕塑作品的审美意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马丁对作品的主题和结果有着主观而明确的期许,在实现内心审美愿景中, 那些看似粗暴的动态,使得成品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深度。作者用泥巴粗糙地近乎粗暴地堆砌涂抹拉扯,使得泥巴在凸出与凹陷的节奏中,雕塑着人物肌肉如何在皮肤下移动与收缩,传递出强烈的动态张力,那份美感,震撼人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艺术作品的确是作者审美意识的物质呈现,这种呈现或是和谐的,或是不确定性的、或是比例严苛与错搭, 或是在规则与不规则之间拿捏出平衡……马丁·拉加雷斯(martin Lagares)的雕塑作品,展示着很明显的粗犷的细腻,写意的精准,有序的规则……,给人的感觉恰似“过程”即“结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马丁的雕塑作品,除了震撼心灵外,还有就是在提示人们,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的自我表达。祖师爷赏给马丁的这个艺术饭碗,令他以一种令人无法纠错的叛逆,诠释出雕塑创作的新形式。他的雕塑,好像在印证——个性的就是大众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法国雕塑家 |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Yves Pires</b><b style="font-size: 20px;"> —— 生动真实人体雕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法国雕塑家Yves Pires生动真实雕塑是三度空间的艺术形式,它探讨着真实存在的空间问题,而 Yves Pires 却能掌握材料特性,配合熟练的技巧并具体传达自己的创作理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动感人体雕塑 | 英国艺术家 Ian Edwards作品选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西班牙雕塑家、画家约瑟夫・马力亚・苏比拉克 Josep Maria Subirachs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约瑟夫・马力亚・苏比拉克(1927年3月11日 – 2014年4月7日),西班牙雕塑家和画家。20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前卫雕塑的开拓先锋,也是继毕加索、达利、高迪和米罗之后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巴塞罗那的圣家大教堂的长方形会堂。苏比拉克生于1927年3月11日,2014年4月7日因病去世,享年87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的绘画艺术也很有成就,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介绍他的部分雕塑作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被认为是欧洲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雕塑家,也是继毕加索、达利、高迪和米罗之后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给我们留下的只有1000多件艺术品,比起毕加索约6万件作品,达利3万件来说,实在“少”得可怜,可他却让自己与“世界遗产”融为一体。他弘扬了自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文化意识,用自己独有的风格完成了高迪巴塞罗那“圣家族大教堂”的群雕,为众多的奥运会举办地创作了标志性纪念物,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大师的作品,无论是人还是物,都只是简单的几根直线条和圆线条。在达利画室里长大的 Christian Branducci 先生 (苏比拉克艺术品鉴定专家,摩纳哥艺术基金会创建人) 是这样描述苏比拉克先生的:“他的每幅作品都有深刻的哲学含义,那就是一个事物两个对立面的和谐统一:黑与白,阴与阳,圆与方,天与地,生命与死亡,历史与今天,古典与当代……充满了人类的智慧与哲理。而这一切,他都只以极为简单的线条完成。其中却能让你体味无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人物》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大师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雕塑作品采用凹和凸、阴和阳、方与圆、古与今、繁与简等对比手法,体现“对立统一”及“对比和谐”的哲学内涵。此件作品“人物”即采用“凹中凸显”的表现形式,将一张女性人物侧面以凹面轮廓呈现,但经过光学效应,显示出凸面效果。左侧一只圆雕的手沿着头部的曲线空间弯曲延展,突出了作品的韵律感和“人物”间的亲密感。在这幅作品中,凹和凸形成对比和谐的温馨画面,同时也给人以精致、典雅的整体感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克劳迪娅》 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23岁时就创办了“克劳迪娅”,克劳迪娅是托马斯·曼名著“神奇的山峰”中的人物。这个雕塑已经显示出雕塑家的熟练技巧和天赋,并展露出他自己的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坐着的女人》 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苏比拉克尚未完全转向“表现主义”风格时,他创作了一系列依然含有“地中海风格”的雕塑,此件铜雕就是范例。雕像面部以及整个身姿表现出宁静和安逸,神态怡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伊卡洛斯》 青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尊雕塑突显了现实主义元素的剥离。这是尊跌落下来的蜡翼人伊卡洛斯雕像,仍保持显著的活力。雕塑家给这个作品以自由形态,使其或朝一个方向或朝两个方向伸展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模特—偶像》 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模特—偶像被归为抽象雕塑。这是尊女性躯干,未塑造下肢。艺术家采用几何形状,使雕塑更贴近于形式的表现,而非情感的表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欧罗巴》 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塑造这个扭动,痛苦的身躯,抛弃了地中海风格的悠闲宁静,华丽柔和的曲线。取而代之的是以动态平面所塑造的呈现出紧张状态的“欧罗巴”身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瑟琳》 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作品“瑟琳”是苏比拉克大师在其28岁那年、客居比利时期间创作的雕像。艺术家将几乎是几何形态的雕塑形象呈现给我们,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表现主义美学观。“表现主义”介于具象和抽象艺术之间,是发源于欧洲中部的一种运动,采用变形、夸张的人物造型,来增加其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此件作品是苏比拉克在二十世纪50年代其“表现主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力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摩西》 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件坐姿“摩西”雕像就是表现正在书写、制作戒律的时刻,它是艺术家表现主义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作品在纵轴结构上组合了非对称的构图。结构布局的精巧预示着艺术家对其未来作品外观的处理方式。手指的特定标记不是偶然的,它们被特意刻成辐射状,雕刻成非常独特的式样。雕塑表面的纹理是艺术家在后期对作品表面进行的特别处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命运女神》 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组雕塑的三个人像分别象征诞生、生命与死亡。命运女神的第一位是左侧的诞生女神,她膝上放着线轴,一条细线从线轴抻出,穿过生命女神的双手,至右侧的死亡女神处拽断。最后那个象征死亡女神的雕像采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虚空造型,表现出这个雕像所代表的特定含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夏娃》 绘画、木板和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在七十年代就产生了消除各种美术形式之间差异的想法,</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他尝试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混搭</b><b style="font-size: 20px;">,</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将绘画融入雕塑</b><b style="font-size: 20px;">。这件表现圣经故事中亚当和夏娃的作品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件作品中,女性下身的苹果象征着夏娃经不起诱惑,偷吃了禁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伽拉忒亚》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伽拉忒亚”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美丽无比的西西里海中的仙女。据希腊神话说,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国王,曾钟情于阿芙罗蒂德女神的一座雕像。这一传说后被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加以改编与发挥,创作了一个更脍炙人口的故事: 雕刻家皮格马利翁创造了一尊表现他心中理想女性的象牙雕像。他把这尊女像比誉为神话里的海中仙女伽拉忒亚,并渐渐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情。维纳斯女神被这位雕刻家的真诚的爱所感动,赐给这尊雕像以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创作的这尊“伽拉忒亚”雕像,形象化地解读了艺术创作过程。这个题材不仅唤起我们对希腊神话的记忆,而且还表现了雕塑的创作过程,以及逐步简化为图解元素的流程。这件作品除了以雕塑形式直观表现点、线、面和体量外,还象征艺术的发展从具象渐进到抽象,人类社会从古代过渡到现代,时空变迁从宇宙演化为生命。表现手法令人称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达芙妮》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该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情节来自奥维德的“变形记”中的故事,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爱神丘比特为了向阿波罗复仇,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漩涡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姑娘对阿波罗冷若冰霜。当达芙妮回身看到阿波罗在追她时,急忙向父亲呼救。河神听到了女儿的声音,在阿波罗即将追上她时,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将达芙妮神话故事以其雕塑语汇加以表现,当阿波罗热烈地追求她时,美少女变成了月桂树。触及达芙妮酮体的阿波罗的手暗示了阿波罗坠入爱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丽莎·乔宫多》青铜油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丽莎·乔宫多” 就是达芬奇的著名油画《蒙娜丽莎》肖像画的主角名字。这尊雕塑油画的创意也正是源于达芬奇的这幅著名油画。苏比拉克按其自身的解读,以一种混合技巧,将雕塑和绘画融为一体。青铜的画框、铜质的盖布和在青铜表面绘制的《蒙娜丽莎》的双手构成此作品的精髓。盖布下露出的一双手,更显《蒙娜丽莎》的神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塔蒙娜丽莎》青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经常以达芬奇及其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他的数件不同作品都重新诠释了蒙娜丽莎的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大师达芬奇》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1988 年创作的“大师达芬奇” 是艺术家“新具象风格”的一件代表作,不同的物体放在一个基座上,桌上盖了青铜质地的织物,而织物犹如古希腊的皱褶衣裙,代表着古代;简约线条的基座代表的是现代。桌上有几件静物:一尊凹面头像,暗指达芬奇,以超写实手法塑造;一件方中有圆的几何体,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空间;一只圆规,象征科学技术;还有一只人类的右手。这件作品既表达了从古至今的历史性,也表达了宇宙星球的空间性,更反映了人类的创意和智慧,以及借助科学技术创造了历史的思想内涵。有位艺术史学家曾说,在艺术史上评论一件艺术作品的优劣与否,主要看这件作品能否表现时间性、空间性和思想性这三要素。一般作品只能表现一种或两种要素,而这件作品却表现了三性。是件难得的艺术佳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莱昂纳多﹒达芬奇》 青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件作品将“达芬奇”的头像塑造成由两部分组成的凹面肖像:上部分是大师的额头,下部分是大师的面部和胡须。大师的额头形状犹如一个圆屋顶,这个元素在雕塑家的几件作品中反复出现,是古典精神的象征。“达芬奇”的头像虽是内凹式的反射影像,但通过光学效应,形成外凸式效果。不仅如此,随着观者的左右移动,雕像的脸始终朝向观者。这件作品充分体现了苏比拉克“方与圆”、“凹与凸”的对比反差的艺术创作特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沟通交流》青铜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认为:艺术作品是沟通的媒介。而沟通的愉悦和戏剧效果,一直是苏比拉克作品的重大主题。这件作品的左侧是以凹面呈现的女性半身躯,右侧是以凸面呈现的男性半身躯,通过两者交界处的镜面反射,形成了一完整的女性身躯。从中可悟出两性沟通的真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安东尼·高迪》青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安东尼·高迪,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班牙著名建筑设计师</b><b style="font-size: 20px;">。设计过很多名扬世界的建筑作品,尤其是位于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古埃尔公园、圣家族大教堂等。高迪一生的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7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苏比拉克非常崇拜这位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大师,为向高迪表达敬意,他创作了很多高迪的雕像,这是其中一尊高迪的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圣乔治》青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圣乔治”是苏比拉克的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苏比拉克为“圣家族大教堂”创作的最后一尊雕像就是4米高的“圣乔治”雕像,安放在“圣家族大教堂”的大殿内南侧、大殿正门圣坛屏的中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6 年,苏比拉克还据此创作了约1.3 米高的“圣乔治”小型青铜雕像,这件作品将“圣乔治”的面庞和躯干以凹面塑造,而他的盾牌以凸面显现。这是大师唯一一件与大教堂的雕塑一样、可供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犹大的背叛》石膏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犹大的背叛”故事背景发生在橄榄山上。苏比拉克将这组雕像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描绘的是准备逮捕耶稣的士兵。由于场景发生在夜晚,这组雕像故意留下未完成的痕迹,其轮廓线不是很清晰。彼得正躺在地上像块石头,他惊醒过来并抽出他的刀。在他旁边是颗被砍断的橄榄树,树桩犹如耳朵的形状,象征主教仆人被耶稣门徒砍掉一只耳朵。这组雕像的右侧部分,我们看到犹大正给耶稣一个最后之吻,出卖耶稣的犹大给抓捕的官兵一个暗号:他亲吻谁,谁就是耶稣,官兵可以将他拿下。并且,在犹大的身后,刻一爬行蛇,寓意邪恶的蛇正在播下可恶的种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耶稣身后的墙上,我们还可看到由16 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幻方,这些方格内的数字有310 种组合,相加均为33。33 是耶稣死亡的年龄,也是耶稣复活的年龄!这个密码幻方是苏比拉克琢磨出来的,被命名为 “苏比拉克幻方”,这个密码幻方成为大教堂这侧外立面最受欢迎的图案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耶稣的安葬》石膏模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耶稣受难外立面的最后一个场景的群雕,表现耶稣去世后,他的一位门徒约瑟获准将耶稣的身体领取,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与另一圣徒尼哥德摩一起抬着,安放在一个新坟墓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这组雕像共有四个人物:耶稣、他的母亲、亚利马太人约瑟以及尼哥德摩</b><b style="font-size: 20px;">。已从十字架上放下来、被包裹着的耶稣身体,由他的两位朋友约瑟以及尼哥德摩放置在墓穴里。在墓穴的入口处,圣母玛丽亚跪在那,悲痛欲绝地看着这一切。耶稣脚下的墙裂开了大缝,象征上帝的儿子死亡时所发生的地震。在跪着的圣母玛丽亚的头上方,苏比拉克雕了一颗蛋,这颗蛋取代了传统的给圣像加冕的光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透露个小秘密,这幕场景中扶着耶稣脚的那个雕像看起来很像我们这位雕塑家苏比拉克!这个雕像的人物叫尼哥德摩,苏比拉克将自己的肖像借给雕像尼哥德摩,犹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诸多大师将其本人的肖像借给作品中的人物一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荆棘冠冕大门》版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受难立面”南门主题大门上半部表现的是被戴上荆棘冠冕的耶稣被戏弄,殴打。大门中间部分,左侧表现的是耶稣站在律王面前,右侧表现的是耶稣站在罗马总督面前。这两扇大门都是大教堂的门,站在门口的是苏比拉克本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巴塞罗那街头的雕塑,读懂加泰罗尼亚文化的另一种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西班牙两座最有名的城市里,巴塞罗那比马德里美丽得多,也有趣得多。也许是因为这座城市里的苦难和精神纠结更多、所以沉淀也更多?在一个游客的眼里,这座城市街上的每一个转角,都会看到有趣的灵魂留下的有趣形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随手拍到很多有趣的雕塑,它们是很小的“景点”,但每一个都很漂亮,都极有个性,很耐看(这里仅选择几幅人体用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水龙头上的调皮小孩]巴塞罗那街头的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教堂前的少女]巴塞罗那街头的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德国雕塑家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Georg Kolbe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多数世人对大画家比较重视,很少有人对雕塑家有过比较系列的关注,也许大家对米开朗基罗比较熟悉,至多再加一个法国的罗丹。在德国实在有太多伟大的雕塑作品。在德国汉诺威有一个人工湖,它的美丽和实用,以及它的历史都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当你在它的身边绕湖散步时,会发现许多美丽的雕像,那是希特勒时期的作品,所以人的身段都带了一种特色,特别匀称有力,健康,散发着生命的热烈芳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雕塑的作者叫</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Georg Kolbe</b><b style="font-size: 20px;">,在柏林有他的一家私人博物馆,是他的女儿为他建的,为了欣赏他的作品得去了一次柏林,他有一件著名的作品叫《旋转》,是一个裸体女人在梦游,真是美轮美奂,无法言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一个艺术家,当你看到这么美丽的人体,一定是要把他们塑造出来的以作永久的保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旋转]作者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Georg Kolbe</b><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个在梦游的裸女,真是美轮美奂,无法言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德国雕塑家</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Willy Meller</b><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 Eifel 山区的Vogelsang, 从前那里是希特勒训练精英军官的军事学院,跑到那里看很震撼,无论是那一排排的石头房子,还是开会的露台,都体现了一种力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里还有一尊雕塑,雕刻的是一个男裸体巨人,体格健壮,是希特勒欣赏的雅利安人种。那幅雕像叫《举火炬的人》,是为1935年在柏林举办奥林匹克创作的,一幅放在军事学院,一幅在柏林。2014年时在科隆有一个Willy Meller的个人作品展览,这是战后唯一的一次。该作品被严重风化了,没人敢去修复,日复一日地衰败,让人觉得是件很幼稚的作品。其实那是德国人不敢碰的一个烂疮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组铜像在杜塞的老城,看看老照片,是不是很震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这个雕像创作于1962年,在Oberhausen 的宫殿里,W。M。于1972年死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看他本人,是不是很典型的纳粹脸?他的作品至今还被极-右-分子捧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德国雕塑家</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Ernst Rietschel</b><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约在200年前,德国 另一个早期的雕塑家名叫 Ernst Rietschel,在德累斯顿的Brühl露台上有他的纪念碑,是他的学生为他做的,魏玛剧场前的席勒和歌德的雕像,是他本人做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跪着]作者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Wilhelm Lehmbruc。</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科隆Brühl 他的博物馆门前还有一个受人喜欢的雕塑家,是在杜伊斯堡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发现的, 那个人叫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Wilhelm Lehmbruck</b><b style="font-size: 20px;">,在Wuppertal 的博物馆里也有他的作品,他雕塑 的女孩形象,把那个石头好像都变成了肉,有生命似的,那些肉下的血管流动着血,脉搏在跳动,嘴巴鼻子在呼吸,用石头做雕像,做到这个程度,也是醉了。</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表现战争和死亡的《跪着》</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b><b style="font-size: 20px;">他的命运很不济,上过战场,得过精神病,英年早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雕塑家巴拉克</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Ernst Heinrich Barlach</b><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巴拉克 Ernst Heinrich Barlach 是二战前后的雕塑家,在他的工作室参观了他的作品,虽然很感动,但是他的作品偏向抽象简略,我还是比较喜欢古典的作品。 他最著名的雕塑是《悬浮的天使》,是按画家柯勒惠支的脸做模特的,后者的作品鲁迅介绍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德国雕塑家</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Adolf Bruett. </b><b style="font-size: 20px;">],雕塑家Adolf Bruett的故乡在Husum。</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当地著名的博物馆里放着许多他的作品,那么完美,那么地吸引人,令人舍不得离开。有他的专人画册和传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看这个人的脸,你会很害怕,你会觉得,他不是一个寻常的人。看着他的眼睛,是不是很高深莫测?但他是一位天才,得到过金奖的人。了不起。闻名世界的包豪斯学院,它的前身就是这个艺术家和另一位朋友一起创建的。1903年在柏林举办的大艺术展上,他的作品得到了一枚金奖(即第一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女人雕像矗立在Husum的广场上,百看不厌,那女人的身体多么匀称,健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Husum是雕塑家Adolf Bruett.的故乡,所以他特意为家乡做了这件作品,挑选的模特也是这里的居民,我看到过一本小册子,这个女人长得很高,年轻的时候非常美丽,艺术家的眼光不会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持剑的男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作品表现的是一个渔民救起一个溺水的少女。请看看那老渔民脸上深深沉痛的表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这些作品,有多么深的艺术魅力,让人久久不愿离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乌克兰著名雕塑家尼古拉·兹诺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尼古拉·兹诺巴先生,著名的乌克兰雕塑家,乌克兰古典雕塑学院派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以纪念性雕塑及古典雕塑的面目呈现。他的作品坐落于乌克兰以及欧洲的其他国家,对乌克兰的文化艺术的推广和宣传有着显著的创造性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的创作得到了乌克兰数任总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英国以及其他的王室成员的支持和关注。为了纪念乌克兰独立20周年,他曾经展出了“地球之泪”等30多件雕塑作品,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阿基姆出席了展览开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乌克兰他代表的作品有母亲、和平、普罗米修斯、宇宙·母神等等,最具代表性的的是坐落于基辅市中心独立广场上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门前的哥萨克人物雕塑。在欧洲,如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塔拉斯舍甫琴科雕塑,在法国桑利斯女王安妮雕塑,以及在苏格兰“约翰缪尔”的英国王室雕塑。他的雕塑创作尤以他为各国首脑和大使创作的肖像雕塑引人瞩目。在以下代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部分近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乌克兰驻华大使馆、李可染画院、国韵文华书画院、塔拉斯舍甫琴科北京美术馆、基辅尼古拉·兹诺巴雕塑工作室共同发起的【中国欧洲艺术对话——雕塑家尼古拉中国创作展】已经正式启动。自2017年3月8日起尼古拉工作室创作团队将在中国停留40天,将为中国著名人士创作肖像雕塑。并将于4月8日在北京李可染画院举办此次中国行的创作展览,将展出创作过程中的视频、照片,以及最终的雕塑作品。所有雕塑作品及资料同时并将于今年8月集结出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列宁坐像》</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乌里扬诺夫·Б</b><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为庆祝中俄签订睦邻友好条约20周年和纪念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战争(“卫国战争”)80周年,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苏俄造型艺术馆和同济大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走近‘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和地区——2021年9月9日俄罗斯绘画和雕塑艺术同济大学特展”,此次展览是今年在同济大学举行的一次重要国际性文化艺术交流活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展览共展出100多件绘画和雕塑艺术作品。展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大多出自苏联时期和俄罗斯的绘画与雕塑界极具影响与卓越成就的艺术家、教育家,如梅利尼科夫、别尔纳茨基·Г·B、克雷梅尔·А·M、奥博兹年柯·Д·Г、巴普柯夫·С·Ф、别利亚耶夫·Д·В、扎康涅克·В·Ф、莫依谢延科·E·E等数十位名家,尤其难得的是,享誉世界的列宾美院从1953年到2010年担任院长的奥列什尼柯夫·В·М (1904—1987)、乌加洛夫•Б•С (1922—1991)、法明·П·Т (1919—1996)、叶律梅耶夫·О·А(1922—2016)和恰尔金·A·С (1937—2017)5位大家的作品也出现在此次展览里。这批艺术家吸收了俄罗斯传统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了历代俄罗斯艺术的扎实写实功底,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既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作品的时代感。此次展出的作品,无论是风景画、人物肖像画,还是立体雕塑,都充分表现了苏联和俄罗斯学院派艺术家严谨的构思、娴熟的技法、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风格,不少作品充满强烈的人文精神、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和英雄主义的艺术感染力。多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都曾在圣彼得堡、巴黎、洛杉矶、东京、北京等世界各地进行过展出。</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博物馆成立五年多来,已经为观众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重要国家和地区及国外的优秀艺术举办过7个比较有影响的国际展览。此次“走近‘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和地区——2021俄罗斯绘画和雕塑艺术同济大学特展”旨在提高学生观众的艺术审美水平,拓宽学生观众的国际化艺术视野,让大家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从苏联和俄罗斯艺术家们对国家、对现实生活的真挚情感中得到有益启示。展览将持续至10月28日。(李晓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苏维埃劳动英雄,地质勘探学家·卢萨柯夫·В像》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库巴索夫·С· A</b><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库巴索夫·С· A。</b><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b><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