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荣堂村是一个普通的琼北村落,因为一处叫“七十二洞”的洞穴,这里常有探险者到访。</p> <p class="ql-block">从荣堂村前向西南几十米远,在茂密的植物掩映中,就有一条小路通向熔岩隧洞。因为这里还未进行开发,没有村民指路很难找到。</p> <p class="ql-block">洞穴的位置很隐蔽,借助导航“按图索骥”来到了“七十二洞”入口处,只见洞口有一块石碑,上刻有“七十二洞熔岩隧洞保护区”字样。</p> <p class="ql-block">站在洞口往里看,洞内漆黑一片,而步入其中一小段,又可见沟壑万千、怪石嶙峋。据了解,相较于海南的喀斯特地貌溶岩洞,火山熔岩隧道(洞)纵深长,但高差较小,隧道中落差大的地方通常被称为“洞”。“七十二洞”其实是指这里有众多的熔岩隧道(洞),而并非一个具体的数目。</p> <p class="ql-block">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部,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休眠火山群之一。这里分布着40余座火山,火山群大致沿西北至东南向断裂带分布,为典型的火山-玄武岩地貌。这是一片火山熔岩亲吻过的大地,岩浆运动造就了一个奇妙的“地下王国”。该火山群周边分布的熔岩隧道(洞)群规模大、数量多,“七十二洞”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熔岩隧道(洞)的形成机制复杂,受地形、岩浆黏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其形成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溢出流动过程中,表层散热冷却快先固结为玄武岩壳,中下部散热较慢,继续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当内部熔岩冲出前缘限制,出现流空,便会形成熔岩隧道(洞)。</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洞”到底有多少个洞?没有人知道,很多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只知道大洞连小洞,洞内有支洞,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在洞内行走,大有别具洞天之感。</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洞是海口火山隧道群中最长的熔岩隧道。洞内有纵向的边槽、岩阶、绳状流纹等熔岩流动留下的痕迹,分布有气洞。</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洞”由多条熔岩隧道交汇而成,因隧道多处塌陷而被分割成数十段而得名。据了解,“七十二洞”熔岩隧道全长780余米,主洞高3米到4米,宽度约20米,内部景观十分丰富,有纵横交错的熔岩隧道系统,还有由一长条熔岩隧道整段陷落而形成的“塌陷谷”。</p> <p class="ql-block">隧道不只有单一洞道,而是有多个分支,呈“一洞连一洞,大洞连小洞”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洞顶局部塌陷形成的“天窗”,以及由洞顶岩块崩落在洞底堆积构成的“岩堆”。</p> <p class="ql-block">阳光沿着“天窗”射入漆黑的洞穴内,洞内豁然开朗,犹如舞台上的追光,非常漂亮,感叹大自然造物。</p> <p class="ql-block">令人称奇的是,“七十二洞”内生长着不少植物,洞顶坍塌下来的岩石碎块混合了大量土壤。坍塌堆积物上大都长着花草树木,其中以生命力顽强的榕树最为常见。榕树在坍塌堆积物上长大后,穿过洞顶的“天窗”以获取更多阳光,其气根垂于“天窗”两侧,远观宛如“蛛丝垂帘”。</p> <p class="ql-block">两个“天窗”之间残留部分构成的“天生桥”,</p> <p class="ql-block">目前,这些火山熔岩隧道(洞)还没有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但仍有许多人慕名前去参观。洞中景观虽美,却也暗藏危险。在荣堂村村口,一块警示牌写着:“七十二洞”熔岩隧道,存在落石、滑坡、塌陷等危险情况。洞内经常落石,且形态结构复杂,容易迷路,深入其中探访需慎之又慎。</p> <p class="ql-block">隧道之上,地势平坦,植被茂盛,旁边的古老村落——荣堂村,诉说着人与火山和谐相处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只走了三个洞,没敢更深入其中,出来的时候不知不觉没找到进来的路,因为出口很多,走出去时才发现差不多走出村口二、三里以外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