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诗会教学讲义—律诗教学讲义(第十四讲)

文平

<p class="ql-block">主讲老师/陌上花开</p><p class="ql-block">讲义原文/文平</p> <p class="ql-block">律诗第14讲</p><p class="ql-block">—连贯性和独立性</p><p class="ql-block">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关于创作律诗作品的步骤:</p><p class="ql-block">第一步:确定格式</p><p class="ql-block">第二步:确定韵部和韵字</p><p class="ql-block">第三步:选择合理物象</p><p class="ql-block">第四步:安排景+情</p><p class="ql-block">第五步:安排起承转合</p><p class="ql-block">第六步:注意偶句</p><p class="ql-block">第七步:避免重字,避免题字和韵字入诗</p><p class="ql-block">第八步:对照讲义</p><p class="ql-block">第九步:群里讨论交流</p><p class="ql-block">第十步:正确对待点评</p><p class="ql-block">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起承转合的相关内容。七律和五律都是按起承转合这四个步骤来做的。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无论从字型还是字意上讲,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作用和功能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律诗中具体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都是有明确的规定,起承转合在律诗中的关系也是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最后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正因为起承转合这四个部分的独特性,才使律诗有了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独到的美。因此我们在创作律诗的过程中,不可以把起句写成承句;同样的道理,该写转句的时候,也不可以把转句写成别的三个句子。有的朋友,写出来的作品,虽然句子不错,甚至可以说是很美,但没有起承转合。也就是说,起承转合四个步骤的句子,可以任意调换位置,调换后,排除平仄不说,其他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的影响。这种情况,就是完全没有起承转合。</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理发的经历,一个理发师,水平越高,理出来的头发,层次感就越强。相反呢,水平差的理发师理出来的发型,就没有层次感,显得什么都不是,写律诗也一样,起承转合是需要有层次的,这点,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我们说的是起承转合有层次感,不是说起承转合哪个步骤重要,哪个步骤不重要,恰恰相反,我们要说的是:起承转合四个步骤,每个都有自己功能,每个都很重要,忽略任何一个步骤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打个比方,我们人的一生,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是人,都要生活,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在每一个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不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都会受到世人的谴责,严重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些人生的阶段,不能说哪个重要,也不能说哪个不重要,其实哪个年龄阶段都是一样重要的,重要到离开哪一个都不行。起承转合也是这个道理,四个步骤全部都重要。其重要性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不能只是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步骤,这样会使作品失去平衡性,显得一头重、一头轻。甚至因为某一句的突出,而使读者忽略了作品的整体性。这就如同,一件漂亮的上衣,需要一条漂亮的裤子搭配;一套高档的房子需要高档的装修搭配;衣服再漂亮,没有好的裤子相衬也不行,身上是一条很时髦的连衣裙,脚上是双破了的皮鞋,这样的人走在大街上,只会让人觉得怪异,不会有人觉得好看;同样的,房子再大,再高档,如果没有好的装修,住起来还是不会很舒服,起承转合也是如此,需要强调整体的和谐、整体的美观,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四平八稳,才有生命力。</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开始讲今天的新内容:律诗起承转合的连贯性和独立性。</p> <p class="ql-block">1、连贯性</p><p class="ql-block">连贯性,就是大家常说的衔接性,也就是在律诗作品中,起承转合之间以及各步骤前后两个分句之间,要做到内容和意思的自然过度,使作品一气呵成,让读者没有突兀的感觉。我们仍然拿上一讲的例诗来看:</p><p class="ql-block">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p><p class="ql-block">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p><p class="ql-block">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p><p class="ql-block">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我们还是看大家已经很熟悉的李颀的这首作品。</p><p class="ql-block">(1)起承之间的连贯性</p><p class="ql-block">起句的“游子”“离歌”“微霜”,非常清楚,起句写的就是时间(秋天)和地点(河边),承句呢?承句的前两个字是“鸿雁”二字,大家想想,在这个世界上,在秋天来临的时候什么一定要渡河呢?大雁是不是为数不多的几种东西中的一种呢?所以,我们在这里清楚地看到了“鸿雁”和“初渡河”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非常清晰的,连贯的,任何一位读者,都没有必要费尽心思去思考,然后,在“鸿雁”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开来。所以我们说,这首诗的起句和承句的连贯性做的非常巧妙。</p><p class="ql-block">(2)承转之间的连贯性</p><p class="ql-block">我们接着看承句和转合。承句,最后是什么呢?是“客中过”。我们注意一下这个“客”,这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表示出门在外,一时半会儿是回不了家的,因为古时候交通不发达,大家想想,要出远门了,那意味着什么呢?当然要过“关城”。结论:这首诗转句和承句的连贯也是非常漂亮的。</p><p class="ql-block">(3)转合之间的连贯性</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接着看转与合之间的连贯性。根据刚才讲的,尾首的连接,这里,我们可以同样清楚地看到,前分句的尾“向晚多”,其突出的,是一个“晚”字,与人有关,晚了,当然就是越来越看不清楚了,当然,前面讲义中我们也讲到了,这里的向晚,除了它的本义以外,还有比,比喻岁月的流逝,这里合句的前二字“莫见”,跟前面“向晚多”的连贯性依然是完美的。&nbsp;</p><p class="ql-block">(4)合起之间的连贯性</p><p class="ql-block">合句和起句之间的连贯性,叫做“扣回起句”,简称“扣回”。我们具体看作品,整首作品的起句是“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最后一个分句是“空令岁月易蹉跎。”这里的“岁月”跟起句的“朝”和“夜”是不是扣的很紧呢?所以我们说这首诗合句和起句之间的连贯性也就是回扣是非常简单,非常清晰的扣回到起。</p><p class="ql-block">除了刚才所讲的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之间的衔接,还有四个分句内也各有一个衔接,实际来看例诗。</p><p class="ql-block">(1)起句内部的衔接</p><p class="ql-block">起句“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根据前面所讲的尾首连接,我们来看这里的“唱离歌,昨夜”,这里的连贯性,非常清晰,所以起句分句内的衔接非常清晰,非常自然,没有任何痕迹。</p><p class="ql-block">(2)承句内部的衔接</p><p class="ql-block">承句“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偶句,这里的云山应该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前分句“愁里听”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云山,那么高,不容易过啊,所以,这里的首尾相接仍然是非常自然的。</p><p class="ql-block">(3)转句内部的衔接</p><p class="ql-block">转句“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我们知道,古人重视的是中秋节,漂流在外的人,无论克服多少困难,大家都要尽量赶回来在中秋节这天跟家里人团聚的,跟现在的春节一样。在这个时候,当然“御苑砧声”就多了,脏的衣服要洗干净,为的是这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转句内部的衔接也非常成功。</p><p class="ql-block">(4)合句内部的衔接</p><p class="ql-block">合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根据前面说的首尾相接,我们看到:行乐处-空令,人生如果只注重行乐,最后当然就是一事无成,虚度光阴。同前面说的几个衔接一样,合句内部的衔接很清楚,很完美。</p><p class="ql-block">至此,整首作品,非常连贯,一气呵成,八个衔接,包括起承转合四个步骤之间的衔接,和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内部的衔接,没有任何断裂之处。我们知道,连贯,当然比断裂美。一条漂亮的丝巾,剪得七零八碎的,不连贯,当然就不好看;一条马路,断断续续的,车开在上面,也不舒服;我们说话的时候,断断续续的不连贯,别人也很难理解;我们做一件事情,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不会成功。因此,连贯是必需的,诗理如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更是如此。</p><p class="ql-block">不管是起承转合各步骤之间还是起承转合的内部,这种衔接都是非常紧密的,这种衔接绝大多数就是在前三后二中完成,前三后二就是指前一个分句的尾三个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前两个字,当然,这里所说的前三后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有前二后三,或者前二后四后五等,这是其一;其二,不管是前几后几,都不能离开主题,就是说整首诗的衔接都是以主题为中心,离开中心,离开要表达的主题谈衔接,谈连贯,那是毫无意义的,这点大家不要太过死板,切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独立性</p><p class="ql-block">所谓独立性,就是指律诗的八个分句都是相对独立的整体,在一个分句里提到过的物象,不能在别的分句中再次提到,否则就是拖泥带水。这就好比一个国家分为不同的行政区划一样,每个省、自治区都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都有自己的自主权,该在湖南省处理的问题,不能拿到浙江省去处理,或者说,在北京处理好的问题,就不能也没有必要再一次拿到上海去处理,这样的话,就会浪费很多人力和物力。而且,权利界限不明显,很容易造成混乱,破坏和谐。律诗呢?一首七律才56个字,五律只有40个字,因为字少,要表达的内容却不能少,所以,要惜墨如金,要字字珠玑。</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以唐诗为例,具体来讲讲什么是律诗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独立性,就是区别于其他几个部分的排它性,唯一性。</p><p class="ql-block">1、起句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p><p class="ql-block">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p><p class="ql-block">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p><p class="ql-block">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p><p class="ql-block">例1</p><p class="ql-block">“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起句中,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物就是游子,游子,是在外漂流,居无定所的一类人的代称,游子想归家,这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共识,特别是在团圆的季节,唐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就是这个,微霜呢?当然是秋天。很显然游子和微霜,起句就是交代了时间。我们看到,整个起句的两个分句,所有的物象都有别于其他承转合各句中的物象,这,就是起句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2、承句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从这个承句中,我们看到,作者已经完全、彻底、干净的离开了起句的物,走向了更为开阔、广阔的视野。无论是“鸿雁”,或是“云山”,就其义而言,已经与起句的景物,完全不是一码事,区别非常明显,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把读者,带向更为远大的空间。这个独立性,谁都能够一眼看到,与起句的区别,很清楚,犹如楚河汉界。</p><p class="ql-block">3、转句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就转句而言,没有疑问,一个“转”字,就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这个句子的要求。转,自然就是不可以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寒”和“晚”,指的都是心灵的触动,是天然的,是与生俱来的。这里完全可以看到,转句已经入情了,跟前面起句和承句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转句的独立性。值得一提的是:转句应该是:关城(的)树色催寒近,御苑(的)砧声向晚多。所以,在这个地方,关城和御苑,如果用词性来说的话,他们都是充当的形容词,是非名词,所以不能算是转句中的物。</p><p class="ql-block">4、合句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跟转句相似,这里“莫见长安行乐处”应该是“莫见长安(的)行乐处”,这里的“行乐处”,和后分句的“空令岁月易蹉跎”,跟前面所有内容都没有任何的重合,这就是合句的独立性。</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这首诗的独立性跟连贯性一样,都很完美,天衣无缝。上面所举的例诗,每一首都是这样,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可以自己群里进行讨论和交流。</p><p class="ql-block">今天讲的连贯性和独立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就好象体育比赛中的混合泳,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参赛者必须用一种姿式游完全程的l/4距离,而且每种泳式的技术要求是各不相同的,比如,仰泳的时候,只能仰泳,使用别的姿势,就是错误。但同时这四个动作必须是连贯的,不是游完了仰泳,爬上岸,再跳下去游蝶泳,而是在池中,连续的动作。</p><p class="ql-block">总之,起承转合四个步骤及其分句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连贯性。</p><p class="ql-block">概括地讲,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8个衔接和独立性。</p><p class="ql-block">用我们刚才混合泳打比方的话就是:起句是蝶泳,承句是仰泳,转句是蛙泳,合句是自由泳。各种泳姿有各自的规则,那么起承转合也是各自有自己的功能,这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区别其他的各句的排他性和唯一性;但是,这种独立性是建立在连贯性基础之上的。否则,围绕一个中心螺旋式上升,最后升华主题就无从实现。</p> <p class="ql-block">学号昵称:律7212文平</p><p class="ql-block">律诗班第14讲作业</p><p class="ql-block">一、简答</p><p class="ql-block">1、什么是连贯性?</p><p class="ql-block">答:连贯性,就是大家常说的衔接性,也就是在律诗作品中,起承转合之间以及各步骤前后两个分句之间,要做到内容和意思的自然过度,使作品一气呵成,让读者没有突兀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二、实际运用题。</p><p class="ql-block">以“松”为题写七律一首,尽量符合作业要求。</p><p class="ql-block">XX</p><p class="ql-block">文/昵称</p><p class="ql-block">XXXXXXX,XXXXXXX。</p><p class="ql-block">XXXXXXX,XXXXXXX。</p><p class="ql-block">XXXXXXX,XXXXXXX。</p><p class="ql-block">XXXXXXX,XXXXXXX。</p><p class="ql-block">依据所学知识要求如下:</p><p class="ql-block">(1)对,粘,替不得有误,不能有三平尾,三仄尾。</p><p class="ql-block">(2)起句兴起,景语,直入主题,不拖泥带水,不负面。</p><p class="ql-block">(3)承句为偶句,景语,做到承上启下和扩展扩张。</p><p class="ql-block">(4)转句为偶句,情语。</p><p class="ql-block">(5)合句前分句小结前面六个分句,合句后分句实比扣回起句。</p><p class="ql-block">(6)注意承转两个偶句字义节奏的变化(有AB节奏之分)。</p><p class="ql-block">(7)注意四声递用法。</p><p class="ql-block">(8)注意八个衔接性和八个独立性。</p><p class="ql-block">咏雪松</p><p class="ql-block">文/文平</p><p class="ql-block">古寺门前百丈川,虬枝苍劲立云巅。</p><p class="ql-block">风摧萧索枯黄老,雪压葱茏湿翠妍。</p><p class="ql-block">一世终然身且直,千年依旧志方坚。</p><p class="ql-block">炎寒傲物无忧惧,与竹梅侪续美篇。</p> <p class="ql-block">松</p><p class="ql-block">文/一弯浅月</p><p class="ql-block">涯边挺立雨霜迎,刺骨寒风绝不惊。</p><p class="ql-block">带露新枝残夜现,如针茂叶绿衣呈。</p><p class="ql-block">清奇俊逸身犹直,古朴深沉性亦贞。</p><p class="ql-block">雪压青松当美景,凛然相对向天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