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奶奶一起的日子(作者:赵艳梅)

王缉志

<p class="ql-block">(本文写于2004年) </p><p class="ql-block">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奶奶离开我们已经快有一年了。暮然间,奶奶的音容笑貌又尤现在眼前,回响在耳边。泪水已经在眼中回转。奶奶还在,没有走,还在那里和我聊天儿。</p><p class="ql-block">一九九六年年中,我离开了家,独自一人北京闯荡。在一次国展的招聘会上,看到一家公司招职员,投了简历,面试之后,第二天便上班了。后来才知道,我的老板王缉志老师竟然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随后的日子,简单而不平静。随着王老师,我逐渐从一个网络“菜鸟”变成了“自认为的高手”。就象所有的外地人在北京一样,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数次搬家,居无定所,我都已经没有指望了。因着王老师的缘故,与姜老师--王老师的太太也逐渐相熟了起来。姜老师是个非常热心的人,非常关心我,经常做些好吃的给我“开荤”(直到今天,她做的“三杯鸡”仍然让我"魂牵梦绕”,想起来就垂涎三尺。)对待我就象自家人一样。在带着我在海淀转了个遍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后,她说,“奶奶家只有她一个人住,肯定有地方。但是能不能住,那就看你的缘分了。”(后来我才知道,很多各种各样的人曾经想住在那里,可都被奶奶拒绝了。) </p><p class="ql-block">下图:北大燕南园60号</p> <p class="ql-block">于是,在一个寒冷的周日的晚上,我随着王老师、姜老师走进了燕南园。当时的我一点也没有意识到,我的后半生从此改变了。更是后来我才知道,燕南园60号在我们心中的重量。天黑黑的,看不太清楚,只记得穿过一条小径,上了两个台阶后,我们在一扇纱门前止步。一阵的门铃声响过后,门打开了。在我还没有看清楚之前,一阵异常的大的声音传来,“缉志,是你们吧。我知道你们该来了,正等着呢。”我想这就是奶奶了吧。王老师走了进去,“快叫奶奶!”姜老师说。奶奶随着我的叫声看了看我,可是没多说什么。可能我的声音太小了,也太紧张了,奶奶根本没听见。房间里虽然开着灯,可仍然实在是太昏暗了,半天时间我才适应了。我们已经在餐桌边坐下了。在奶奶张罗着让阿姨填碗盛饭的空挡,我才偷偷四处打量了一下。房间不大,我们坐的餐桌就占了很大的地方。旁边靠墙的地方是一排书柜,放的满满的。对面是一个餐柜,看上去年代也很久了,里面满满的,大概是些碟子之类的东西。饭香充斥着整个屋子,暖洋洋的,让人忘记了屋外的寒冷。“这是你爱吃的红烧肉,快吃吧!”奶奶在一个一个给大家夹菜。他们在聊天,我也听不太懂,只是自顾自的吃饭。一碗饭很快就下肚了。我起身去再盛一碗,可惜,那个小锅已经空了。“没了,一人就一碗”,奶奶说。我的脸一下就红了,好尴尬。其实平时也没那么大的饭量,只是很久没有这么温馨的感觉了,让人不由得胃口大开。饭后,穿过一道门,我们来到了另外一个房间,好象是书房的样子。墙上还有一幅字。“是爷爷写给奶奶的一首诗,非常有感情。”看到我在仔细端详这幅字,姜老师告诉我。奶奶站在书桌那一头,姜老师已经在讲我的事了。是写在一张纸上给奶奶看的,这时我才明白奶奶的耳朵大概是不太好使了。虽然只是一顿饭的功夫,我已经喜欢上这里了。几次纸张传递之后,奶奶抬头看了我,“那就住下吧"。</p><p class="ql-block">然后就是搬家。经历多次的搬家之后,我早已是搬家的高手了。只一个上午,便全都搞定了。坐在新家的床上,我感觉好象在梦里一样,不敢相信就这样住下了。“小赵,这是这个家的窗帘,我已经让小李洗过了,你挂上吧,就省得买了。”奶奶人还未进门,声音就已经进来了。小保姆手里拿着一沓儿窗帘,不几分钟,就已经快手快脚地挂好了。“今天中午就和我们一块吃吧,你刚搬来,什么也不方便。”我的眼睛湿润了。真的是个好奶奶!这儿就是我的家了,我喜欢这里。</p><p class="ql-block">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和奶奶也慢慢地熟络了起来。经常在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吃完饭了。有的时候已经起身了,看到我进来了,就又坐下来,陪我吃饭,聊天儿。她会经常讲起以前的事情,讲起她结婚的时候,还拿了厚厚一撂相册出来让我看。讲起西南联大,讲到她们一家七省颠沛流离,讲起在昆明龙头村的事情,每每讲到动情的地方,就会略有沉思,仿佛她又回到了那个岁月。不管讲到什么地方,只要七点了,奶奶就立即起身,上楼看电视去了。新闻联播是奶奶的必修课。奶奶还真有些政治敏感性呢。那天,我们一起在楼上看新闻联播。一个画面闪过,奶奶就说,“某某人好久没有上镜了,今天出现了,看来是要重用了。”我这个“政治盲”才明白,原来新闻是这么看的。怪不得朱老师(奶奶的二儿媳)说,如果不是需要操持这个家,如果奶奶从政,当个“国家领导人”都没问题。慢慢地,我养成了习惯,晚饭过后,就上楼陪奶奶看电视。即使没什么新闻,陪陪她也好。奶奶也把我看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给予我不尽的关心。“小赵,我看你每天回来都不早了,再烧开水挺费劲的。你把暖壶放在厨房,我让小李每天烧好水给你拿过去。”一天晚上,我上楼看电视的时候,才发现我的被罩在暖气上烤着呢。“下雨了,我让小李帮你收回来。可有点儿湿了,烤烤,现在可能就干了。”更有一天,在我回家以后,奶奶竟然在帮我缝衣服。“你们年轻人现在什么也不会了。我看见你晾的衣服,有个洞,就给你缝了。就是眼睛不好了,比以前差多了。”要知道,奶奶那个时候,已经是快九十岁的人了。</p><p class="ql-block">奶奶喜欢儿女们来看望她。虽然要忙些,但是很开心。每到周末,就会自言自语,今天缉志该回来了,缉思出差了,已经好久没回来了。盘算清楚周末谁会回来,就会安排小李去准备他们各自喜欢吃的东西。在我们在一起的三年多的时间里,每个周末都是这样度过的。我也经常会沾光,共享天伦之乐。奶奶的耳朵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不太好了,到那时候已经完全听不见了。可奶奶有一种特别的本领,只要看你的口形,就知道你在说什么,实在是太聪明了。虽然奶奶耳朵不好,可是眼睛却非常好。家里的小保姆,有段时间在邻居家做小时工。燕南园里的房子,是一栋一栋的,之间都有花园草地相隔,离得很远。小李做小时工的地方,离奶奶家直线距离也得有七八十米。一天,小李做完小时工回到家里,奶奶问她,“你刚才在倒什么东西,怎么那么多?不会把人家有用的东西也给扔了吧。”在奶奶讲给我听之后,我试着站在二楼的小窗户旁边看了看,我这眼睛,别说垃圾桶了,连人家的门朝哪边开都看不清楚。空闲的时候,天气好的时候,奶奶会在花园里走一走。人家都说,奶奶的花园是最漂亮了。奶奶可得意了。奶奶的花园里,还种了樱桃和各种各样的花木,竟然还种过土豆。那还是爷爷在的时候,只可惜颗粒无收。奶奶身体好的时候,还特别爱逛街。有一个周末,奈不住奶奶的多次要求,我偷偷地带奶奶去了一趟国展那里的家乐福。奶奶可乐呢!在里面东看西看,想买好多东西,可又怕带不回去,最后只选了一点面包回家了。奶奶说,“买不买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逛街的心情。”只是毕竟年龄大了,回家的路上已经很吃力了,后来足足休息了一周才缓过劲来。回来后,被她的女儿知道了,还数落了一通。可是,这次逛街给奶奶带来了很多的快乐,之后,她还常跟我说,要再去一次,再好好看看。</p><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快离开燕南园的时候,奶奶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尤其是摔过一跤之后,更是走不了远路了。天气好的时候,她会拿把藤椅,放在檐下,静静地坐在那里。这时候,我多半也不会去打搅她,因为看着她脸上恬静的微笑,就知道奶奶是在自己的心境里畅游。</p><p class="ql-block">二零零零年五月,我离开了燕南园,搬到王府井去住了。在儿子满月的时候,我们家三口去看奶奶,奶奶乐得了不的。还在前一天,特意买了儿童食品和强生的婴儿爽身粉给我们。那时候,她的腿脚已经很不方便了。保姆告诉我,奶奶知道我们要来,是特意亲自去博实商店买的。再后来,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忙碌,我去探望奶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最后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奶奶已经住在一楼的客厅里了,那是在她再一次摔跤之后。遵照医嘱,我们没有多留,只呆了半个小时就走了。可我没想到,这是我们见到奶奶的最后一面。</p><p class="ql-block">再次听到她的消息,已经是去年的十月了。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奶奶离开了我们。在告别仪式的那天,因为先生和我分别要出差,我们没有亲自去送她老人家。只是那天,我们都穿得非常朴素,在心里为她送行。</p><p class="ql-block">十一月,当我去北大办事的时候,再次来到了我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地方。花园还是花园,只是杂草丛生,已经衰败;房子还是房子,只是已经人去楼空,一片狼籍,没有了奶奶,也没有了生机。奶奶一生信教。她的善良,她的真诚,她的宽容,她的体贴大度,她的坚韧不拔,她的从容不迫,感染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愿奶奶在天堂里安歇!</p><p class="ql-block">后记:在燕南园的几年时间里,我顺利地通过了MBA联考,并在学业结束后,顺利地考取了管理学的博士生。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儿子豆豆,已经四岁了,站在我的身边。“妈妈,你怎么哭了呀?”我说,“妈妈没哭,妈妈只是想起了奶奶。”奶奶在天堂里看着我们的时候,一定也会很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