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千年古城的历史荣光

樱桃小丸子

<p class="ql-block">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孕育了璀璨夺目的古希腊文明,是古代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爱琴文明的四大地区之一—爱奥尼亚地区(小亚细亚的爱琴海沿岸地区,今属土耳其),从公元前12世纪开始,由希腊殖民者建立了以弗所、米利都、士麦那(今伊兹密尔)和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等城市,其中建城于公元前10世纪、有将近三千多年历史的以弗所(Ephesus)是东地中海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商业重镇,是古代七大奇迹—阿尔忒弥斯神庙的故乡,也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圣经里记录过的城市……,在2015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土耳其最值得参观的古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位于小亚细亚爱琴海岸基士特河口附近。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在公元前15~12世纪是阿扎万王国的首都阿帕萨(Alaska),直至公元前10世纪,希腊爱奥尼亚人殖民者在此建城,作为连接欧陆航线的海港使用,以弗所迎来了繁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以弗所历经吕底亚王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马其顿王国等帝国(王国)的统治,在公元前129年被罗马控制,成为了罗马在亚细亚行省的首府,并发展成商贸发达、人口超过25万、地位仅次于罗马的大都市,大部分遗存都是古罗马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的。</p> <p class="ql-block">到了公元七世纪,由于港口淤塞、地震频发及阿拉伯人的海盗袭击,以弗所从此一蹶不振,公元1090年塞尔柱人占领该地时,城市已湮没无闻,最终在15世纪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以弗所已成为一片被遗弃的废墟。直到19世纪中期,湮没已久的以弗所因现代考古学的兴起而揭开了面纱,在世人面前重现它曾拥有的历史荣光。</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古城遗址的发现,源于1863年伍德和大英博物馆在此地的发掘,他们在1869年清理出了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台柱(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内),后经过考古家们多年的发掘工作,最终确认这里就是《圣经》曾经提到的那座著名城市以弗所的遗址。而遗址上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以建筑风格的壮丽辉煌和规模宏大而跻身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神庙模型(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古代以弗所人建造阿尔忒弥斯神庙(ArtemisTemple),用来祭祀掌管狩猎、大自然、丰产及孕育的古希腊女神阿尔忒弥斯,以祈求大地丰产。阿尔忒弥斯神庙屡有毁建,其前身是公元前6世纪吕底亚国王克罗伊索斯所建的神庙,建筑时间长达120年,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有127根高达18米的大理石柱,是最早完全由大理石兴建的建筑之一,也是当时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其规模超过了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可惜毁于公元前356年的一场大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神庙复原图(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23年,神庙开始重建,规模更大,更加富丽堂皇。这座重建的神庙,历经近600年连绵的战火依然傲然挺立,直到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后惨遭破坏,神庙内珠宝也被悉数劫走。最后在公元5世纪初叶,基督教势力开始强大,拜占廷帝国皇帝奥德修斯二世视其为异教徒的聚集场所,而下令将神庙彻底拆毁,从此神庙不复存在,唯独留下一根孤零零的石柱立于遗址之上。我们也只能从作为文物的以弗所人的钱币上看到神庙大致的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截至目前以弗所挖掘面积约为其总面积的15%,已知的城内面积是9平方公里,远超庞贝古城的1.5平方公里。以弗所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实际上在文化影响上以弗所可比肩雅典、罗马,庞贝难以望其项背,仅城市规模庞贝就无法匹敌。</p> <p class="ql-block">贯穿古城的是由南向北略呈Z形的三条大道:库瑞忒斯大街,连接娱乐场所和大剧场的大理石大街,以及由大剧场通往港口的海港大街。我们参观古城从南门进,从北门出,这样是向下行走,比较省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弗所地图(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南门入口处是巴西利卡(Basilica)的遗址。Basilica一词源于希腊语Basileus,原意是“王者之厅”(执政官办公或法庭建筑的称呼),是古罗马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常用作法庭、会场或交易会所,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短边有耳堂,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所以也称作廊柱大厅(廊柱会堂),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的巴西利卡建于罗马时期的公元1世纪,是一座两层楼高,三面有柱廊环绕,长达165米的长方形大厅式建筑,是当时的证券交易所和商业交易中心,也充当法庭使用,这座爱奥尼亚式廊柱大厅是古城最重要的建筑。如今建筑已不复存在,保留下的柱廊遗迹却颇为壮观。建筑东侧发掘出的奥古斯都皇帝和他的妻子利维亚的雕像,如今在以弗所博物馆展示。</p> <p class="ql-block">以弗所的Basilica是爱奥尼亚柱式建筑,石柱柱头是古希腊三种柱式之一—爱奥尼亚柱,它的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柱形优雅与修长,又被称为女性柱,这种柱式广泛出现于古希腊的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巴西利卡右侧是一座大型的罗马浴室—瓦里乌斯浴室(The Bath of Varius),浴室始建于古希腊时期,后于罗马时期的公元2世纪扩建,如今建筑已大部损毁,唯有拱形部分保存尚好。据说这座浴室是供平民和访客使用的(贵族使用古城中心更高档的浴室),而且访客需在此沐浴净身,方能进城。</p> <p class="ql-block">一只猫咪慵懒地趴在罗马柱上,晒着太阳,对过往的游人视而不见。在土耳其旅行,随处可见流浪猫,据说以弗所古城的流浪猫多达150只。</p> <p class="ql-block">巴西利卡一旁的剧场式建筑是当时的议事厅(Bouleuterion),它建于公元100年,是议会开会的地方,兼作音乐厅,可容纳1500人。在公元150年,当地的富人安东尼夫妇赞助建成一个新的舞台,舞台幕墙上展示了罗马皇帝安东尼·庇护(公元138~161年在位,罗马“五贤帝”之一)家族成员的精美雕像。</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兼音乐厅)分三部分:观众席、乐池和舞台建筑,观众席与舞台之间的半圆形空间为乐池,供乐团演奏用,舞台幕墙分两层以柱式支撑,幕墙上有三扇门,是演出时进出演员的地方。观众席顶端有高墙,并有屋顶与舞台幕墙连成一个整体(现在屋顶已坍塌),两侧有拱门入口,座位为大理石砌成。</p> <p class="ql-block">舞台两侧的拱门(罗马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议事厅正对面的空地,是一处露天集市(Agora),建于公元前1世纪,集市长160米,宽73米,三面柱廊环绕,中间有一座建于公元1世纪的神庙,神庙供奉的是Isis(古埃及的丰饶女神),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神庙被毁。曾经热闹的集市如今已成一片废墟,建筑残件四处散落。</p> <p class="ql-block">在议事厅西侧的废墟上,立着几根圆柱。这片区域是罗得岛式列柱中庭和城市公共会堂(The ‘Rhodian Peristyle’ and The Prytaneum )。议事厅一旁是列柱中庭,可能建于奥古斯都时期(公元前27-公元14年),是供奉凯撒、阿尔忒弥斯女神和皇帝奥古斯都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列柱中庭旁就是城市公共会堂(The Prytaneum)—政府高官的办公室,建于奥古斯都时期。其中主厅是宴请贵宾的场所,房屋中间的祭坛用来祭祀赫斯提雅(希腊神话故事司掌炉灶、圣火的炉灶女神),祭坛里面供奉着象征城邦幸福的长明之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还竖立着四座阿尔忒弥斯雕像,这是有名的罗马复制品。考古学家在废墟中发掘出其中的两座,两座雕像保存完好,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阿尔忒弥斯雕像,如今雕像收藏于以弗所博物馆内,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阿尔忒米斯雕像(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城市公共会堂一旁的大街,街道由大理石铺就,街道一侧立着石柱,柱子后面是商铺。</p> <p class="ql-block">街道的尽头是图密善广场(Domitian Square)广场右侧岔出一条小路,路口处有一处房屋遗址,房屋保存尚好,但屋顶已坍塌,房屋前没有标识,不知是做何用的。</p> <p class="ql-block">房屋右侧是波里奥喷泉(Foutain of Pollio ),它由富有的以弗所人波里奥及其家人于公元97年建成。喷泉有一个很高的拱门,上有精美的雕刻,喷泉内放置了多座雕像,其中的宙斯雕像现在以弗所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喷泉对面是弗拉维王朝的遗存—图密善神庙(Domitian Temple,也称奥古斯都神庙),于公元1世纪为当时的皇帝图密善(公元81~96年在位)而建,用于皇权崇拜,供奉皇帝图密善,他死了以后,用于供奉弗拉维王朝的皇室家族成员。</p> <p class="ql-block">立于一底部基座(24x34米)上的、四面柱子(8x13)环绕的神庙,建在一个由巨大扶壁支撑的、50x100米的高大平台之上,从神庙的复原图上可见其规模之宏大,可惜在基督教传入之后,神庙被彻底摧毁。幸运的是巨大的图密善雕像的头部被保留了下来,现在以弗所博物馆展示。</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神庙是罗马帝国第一个配有专职庙祝“尼奥克罗斯”的皇帝生祠。罗马帝国时期,建奥古斯都神庙,配尼奥克罗斯代表城邦臣服于皇帝个人。这个由图密善神庙兴起的皇权崇拜之风随后刮向整个帝国,成了城市的荣衔标志。约有37座城市获此头衔。</p> <p class="ql-block">隔着图密善广场,图米善神庙对面是一座建于公元前50~30年间的曼米努斯纪念碑(The Memmius Monument),曼米努斯是罗马独裁者苏拉的孙子,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曾设计了这个城市的水渠。</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原是一座有着锥形屋顶的塔似建筑,上层圆柱间的浮雕描绘了个人所获得的成就和荣誉。目前遗址未按原样复原,而只是建筑构件当代风格的拼合体。</p> <p class="ql-block">从纪念碑处往下走,就是以弗所著名的大街—库瑞忒斯大街(Curetes),从赫拉克勒斯门到塞尔苏斯图书馆。大街始建于古希腊时代,街名源于当时一位祭司的名字,大街由大理石铺成,街道两边是带有柱廊的商店和住宅,柱廊可以让行人免受日晒雨淋。</p> <p class="ql-block">居民住宅的遗址,房屋布局尚可分辨,现场有工作中的考古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库瑞特斯大街入口处的赫拉克勒斯门(Gate of Heracles),两边石柱上有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浮雕。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设立此门意在由大力神保护古城上层的政务宗教区。</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门上的胜利女神(Nike)雕像,它是耐克商标图案的灵感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胜利女神雕像(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石柱前面的大理石基座,是用于放置雕像的,基座正面刻有文字,仅有一个基坐上立着一座遗失头部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座有着三角楣的建筑是建于公元2世纪的图拉真喷泉(The Fountain of Trajan),它是为罗马皇帝图拉真而建。图拉真(公元98~117年在位),是罗马“五贤帝”中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任时,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极限,由于功绩卓著,获得了元老院赠予的“最佳元首”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图拉真喷泉的水池为20X10米,四周环绕着酒神狄俄尼索斯、爱情女神阿芙洛狄忒和皇帝家族成员等的雕像,如今雕像在以弗所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下走,我们来到了哈德良神庙(The Temple of Hadrian)。哈德良神庙是以弗所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它建于公元2世纪,为当时的皇帝哈德良而建。哈德良是罗马“五贤帝”中的第三位皇帝,公元117–138年在位。哈德良博学多才,且爱好旅游,在罗马帝国统治的疆域内都留下了它的足迹。他统治时期所修建的建筑,许多都保留了下来,如著名的哈德良长城和哈德良别墅。</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神庙是典型的科林斯式神庙。神庙的外立面是一个精致的拱门,由四根科林斯柱支撑着,神庙门前的四个基座上刻有铭文,上面放置着四位罗马皇帝的雕像—戴克里先、马克西米安、君士坦丁一世和加勒里乌斯,如今雕像已不知去向。</p> <p class="ql-block">拱门中央刻着命运女神堤喀(Tyche),内墙正面刻的是蛇发女妖梅杜莎(Madusa)张开双手,取其强悍特质来保护此庙。女妖的两边有精美的雕带,左边是有关以弗所的故事(包括亚马逊女人部落的故事),右边是古希腊的神祇。这些雕带是复制品,原件收藏在以弗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从哈德良神庙旁的一条小巷走进去,我们来到一座罗马公共浴室的遗址。遗址保存尚好,有数间相连的房屋,部分地上铺着大理石,一侧墙边立着三根科林斯式石柱,顶上有横梁,这座浴室规模很大且装饰豪华。</p> <p class="ql-block">这座公共浴室是斯科拉斯蒂卡浴室(The Bath of Skolastica),是以弗所最大的浴室之一。修建于公元1世纪,公元4世纪时毁于一场地震,之后一位名叫斯科拉斯蒂卡的女子将其重建,重建后的浴室是三层拜占廷式的。浴室内有斯科拉斯蒂卡的雕像,不过头部已遗失。</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说法,有罗马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规模宏大的浴室,因为浴室是罗马人的社交场所,是他们沐浴、聊天、阅读和社交的中心,而且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进入公共浴室享受生活。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人也把浴室文化带到了他们征服的每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罗马浴室里洗澡是有一定程序的。首先洗浴者在更衣室(apodyterium)里换下衣服,然后从那里进入健身场馆锻炼,一个小型健身场馆是罗马浴室的标配。浴室一般分为热水、高温(桑拿)和冷水三种,洗浴者锻炼后,就到高温(桑拿)浴室发汗,再用油洗净,然后洗热水澡,等凉了再去洗冷水澡增强体质。</p> <p class="ql-block">浴室对面有一座公厕(属于浴室的一部分)。人们沿墙铺设大理石板,并在石板上按一定间隔凿出坐坑,坐坑下是两三米深的沟渠,有流水经常冲刷以保持清洁,坐坑前有一水槽,用于洗手。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冲水马桶”。</p> <p class="ql-block">如果沐浴者在浴室锻炼、进食和玩耍后,担心自己的胃,可以就近到公厕解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神庙对面的山坡上,是当时达官显贵居住的露台屋(Terrace Houses)遗址。遗址发掘工作始于1960年,房屋的马赛克地板和墙上彩绘已被修复,为了保护墙上彩绘,现在整座遗址上覆盖屋顶,围成一个小型博物馆(Ephesus Experience Museum)向公众开放,需要单独付费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露台屋(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露台屋的住房大多为两层楼,房屋中心是列柱中庭(四周围绕着柱子的庭院),庭院没有屋顶,房屋采光主要靠庭院,四周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有卧室和客房,地板铺马赛克,墙上有彩绘,房间内摆放着精致的小物件,极尽奢华。房内有冷热水供应,在两千多年前已如此“现代化”(当时许多地方仍还在刀耕火种),不禁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露台屋(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库瑞忒斯大街的尽头就是塞尔苏斯图书馆(The Library of Celsus)—以弗所最华丽、最上镜和最引以为傲的建筑,今天土耳其20里拉钞票上的图案就是它。图书馆初建于公元120~125年,它是由小亚细亚省总督为纪念曾任罗马元老院元老的父亲塞尔苏斯而在其陵墓上修建的,并以其父的名字命名。该馆藏书1.2万卷(莎草纸和羊皮纸卷轴书,非装订成册的书籍),与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帕加马图书馆并称古罗马的三大图书馆,也是最早的图书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建造是根据维特鲁威(古罗马御用建筑师、工程师)的原则,在与建筑同宽的9级台阶上,建筑分三层以爱奥尼亚/科林斯混合柱式支撑,上下各8根柱子,图书馆朝向东边,利于采光。外墙上下两层壁龛各放置了四座女神雕像,上层雕像已不复存在,下层为雕像复制品,真品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博物馆。正对图书馆方向,从左至右四位女神分别是:智慧女神Sophia,美德女神Arete,命运女神Enoia,科学女神Episteme。</p> <p class="ql-block">智慧女神Sophia。</p> <p class="ql-block">科学女神Episteme。</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中厅为一个17米x11米的矩形空间,后殿原有雅典娜的雕像,手写的纸卷轴放在壁橱里。壁橱后面的墙壁是双层的,以防止书籍受到极端温度和湿度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有着壮观的立面、精美的设计和栩栩如生的雕刻,堪称古罗马建筑的典范。即使细节部分也都令人赞叹,比如支撑所用柱子的柱头,采用的是在科林斯柱头上加上一对爱奥尼亚式涡卷的复合式柱式,柱式更为华丽、纤巧,而整个建筑也被衬托得更为高挑。</p> <p class="ql-block">公元262年图书馆毁于地震,书籍也在同年毁于哥特人的入侵。如今所见图书馆立面是用发掘出的原始部件精心重建而成的,且重建得非常成功,以至于看起来就像是原有的的图书馆一样。</p> <p class="ql-block">近两千年前,以弗所就有如此宏伟华丽的图书馆,且藏书如此之多,可见以弗所人对于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p><p class="ql-block">追根溯源,早在公元前6世纪吕底亚王国统治时期,以弗所已经是学术交流、艺术探讨和哲学思想蓬勃发展的中心。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是于公元前535年,出生在以弗所的王族家庭里。他是希腊哲学学派—以弗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科学、哲学上的影响甚巨。它的一些名言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今天也广为人知。</p> <p class="ql-block">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图书馆有一条暗道通往对面的妓院(Brothel)。而且在路面一块不起眼的石板上,刻着一组图案,从下往上依次是一个长方形(指图书馆)、一个脚印和一个女人头像、一颗心和一枚硬币,这是一幅古老的妓院路标,指明妓院方向(脚印的前方),并表明只有成年人(把脚放入脚印,小于脚印者,视为未成年),且有钱,才可以前往妓院,据说这也是最早的广告之一。</p> <p class="ql-block">塞尔苏斯图书馆旁的奥古斯都门,建于公元40年,为奥古斯都(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屋大维的尊称)的奴隶马泽乌斯和米特拉达特所建,以感恩被其释放,门楣上的感恩文字依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出了奥古斯都门,就是一条大理石铺就,通往以弗所古剧场的大理石大街(The Marble Street),又名圣道,大街的修建可以追溯至公元1世纪,并于公元5世纪进行了重建。</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石大街的左侧,是露天集市(The Agora),是以弗所重要的贸易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贸易市场之一。露天集市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希腊时期,但遗址始于罗马帝国卡拉卡拉统治时期(公元211~217年)。</p> <p class="ql-block">市场呈正方形,每边长110米,北侧是敞开的,其它三侧围着廊柱,廊柱后有成排的商店,如今遗址上只留下了廊柱,和四处堆放的建筑残件。</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大街的终点就是古城最壮观的建筑—以弗所大剧场(Ephesus Grand Theatre)。剧场是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世纪)利西马科斯国王首建,在公元1世纪由罗马帝国皇帝尼禄扩建后,剧场直径达154米,高38米,有66排座位,可容纳观众25,000人,成为小亚细亚最大的剧场。最初剧院用于仪式庆典和戏剧表演,到了罗马帝国时期,也用于观看角斗表演。</p> <p class="ql-block">剧场由三部分组成:观众席、乐池和景屋(即后台,演员化妆和换服装的地方),半圆形的乐池是乐队演奏和演员表演的地方,景屋幕墙高达18米。</p> <p class="ql-block">在乐池和景屋幕墙间有三排立柱,估计上面是铺木板的高舞台,它和乐池形成立体的演出场面。</p> <p class="ql-block">幕墙内部是一个后台的夹道,演员化妆和换服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大剧场兼具罗马和希腊的风格,观众席依山而建且呈马蹄形是希腊特色,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观众席与舞台幕墙连成一体,及两侧拱门入口,则体现了罗马的理念。</span></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剧场的建筑形制已很成熟,且与功能完美结合。以以弗所大剧场为例,观众席的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即使观众高达2万多人,依然可以保证观众出入场的效率、秩序和安全。现在的体育场和剧场仍然在使用这种布局。</p> <p class="ql-block">半圆扇形的观众席依山而建,座位呈一定的坡度倾斜,形似弧形回音壁,有良好的视听效果,舞台声音可以清晰地传到最后一排观众。由于剧场保存完好,且视听效果优良,剧场目前仍在使用,每年5月的文化艺术节在这里举办。</p> <p class="ql-block">从大剧场出来,是通往港口的大街—海港大街(Habour Street),大街长530米,宽11米,两旁有商店和人行道,早上车水马龙,晚上灯火通明。当时来以弗所的人们,从港口出来往古城走,最先看到的就是壮观的以弗所大剧场,而站在大剧场观众席顶端,可以一眼望到远处的爱琴海,和港口万船待发,海面帆影点点的繁忙景象,然而到了公元六、七世纪,由于港口泥沙淤积,海岸线西移,这样的景致就不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沿着海港大道,我们出北门,离开了以弗所。因为行程较赶,我们没能前往参观位于塞尔丘克小镇(以弗所附近)的以弗所博物馆,那里展出了在以弗所挖掘出土的文物,包括建筑部件、雕塑、浮雕饰板等,可以让人更全面地了解古城以弗所。这是此行的一个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