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藏生意

峙山人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西溪湿地北向,紧挨文二西路,有一个地方叫蒋村。西溪湿地的范围原来基本上都是它的。蒋村,乍一听,似乎是一个村子,实际上是由八个社区组成的一个街道,以前曾是蒋村乡、蒋村公社。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街道约有六万人密集居住着,其中大概有三百之二为租房户。蒋村的原居民很富裕,西溪湿地开发加之杭州城西拓展后,他们的土地已完全出让,村民变成了居民,收入有了充分的保障,失地养老金、房屋出租、村经济合作社分红是铁律的固定收入。每家每户的小日子过得滋润红火。</p><p class="ql-block"> 有一条与文二西路垂直的崇义路,将蒋村分成了东西两块,东边叫红柿苑,西边称白狄苑。在红柿苑的进门边有一个裁缝店铺,大概五六平方大小,面对进进出出的小区马路开了一扇窗,一年四季经营着修修补补的生意,店主是一名六十多岁的大妈,窗口便是她与客户接触谈事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一天傍晚,我拿着新买的裤子去找裁缝师,当时窗子关着,我便按挂着牌子上的电话拨过去,师傅说马上到。约五分钟师傅急急忙忙开门开窗,笑着说:去接放学的孙子了。我告诉她,裤子太长要裁掉一些。她要我进门量一下,以确定到底裁多少。不到十分钟,她完成了裁、缝、拷边、熨,一边递给我一边说,十元钱。</p><p class="ql-block"> 扫码付钱后,看到没有客户打扰她,便与她聊了起来。她说,自己就是蒋村人,闲着无事正好会裁缝手艺,十年前以一万一年租下了店铺,上午下午各来三个小时,既过上了家务,又接送了孙子,一个月攒个七八千不成问题;小区居住的人多,就这么一个缝补店,一些改款式的、修补的、裁短或加长的、收放腰围的、加锁扣眼的、调换拉链的等等,一天到晚有不少人,且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她还说,缝补收费十来年没有变过,主要是自己有个事做,现在六十出头的年纪,闲着也难过;自己家里有四套房,儿子住一套、自己住一套,另二套出租了,边上写字楼多,房子蛮好租的。我说哪来这么多房子?她快言道,多的人家六七套呢!都是当年土地征用时分配安置的。听了她的一席话,深感蒋村人真幸福,村民们分享了发展的红利,彻底改变了以前靠养鱼卖鱼、种植竹笋和柿树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明白了她店铺生意好的原因,即裁缝铺少、收费合理、居住的单身年轻人多。</p> <p class="ql-block">  由此,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若干年前,我有一双款式很喜欢的皮鞋脱胶,找了不少地方都没有修鞋师傅。后来,有一位住在杭州玉古路庆丰新村的朋友告诉我,离他家三百米左右的浙大(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北门边有一修鞋摊。于是,一个周六的中午我便找到了那师傅,告诉他鞋头脱胶了,他接过去看了看说,十五元半小时来取!手里一直继续侍弄着一只冬皮鞋的拉链,只见他拆下、配比一款新拉链,再用手摇补鞋机缝上,来回试拉、上蜡,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收了五十元。客户走后,我趁机与师傅谈了几句。</p><p class="ql-block"> 师傅姓邓,老家在杭州桐庐县,正好与我是同乡,于是就轻松地东拉西扯。他说,在浙大门口开修鞋铺有二十多年时间了。当年二十岁左右,在家没事干,就到杭城有缘跟着一绍兴人学起了修鞋这行当,大概过了半年师傅家有变故,就将摊子留给了他,就这样一直干到现在。我问及生意如何?他说,不错的。整个浙大一个校区,就他一个修鞋铺,客户主要是学生,平时生意没高低起伏,都是比较平稳的。放寒暑假的时候,学生少了自己就回老家去住上几天。十多年前,自己在杭城买了房,现在一家人长年生活在杭州。我添问了一句,一年收入有一二十万吧!他说,现在不止了,十年前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些与居民生活休戚相关的环节还是存在商机的。它不需要高学历高科技高投入,只需要一技之长,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坚持做着,着眼于促进或保持流量,以量换价,守住顾客。这样,即使遇上同行业的竞争者,也能以价格优势与人抗衡。当然,地点选择很关键,技能也是重要的方面,它是客户愿意来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个就是便利性,对一些单个的修修补补釆取随到随做随取,让客户不需要跑第二趟。</p><p class="ql-block"> 看来,无论哪个城市,即使现代化到一定程度,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穿着方面出现的修补改都是必不可少的。居住人员密集、地理位置便利、操作技能上乘、收费价格合理,瞄准在周围环境创业得早、同行业少,或许就隐藏着比较成熟的商机。若有兴趣,不妨,试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