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

朱光学

<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到了晚年,变得残忍多疑,用尽心机,杀害了大批功臣。他在火烧“庆功楼”后,猛然间又想起了一个人,觉得自己作的事,瞒得了天下人,却瞒不了刘伯温,不灭这个口,必坏大事。这样一想,朱元璋十分焦急,忙派人去召刘伯温还朝。</p><p class="ql-block"> 那使臣昼夜兼程,飞马向青田进发。那天赶到刘府,却见府内灵棚高搭,哀乐阵阵,进出的人个个头包白布,原来刘伯温已在头一天死了。</p><p class="ql-block"> 使臣无奈,只好赶回朝中,原旨交回。</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听说刘伯温已死,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放下。</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过不多久,朱元璋对各地的官员又不放心起来,就决定私行察访。</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他路过一座破庙,不由地想起了当年当小和尚的情景,便信步走了进去。只见庙内野草丛生,寂无人声,非常荒凉。大门窗破败,还塌了一个角。</p><p class="ql-block"> 他走进殿内,四下一打量,只见墙壁上画着一个和尚,和尚背着一个大布袋,旁边写着一首诗:</p><p class="ql-block"> 大千世界正茫茫,</p><p class="ql-block"> 何必收拾一袋藏?</p><p class="ql-block"> 古来多少英雄辈,</p><p class="ql-block"> 得道多助失道亡!</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对这诗画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越看这画上的和尚越象是自己,越想那诗的含义越觉得有来历。最后,他长叹一声,叫随从用纸拓下这诗画,铲去墙上的墨迹,就回京都去了。</p><p class="ql-block"> 从此,朱元璋不再杀功臣了。但他问心有愧,精神恍惚,没过几年,便得病死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那题诗作画的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原来刘伯温并没有死。火烧庆功楼后,他自觉厄运也将临头,就假装亡故,骗过了使臣,又重新换上了原来的道装,俏悄离家走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留宿荒寺,想想自己的一生和朱元璋的为人,感慨万千,就在殿壁上留下墨迹,结果终于被朱元璋见到了。</p><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他就隐居深山,再不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