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本文根据刘力红教授线上直播《孩子的身心健康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内容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从中医角度谈孩子的健康,万病不离因,生病是结果。一旦我们能认识疾病的因并杜绝它,那便最好,这也就是中医所讲的“上工治未病”。</p><p class="ql-block">“未病”是对应因的,没有一个无缘无故的病,就像新冠。从因上用功,便从根本上杜绝了疾病。</p><p class="ql-block">中医所讲疾病“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p><p class="ql-block">内因,按今人所讲为不良情绪;</p><p class="ql-block">外因,为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天地气候变化给人带来的影响,伤风、受寒、中暑都属于外因;</p><p class="ql-block">不内外因,如摔伤,虫蛇咬伤等等,但现在这些问题偏少,其中对孩子影响最重要的是饮食。</p><p class="ql-block">总体上讲,万病不离三因。三因弄明白,在因这个端口我们更多地用力,就能避免孩子生病。</p><p class="ql-block">内因</p><p class="ql-block">先谈内因,情绪方面,就是《内经》所讲的“喜、怒、忧、思、悲、恐、惊”。</p><p class="ql-block">过去的孩子受这方面的因素影响较少,那时的儿科难治也好治。难点在,过去儿科叫“哑科”,孩子或太小不能言,或没法准确表达自己的症状;其好治的方面,讲究“一拨就应”,受情绪影响并不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反观现在,家长给孩子的各种限制很多,孩子处在被“圈养”状态,没有“放养”中那种天性的自然迸发。</span></p> <p class="ql-block">天性对孩子太重要,它能涵养生命,是生命的动能。所以今天的孩子跟过去的不一样,他们的天性被圈住,导致其内因也很重。</p><p class="ql-block">孩子在12岁之前的情绪、内在和内心会受父母影响。父母的情绪、夫妻之间的关系、家庭里的氛围气氛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内心。现在我们看那些有问题的孩子,父母、家庭都有问题,这个几乎没有逃脱过。</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化讲“心学”,《尚书·大禹谟》所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们首先要努力改变自己,并通过学习让夫妻间相互体谅,而不是相互埋怨。</p><p class="ql-block">周易上讲,乾为父、坤为母,乾为天、坤为地,父母就是天地。如果父母的内心很敞亮,夫妻间关系和睦,便会天清地宁,风调雨顺,万物生长。</p><p class="ql-block">健康是双向的,如果我们认识到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那么也会促进夫妻、父母、家庭的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中医为什么要散寒祛风、辛凉解表、辛温解表?既要去因,也要将表闭去掉。首先我们不要使其继续受寒——继续受外邪,此时要防护,身体处在特殊阶段就不是“三分饥和寒”,而是要保暖,甚至有时要捂汗。</p><p class="ql-block">轻的可以喝热粥,让汗发出,热粥能让人微微出汗,烧会随之而退(熬姜糖水也可以)。另外,现在也有很多很好的成药,我夫人很喜欢用藿香正气液、小柴胡,这些成药搭配起来效果也很好。</p> <p class="ql-block">我本人学习内针后,对应按压一些穴位,汗出来,烧也随之而退。几年前,我的侄孙发烧严重,我就在他手肘的曲池去按压。当你在按压孩子的敏感点时他产生抗拒,就说明找到了阿是穴。按压要稍稍用力,他有可能哭出来,这时你摸他后背,汗微微出来,进而全身汗出,这烧就一定会退下。</p><p class="ql-block">我的师父卢师在所著《卢氏临证实验录》里,就孩子的发烧有专门论述。过去常讲“孩子发一次烧长一次身体”,发烧不一定都是坏事,反之则可能有问题。发烧在卢门又叫“蒸变”,在蒸腾中生长、变化之意。</p><p class="ql-block">当父母了解到因为表闭导致热无法散掉,体温随之升高这种中医看待发烧的视角后,我们怎样解决表闭?</p><p class="ql-block">可通过手法——捏穴位,或吃药,我师父(卢门)有个小儿太平汤(配方如下:小葱的葱白3个,橘子皮1个,生姜20克,艾叶3片,红糖10克)熬水给孩子喝,这个问题就能解决。</p> <p class="ql-block">发烧问题解决的同时,身体又得到成长。因为你采用的是顺应自然的方式,所以他的脾胃没有被伤害,烧退之后反而更想吃东西。</p><p class="ql-block">这种顺应机体和身体自然属性的方式,比强行压制会好很多。中医此类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认识这个原理,你内心就不会慌张。</p><p class="ql-block">不内外因</p><p class="ql-block">最后谈不内外因,对孩子来讲重要的是饮食。而饮食是个大问题,有时不好解决。</p><p class="ql-block">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很多孩子肥胖、过早发育等诸多问题,确实跟饮食有关系。</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饥寒,孩子看见好吃的东西自己没有节制,天性要他烂漫成长,但饮食上不能让他烂漫,饮食要有节制。很多患有很严重疾病的孩子,都跟小时候的饮食有关系。</p><p class="ql-block">孩子是纯阳之体,又是稚阳之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如何来呵护好这个阳?这便需要由内到外的呵护。</p><p class="ql-block">我们很多父母没有相关意识——经常吃生冷的食品,饮食上向老外学习,然而中国人的体质和外国人不一样。</p><p class="ql-block">生冷的东西,一定要节制,尤其是冰的东西。我看过好几个血液病的病人,都是小时候不忌生冷,无节制吃冰棍等食品,导致脾胃受到伤害。</p> <p class="ql-block">后天之本受到伤害,气血生化没有来源,先天之本靠何来养?两本衰败,出现血液病也就不难理解了。胃冷,则无法运化食物,所以冰、寒凉的一定要少吃,让胃始终处于暖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另外,肉食不要过量。过去在我们那个年代很少吃肉,偶尔吃一顿很香,现在天天吃,实际上过量了。</p><p class="ql-block">从动物的生理来看,利牙是肉食动物的特征,平牙、磨牙则是草食动物特征。人以平牙为主,饮食上应该素多荤少,这更接近人的生理需求。</p><p class="ql-block">而今天的我们反其道行之,荤多素少,尤其有些孩子不喜欢吃素菜。所以饮食一定要调整过来,荤素合理搭配,同时懂得节制,不要过饱。</p><p class="ql-block">饮食上还需要重视的一个关键点,是要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吃什么没有怎么吃重要,现在很多病都是既不知道怎么吃,又吃得不怎么样造成的。</p> <p class="ql-block">我在之前的讲座中讲“消化”二字,消在口腔完成,化是口腔吞下去之后的过程。二者区别在于:消具有自主性,可控制;化则无法控制(脾胃是什么状态,就化到什么状态)。但化是以消为前提,消是基础,消得好,化相对就好。</p><p class="ql-block">现在的人受有些“营养学”误导,一到门诊就问医生“需要吃什么?”然而怎么吃却完全不懂。许多人认为“什么补吃什么”,实际上任何食品必须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变成身体所用。</p><p class="ql-block">上天给了我们口腔、牙齿,让我们拥有咀嚼——消的功能。从字形来看,消有三点水,咀嚼之后,口水产生,医学上称唾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p><p class="ql-block">当下我们吃所谓“生态”的东西,而现在到哪里去找“生态”?到嘴中找,你多咀嚼——50甚至100下,产生更多的唾液,很多毒就没有了。</p><p class="ql-block">吃饭快的问题,我有时也经常忘记,也很难改过来,这便需要从孩子训练起。当然,父母首先要做到,让孩子从小充分运用好咀嚼——充分地消,给化创造好条件。</p><p class="ql-block">如果消化过程能很好地完成,吃进去的东西便可真正转化为身体所需。消化不好,吃进去的东西就会变成病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痰湿。</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能够从上述三个端口,三因的角度把握得很好的话,孩子的疾病就能大大减少,健康指数也会随之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