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p><p class="ql-block">舞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p><p class="ql-block">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p> <p class="ql-block">在三国时代的民间喜庆活动和宗教仪式上,就出现了简单的舞狮,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百姓节日里较为固定的仪式,即所谓“辟邪狮子”</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民间舞狮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现存的狮舞根据地域被划分为北狮与南狮两大类。</p><p class="ql-block">北狮广泛流传于我国中原、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南狮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传承发展。</p> <p class="ql-block">总体来看,北狮重“形”,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北狮舞法的基本动作有:愕、怕、喜、爬、蹲、退、滚等,配合柔!顺、活泼、灵巧、神采、愉快、轻、盈的步法,把狮子舞得惟妙惟肖。其眼睛、嘴巴、耳朵会开动,此种!技术重于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p> <p class="ql-block">南狮又称“酸班”。官由唐代官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后,随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起,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今佛山!市)。</p><p class="ql-block">南狮重“意”,多结合南派武功展示高难度技巧,动作矫健凶猛的特点。南狮的舞动造型很多,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舞狮者通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在了解传统舞狮文化后,又观看了舞狮表演视频,纷纷想要自己尝试一下</p> <p class="ql-block">狮子一回头 万事不用愁 狮子一拜 没灾没难 锣鼓一响 黄金万两 摸摸狮头再摸尾 从头顺到尾 可爱的小狮子🦁️~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欢乐的年味气氛</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又尝试了敲大鼓</p> <p class="ql-block">醒狮象征着一种不屈雄健的民族精神,这次带着孩子们了解醒狮文化、接触醒狮艺术,希望将这份深植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印记传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