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由来》~国家自然博物馆

豆苗奶奶

<p class="ql-block">国家自然博物馆有11个基本陈列展厅,根据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历史过程,设立“早期生命起源”“无脊椎动物的繁荣”“古爬行动物”“古哺乳动物”“植物世界”“人之由来”“动物一一人类的朋友”“走进人体”“神奇非洲”“恐龙公园”和“水生生物”等展厅,</p><p class="ql-block">我们継上一篇文章《古哺乳动物》,今天带大家参观《人之由来》展览。</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p><p class="ql-block">该展览用百余件珍贵展品详细讲述了人类起源演化的各阶段以及演化历程。陈列的160余件模型及标本展品,每一件都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人类演化的信息。从最原始的人演化为现代类型的人,大致经历了:地猿群、南猿群、能人群、直立人群和化石智人群五个阶段。</p><p class="ql-block">为了更清晰的展示这两个问题,展览分设<b>“认识你自己”“和现代人之由来</b>”两个子展厅。在“认识你自己”子展厅中,<b>展览从“作为个体的人之由来”、“人对自身来源的探索”、“人是动物”、“人是特殊的动物”和“作为特殊动物的人之由来”五个方面</b>与观众进行交流与探讨。</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曾</p><p class="ql-block">赞叹道:“人啊,多么骄傲的字眼!”</p><p class="ql-block">人,人是什么?人是一种动物!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是具有自觉能动性和高度社会化的动物。</p><p class="ql-block">人是动物,他必定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人是特殊的动物,他就必定有其独特的进化方式。</p><p class="ql-block">作为个体的人如何诞生?人类怎样起源?原始人如何进化?我们中国人又从何而不?这就是本陈列所要展现的。</p> <p class="ql-block">人类演化谱系图。</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远祖大概有如下特点:他们有时四足行走,有时半直立,偶而也能直立起来,用上肢灵活的操作其他物体。他们的食性为杂食,有食物共享的习惯,有稳定的群体,能不时地使用工具来取食和防身。我们的远祖可以说是“使用工具的猿”。</p> <p class="ql-block">巨猿的生存时代为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在广西、湖北、四川等地都有发现。化石材料仅限于牙齿和下颌,没有找到体骨,不能确定是否直立行走。巨猿曾被认为是人类的祖先,现已被否定。</p> <p class="ql-block">在我国,低等和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均有较多发现,比较著名的古猿化石包括巨猿和云南古猿等。</p><p class="ql-block">在云南开远小龙潭、元谋、保山、昭通等地均发现有古猿化石,这些古猿化石在形态上具有一脉相承的特征,通属于西瓦古猿属云南种。他们可能与褐猿有较密切亲缘关系。</p> <p class="ql-block">人类的远祖</p><p class="ql-block">人类的远祖包括人与类人猿共同祖先在内的、并往前追溯到古猿猴代表的人形超科的古老成员。古猿化石分布广泛、数量大,占据了中新世(距今2,300~600万年)大部分时间,大致可分为非洲类型、欧洲类型和亚洲类型。</p> <p class="ql-block">古猿如何转变成人</p><p class="ql-block">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大约在距今1000~2000万年前,地壳活动频繁、环境巨変、森林慢慢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这使树栖的古猿开始向地栖生活转化。下地的古猿为了取食、御敌,从开始使用天然工具、渐渐的开始制作工具,实现了双手和双脚的独立进化,在协作中促成语言产生和大脑发展,人类社会逐渐形成。</p> <p class="ql-block">作为特殊动物的人之由来</p><p class="ql-block">作为特殊动物的人是生物进化规律特异性的产物。特异性就在于遗传与适应相互作用中,产生了人类祖先特殊的适应方式,即利用工具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这对自然界有着积极的反作用,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p> <p class="ql-block">制造工具是人专有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人是特殊的动物</p><p class="ql-block">人并非一般的动物,他具有高度的自觉能动性,是最社会化的动物。他能从事社会性生产劳动,为自己创造自然界本不存在的新的生存条件。</p> <p class="ql-block">作为动物的人之由来</p><p class="ql-block">作为动物的人是动物界长期进化的产物,经历了从单细胞进化到人所经历的复杂过程。</p> <p class="ql-block">人与哪种猿关系最近?</p><p class="ql-block">与人类关系越近,表明与人类分化时间越晚。科学家曾认为人与黑猿和大猿的关系较近。现通过基因测序发现,人类与黑猿的DNA“蓝图”相似度竞达99%,进一步证明了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p> <p class="ql-block">人也算一种猿</p><p class="ql-block">与猴不同,猿没有外尾,肩胛骨位于背侧,下臼齿上沟纹呈“Y”字型。人具有猿的特点,也算是一种猿。现代猿类包括长臂猿、褐猿(猩猩)、黑猿(黑猩猩)和大猿(大猩猩),其中长臂猿为小型猿,后三种为大型猿。大型猿由于与人相似又被称为“类人猿”,有的分类学者已把大型猿归入人科之列。</p> <p class="ql-block">人是灵长类动物</p><p class="ql-block">灵长类动物特征包括指(趾)端有扁甲、大指能触及其他四指、上下颌各有两对门齿、有立体视觉等,人具有这些特点,属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包括猴类和猿类,灵长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人是动物</p><p class="ql-block">人首先是动物,他既有动物般的血肉之躯,又有动物的基本生理机能,而且,他的本性中还摆脱不了“兽性”的成份。如果说,人是动物,那么他是怎样一种动物呢?</p><p class="ql-block">作为动物的人是动物界长期进化的产物,进化的动力是生物的遗传与适应的交互作用。</p> <p class="ql-block">人从哪里来?自古许多民族流传着自己的创世神话来解释;随着科学的兴起,许多科学家利用科学方法探索这一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人的生殖细胞里存在能将亲代许多特征 染色体 传递给后代的遗传因子--基因,它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 细胞 蛋白质组成。不同的基因决定了不同的遗传性状。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p class="ql-block">性别决定</p><p class="ql-block">人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人的性别由这对性染色体决定。孩子的性别由父亲决定。遗传公式为:</p><p class="ql-block">X(精子) +X(卵子)=女孩(XX) Y(精子) +X(卵子)=男孩(XY)</p><p class="ql-block">人的生命历程</p><p class="ql-block">九月怀胎,一朝分娩。随着婴儿第一声 啼哭,一个新生命 诞生。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生十分短暂,然而杰出的创造,它使人类的文明更加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作为个体的人之由来</p><p class="ql-block">世界上再没有比“人”更奇妙的生物了。他不仅能认识错综复杂的客观世界,还会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心感受,只有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既从属于自然界,又总是力图去驾驭自然界。不论是男人和女人,还是老人和婴儿,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要谈人从哪里来,首先就要探索人本身,也就是作为“个体”的人之由来。</p> <p class="ql-block">现代人之由来</p><p class="ql-block"> 从最原始的人演化为现代类型的人,大致经历了地(栖)猿群、南猿(南方古猿)群、能人群、直立人群、化石智人群五个阶段。</p> <p class="ql-block">地猿群</p><p class="ql-block">地猿群生存于距今700~400万年间,只在非洲发现,其体质特征显示出直立行走的特点,但下肢还明显保留了适应攀援的特征,是人类最早阶段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南猿群</p><p class="ql-block">生活在距今约450~100万年间,发现于非洲。群内种类繁多,体质结构以适应直立行走为特点,南猿群与地猿群构成了“人类近祖”,即“前人”阶段。</p> <p class="ql-block">南猿的体质形态</p><p class="ql-block">南猿已能直立行走,身体结构因适应直立行走发生一系列变化,在行走时身体稍向前倾,大踏步时的步态也不那么稳当,上、下肢骨仍保留攀援的特点。南猿群代表习惯性的使用天然物体作为御敌和取食手段,不排除个别类群具有制作原始工具的能力。南猿骨骼形态特点接近于人远大于猿.据研究,手骨结构已具备使用和初步制作工具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能人群</p><p class="ql-block">生活在距今250万年前,为人属早期代表,以制作和使用工具而进入“真人类”阶段,主要代表为能人和卢道夫人(原1470号人)。</p> <p class="ql-block">能人群的体质形态</p><p class="ql-block">能人身体某些部位,如颌骨和臼齿结构,比较接近于下一阶段的直立人,脑量较大,可达670立方厘米;但某些身体部位,如肢骨和前部牙齿也保留有较多原始性状,以至于有些学者将其归入纤细南猿之列。</p><p class="ql-block">生活于距今190万年前的“1470号人”,最初被认为是最完整的能人头骨。后来,因其进步的体质形态,进一步被命名为卢道夫人 。</p> <p class="ql-block">能人群的文化</p><p class="ql-block">能人已能制作工具,他们之所以称为“能人”,即表示他们是有熟练技能的人,能人可能为最早的工具制作者,为“奥尔杜威石器”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直立人群</p><p class="ql-block">直立人主要生活在距今200~15万年前,为“人属中期代表”,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已有比较复杂的</p><p class="ql-block">社会,在狩猎大型动物时可能已有协作。直立人以分布区分为三个地方型,在非洲称为匠人, 亚洲为直立人 ,欧洲为海德堡人。</p> <p class="ql-block">直立人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制作工具</p><p class="ql-block">真立人制作工具的技术有很大发展,他们对不同原料施以不同加工方法、工具类型有了明显分化、地区性差别出现。</p><p class="ql-block">用火</p><p class="ql-block">直立人已实现人类对火的征服。用火使得某些自然力可以为人类服务:制食增加了食物的可用部分和营养,增强人的体力,促使人类摆脱苗毛饮血的原始状态,这对于解放人类的意义无法估量。</p><p class="ql-block">生活状况</p><p class="ql-block">直立人过采集、狩猎的生活的比较多,在 狩猎大型动物时各群间可能已有协作。</p> <p class="ql-block">直立人的演化</p><p class="ql-block">直立人演化涉及到现代人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现代人起源多中心论和单中心论,或“多地区起源”和“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元谋人</p><p class="ql-block">1965年发现两枚原始人牙齿化石,古地磁年代测定其生存年代为距今170±10万年前。元谋人牙齿齿冠舌面具铲形结构,表明元谋人是黄色人种(包括中国人)祖先的最早代表。这一特征又源于非洲的南猿和能人,为人类走出非洲提供了佐证。到目前为止,元谋人确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原始人。</p><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北京自然博物馆野外考察队在元谋人牙齿化石产地以南250米,发现了一段元谋人女性胫骨化石。次年对该地点进行大规模发掘,获得了文化遗存及大量的动物化石。据最新的古地磁年代测定结果,该胫骨化石年代为距今170~140万年前。该胫骨化石具有许多接近非洲能人的原始特点。</p> <p class="ql-block">北京人</p><p class="ql-block">北京人发现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北京人及其文化遗存的发现,致使直立人阶段最终确立。科学上最初对直立人的全面认识主要来自对北京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的详尽研究。北京人的发现与研究是人类起源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p><p class="ql-block">北京人遗址自1927年开始系统发掘,截至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前,共发掘出属于四十多个个体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其中包括五枚较完整的头盖骨,可惜的是,二战期间,化石在日本人手中弄得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化石智人</p><p class="ql-block">出现在10多万年前,距今7~2万年是其鼎盛期,为人属后期代表,可分为“尼安德特(古)人”和“克罗马农(新)人”两个阶段。这一阶段人类已达到现代人类型,为了与现代人 相区别,称之为“化石智人”。化石智人处在氏族形成和确立的阶段,实现了由族内婚向族外婚的转变。他们学会了人工取火,制作了大量的复合工具。</p> <p class="ql-block">尼安德特人</p><p class="ql-block">尼安德特人最早在1856年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峡谷的一个山洞里,1864年一位爱尔兰解剖学家根据发现地点命名为“尼安德特人”,认为其代表一个古代新人种。到目前为止,除了美、澳两洲,世界其它各地,都已经找到相当数量的尼人类型的人骨材料。尼安德特人是旧石器中期文化的创造者。</p><p class="ql-block">艺术家原了尼安德特人理葬场景, 在4~~5万年前, 已出现原始用鲜花来埋葬死者,表达了死者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良祝愿,</p> <p class="ql-block">最早在1868年发现于法国多尔道尼州克罗马农村的一个岩厦遗址,是化石智人晚期成员。他们生存于距今约3万年前,是旧石器晚期文化的创造者,已出现辉煌的原始艺术。克罗马农人足迹遍布于五大洲,因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人种明显分化。</p> <p class="ql-block">化石智人的文化</p><p class="ql-block">化石智人已经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 磨制和钻孔技术;打制技术高度发 </p><p class="ql-block">达,器型精致、大量复合工具出现,石器て化呈现多样化;化石智人已能构筑简单住房以避风雨、缝制衣服御寒护身。</p><p class="ql-block">“符号-语言与文字”这一工具也与很大发展。人们已能有意识埋葬死者,原始宗教出现;大量的壁画、泥塑、准刻品和装饰品被创造。这说明社会生活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化石智人迁徙到不同地区,适应不同环境,经过漫长时期的演化,逐渐发展为现今黄、白、黑和棕肤色的四大人种。</p><p class="ql-block">尽管不同种族在外表如肤色、发型及人体内部的某些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所有人种在生物学上均属同一物种一-“智人种”。</p><p class="ql-block">与直立人阶段相比,化石智人在我国有更为广泛的分布,早期代表包括马坝人、大荔人、长阳人、许家窑人、郧西人等。</p><p class="ql-block">后期代表包括河套人、山顶洞人、资阳人、丁村人、丽江人、柳江人、许昌人等。在后期人类化石上已反映出南北分型的趋势。</p> <p class="ql-block">山顶洞发现基本完整头骨3件,并发现有丰富的装饰品。山顶洞人人骨周围撒有赤铁矿粉,已存在埋葬习俗。</p><p class="ql-block">山顶洞人101号头骨</p><p class="ql-block">山顶人102号头骨</p><p class="ql-block">山顶洞人103号头骨 </p><p class="ql-block">山顶洞人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田园洞人发现于2001年,生存年代为距今4.2~3.05万年前。发现的全部化石属同一个体。</p> <p class="ql-block">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石器时代是最早阶段的人类文化期,当时原始人的生产工具主要以石制工具为主,约从距今500万年前人类出现时开始(另有一说,是以目前已知石器出现的250万年前为起始时间),约终止于距今5000年前金属的最初使用时。它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一组雕塑直观地展示人类演化的五个阶段的身体形态、特征、行动方式以及制造使用工具的能力,生动精炼的展示长达数百万年之久的人类演化故事。</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原始农耕与驯养动物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常态,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各地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时间不同,取决于原始农耕活动的开始时间。</p> <p class="ql-block">馆内摆放的裴文中雕像</p><p class="ql-block">(1904年1月19日一1982年9月18日),出生于河北丰南,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古人类学家,古生物学家,旧石器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裴文中 1927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 年进入中国地质调查所,协助杨钟健到周口店工作。</p><p class="ql-block">他在 1929 年主持周口店发掘工作,12 月 2 日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成为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划时代的事件,为我国争得了第一块国际学术界的“奥林匹克金牌”。</p><p class="ql-block">裴文中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渊源颇深。在 1979 至 1982 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人类的由来根植于动物界,但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由之产生了相对于动物性即兽性的人的本性-人性。人性也是根植于动物界的,人性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正如我国古人哲人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故人类是高度社会性与自然属性统一于一体的特殊生物,是人性与善性因素并存而又互相作用的生物。人类演化过程中,人类的文明程度亦即人类远离动物界的程度,取决于人性与善性的比例,这一点也曾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人性与善性的关系来加以阐述,当然,此处的人性当为光明一面的人性,这是不言而喻的。</p> <p class="ql-block">《人之由来》展 就是这些内容了,感谢关注!</p><p class="ql-block">下一篇文章:《神奇非洲》∽ 国家自然博物馆。敬请关注。</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