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湾古镇游(三)——留耕堂

兰天

<p class="ql-block">  不到留耕堂,不算到沙湾。 留耕堂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是番禺沙湾大族何姓的宗祠,是广东省地方民间多村祠堂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何姓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创造于600多年前的1275年,历时四十年建成的富丽堂皇的祖祠,取名“留耕堂”,它是广州地区年代久远,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造工精巧、轩敞雄伟、格调高雅的岭南古建筑。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宗祠留耕堂前的大天街广场的两边,代表古代科举功名的旗杆石,数百年间,何什族人中考取文武进士8人,博学鸿词省元1人,文武举人近50人。任职中央及地方官吏大臣,在广东省排名第一,这种坚旗褒扬,也是第一次在宗祠所见的激励方式,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留耕堂高大的石牌坊,可以看出何氏家族为书香门第,历代不少人考取科举功名,“诗书世泽”其显赫的家族背景和发展史,是“学而优则仕”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 北宋正和年间(1115年),何氏三兄弟何棠、何栗、何榘同中进士,二哥何栗还荣登状元,被宋嶶宗招为当朝驸马,官至副宰相,史称“何家三凤”,故题为“三凤流芳”。</p> <p class="ql-block">  顶脊灰塑“回龙”一条,为远近古建筑仅有的,明间刻“诗书世泽”,背面刻“三冈流芳”石额。</p> <p class="ql-block">  留耕堂自南向北依次为大池堂、大天街、正门、牌坊、中座、天井、后座及东、西廓和衬祠,形成结构严谨、规模宏伟的建筑物,祠堂设计精美,做工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是广东省地方乡村祠堂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祠堂的东西墙多以蚝壳建造,南北山墙多为青砖。</p> <p class="ql-block">  留耕堂历经元、明、清各朝多次扩建和重修,1984~1986,2009~2011年两次修缮,747年的沉淀,留耕堂己经成为凝聚何氏宗族文化和岭南建筑文化的精髓,是沙湾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于留耕堂在古建筑历史、艺术和宗祠文化上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存价值,1985年被著名的考古专家组誉为“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