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一日游

傲雪

<p class="ql-block">韩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陕西省东部,和山西河津市隔黄河相望。怪我孤陋寡闻,就是这样一座有名的城市,也是去年才知,且不是因为它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缘于对一名韩城网络博主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前段,有幸到河津,发现距韩城才35公里,出省比出县都容易,遂和家人一同前往游览。沿京昆高速,跨黄河大桥,半个多小时便来到韩城新区。</p> <p class="ql-block">不得不说,虽一河之隔,且同是县级市,韩城的市容市貌还是比河津上了几个档次,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绿化优美,干净整洁,处处充满现代化城市的韵味。</p><p class="ql-block">据有关资料显示,韩城离省会西安约240公里,总面积约1620多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韩城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行政和经济中心,包括西周时期的韩侯国和梁伯国,战国时期的少梁邑等。此外,韩城还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故里,被誉为“小北京”。</p><p class="ql-block">经导航,我们首先来到久负盛名的韩城古城。</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南临澽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是全国六个保护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可见韩城古城的珍贵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靠近南边的东门进入,青石条铺地,门楼庄严,两边民居斑驳朴素,古色古香,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由南往北的主街道长达千米,呈龙形,略有弯曲,如同龙身横卧。沿街两侧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多为两层楼房,上库下店,前门面后住宅,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坡屋顶。</p> <p class="ql-block">店铺经营多样,老字号众多,地域特色浓厚,印象最深的是独具特色的韩城花椒酸奶,这种口味在其它地方没有见过,我们买了一些给亲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在主街道北边的尽头,高高的山上,一座宝塔如龙头昂扬,屹然挺立,这是金大定三年(公元1173年)修建的六级八角宝塔,现在是古城的标志,所以人们又把韩城古城称作金城。而在主街道南端,雄伟的城门外,连接的古石桥如龙尾摆动。</p> <p class="ql-block">韩城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西周,隋代始设县制,唐时是西域督统的中心,是繁荣昌盛的文化重镇,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保留着唐、宋、元、明、清五代建筑,其中有16处元代建筑。韩城的“元建”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幸运的,韩城市政府高瞻远瞩,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作出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的决策,使风貌依然的韩城古城保存到现在。</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走在古城内,仍旧可见文庙、九郎庙、北营庙、东营庙、庆善寺、毓秀桥、城隍庙、县衙、状元府、闯王行宫、金城老街等历史古迹,星罗棋布、原汁原味,名人故居、民居四合院等人文景观华贵精美,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据悉,在古城内,除南北贯通的主街道,还有主街两翼及东西南北四关,以及纵横交错、曲直有序、四通八达的大小巷道72条。古城区现有房屋5200多栋,其中文物建筑和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店铺及民居达770多栋,特别是文庙、城隍庙、东营庙连为一片,长达700多米,比较少见,是古城一大特色。建筑上琉璃彩饰,金碧辉煌,重檐叠屋,结构严谨,显得特别典雅气派。</p> <p class="ql-block">另外,在一些展馆里,我们也见到了各种出土的文物和几十年前的老物件,琳琅满目,大开眼界,真是“地下文物看陕西”呀。</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内的龙门秦晋里,陕西特色美食齐全,适逢阴天且非节假日,游人很少,我们选了当地面食biang biang面,劲道、香辣,美味!老板也挺憨厚,如陕西的民众和风物。</p> <p class="ql-block">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韩城是不仅以古城闻名,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司马迁祠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司马迁,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韩城市,另说今山西河津市),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司马谈的儿子,曾任太史令,后被宫刑,后任中书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史记》是他创作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位于韩城市南乡芝川镇南的高岗上,距韩城古城13公里。我们驾车约20分钟到达,购票,成人每张80元,从北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穿过长长的祭祀大道,两边分九个景观区的十二本纪文化雕塑雄宏逼真,内涵丰富。</p> <p class="ql-block">大道尽头,矗立着司马迁青铜像,高12米,寓意《史记》之十二本纪,重26吨,合52万两,寓意《史记》之五十二万字。</p><p class="ql-block">塑像面部清瘦,目光睿智,手握书卷,眺望远方,造型传神达意,表现了司马迁刚直不阿、幽而发愤、秉笔直书的伟大品格和顽强意志。</p> <p class="ql-block">再往南,穿越古牌坊,走过芝秀古桥,是一条大石条铺就、约300米长的古道,据说修建年代非常早,可上溯到周代。条石之间有铁楔子相连,上面有车轮碾轧、风雨侵蚀的痕迹,凸凹不平,是一条千年古道,因在司马迁祠旁边,也被称为“司马古道”。也因韩城是西周武王的封地,名曰“韩侯国”,因此这条道被称为“韩奕坡”。“奕”即大的意思,是指这条道曾是韩城最宽、最长、最古老的道。</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便来到写有“汉太史公司马迁祠”的第一道牌坊,这是司马迁祠的起始点。</p><p class="ql-block">抬眼望去,司马迁祠依山就势,层层垒叠在高台之上。据了解,司马迁祠分四个高台,各台之间由石阶相连,层层上升,共九十九级。这个数字寓意双关,一是祠建于一巍峨的石岗之上,确实高;二是更象征了司马迁艰辛而不屈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沿坑凹不平的古道和台阶攀爬一段,便来到司马迁祠头道门,门内悬“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匾额,才知这里不仅有司马迁祠堂,还有他的墓冢。</p> <p class="ql-block">沿山坡再向上,便来到题有“高山仰止”的第二座牌坊,高山仰之,应该是对司马迁人品的至上评价。</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条长长的石铺甬道,来到祠的二道门,门楣上悬“史笔昭世”白底黑字匾额,强调了司马迁的史学贡献举世嘱目,且会不断被后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继续拾阶而上,便是第三座牌坊。坊额“河山之阳”,源自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对自己身世的描写“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也就是这句话,让后世有对司马迁祖籍有了争议一一韩城?河津?洛阳?有待考证。</p> <p class="ql-block">穿过“河山之阳”牌坊,即是司马迁祠的核心区域——一座以墙垣围合而成的山顶小城。</p><p class="ql-block">小城大门上的“太史祠”三字雄浑洒脱,遒劲有力。小城内头一进为献殿,面阔五间,殿内梁枋上悬“文史祖宗”匾额,梁柱上有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把司马迁誉为“文史祖宗”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其《史记》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学的角度都堪称扛鼎之作。</p><p class="ql-block">献殿后面的寝殿面阔三间,是司马迁祠现有建筑中仅有的宋代遗构。明间檐下及门楣上所悬的“史圣千秋”和“君子万年”匾额,是对司马迁光辉一生的充分肯定。殿内正中神龛上供奉司马迁坐像,龛上有匾“穆然清风”。</p> <p class="ql-block">寝殿背后即是蒙古包状的司马迁墓冢,冢上生长着一株古柏。相传,忽必烈时曾经大规模修缮司马迁祠,墓冢故有蒙古风格。</p> <p class="ql-block">1982年,司马迁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毗邻黄河,历史悠久,雄浑壮观,是一个集朝圣祭拜、历史熏陶、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韩城一日,游览珍贵古建文物,领略悠久历史文化,沐浴史圣伟大光泽,享受自然瑰丽和谐,身心放松,体验感极佳!</p>